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电商人物 >

如何评价之前阿里巴巴与苏宁的合作?阿里和苏宁谁的收益更大?

栏目:电商人物   时间:2019-07-03 14:45
2017年张近东做了一件事情:苏宁云商通过减持部分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获得净利大约32.5亿元人民币。“阿里的股价可能还会到250美元或者300美元,但是我们投阿里是财务投资,财务投资总要讲究收益的。”张近东解释,为何苏宁云商要减持阿里巴巴股票。“我们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权比较少,对它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阿里减持我们的影响就大了,他是我们第二大股东。”此后的实践证明,与阿里巴巴这样赢家通吃的平台巨头合作,只能壮大对方而弱小自己,天猫变得越来越大,而“苏宁易购”入驻成为天猫平台上的一家商铺。



如何评价之前阿里巴巴与苏宁的合作?阿里和苏宁谁的收益更大?
[ 标签:评价苏宁 ]

  • 全部评论(11
  • 1楼
    有BUG不完美 2019-07-03 20:15:01

    谢谢邀请

  • 2楼
    极微入影 2019-07-03 19:45:01

    一个小企业面对大企业,被吞并是非常有可能。但,对于企业家来说,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已是常态。苏宁张近东说的虽然是事实,但这也是现实,别人又没有恶意竞争。只是入股而已,马云也没有减少持股!


    苏宁云商发布了2016半年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额约1.2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约6.9亿。今年6月份,淘宝耗资282.3亿元认购苏宁的股份正式上市,这是阿里苏宁联姻正式完成后,苏宁交出的首份半年报。

    在这份成绩单出炉的当天,苏宁云商股价收于11.07元,以15.17元的认购价计算,淘宝持股账面浮亏已经达到76亿元。

    去年8月份,苏宁和阿里宣布相互入股:阿里出资282亿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以140亿认购阿里股份。对于长期的战略结盟而言,短期的浮亏似乎并不重要。严峻的问题在于:当前苏宁和老对手京东的营收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得到阿里加持之后,苏宁真的还有机会翻盘吗?

    马云做的虽然生意人了点。但,毕竟也算救了苏宁一把吧。


  • 3楼
    如虹 2019-07-03 19:15:01

    这是过了蜜月期小媳妇开始打架了嘛。


    事实上,苏宁易购现在是天猫的大店铺。连续几年双十一都是第一来着

  • 4楼
    马继华 2019-07-03 18:45:01

    前面关于股权结构的是张近东说的,后边那一段阿里苏宁壮大缩小,是别有用心的媒体自己加上的。这算是谣言!



  • 5楼
    洋杨大观 2019-07-03 18:15:01

    不管这句话是否媒体所“杜撰” ,但道理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结合商业模式推演一下这个逻辑:


    从商业上来说,苏宁入驻天猫,客户就会二元化,也就是说,这个客户,既是天猫的客户,也是苏宁的客户。在最初的阶段,二者是双赢的 ,天猫为苏宁带来销售额,苏宁为天猫增加流量 ;但是,这个双赢的局面,

  • 6楼
    张慧Pintu 2019-07-03 17:45:01

    都是久经沙场的成功企业家。话在表面上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就错在公开发表这种言论,企业家的言论和品质都会被无限放大。所有的合作都是无可奈何或者有利可图,商业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永远的敌人。张近东这番话一点无法显示出苏宁的决心,巨头企业也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围追堵截,可总会有一些可以冲破藩篱,这也是商业中极有魅力的地方。


    很多企业都难以越过阿里、腾讯等,能否壮大自己是需要看自己企业的狼性和战略,在意识上认输就真的输了。虽然有些事如张近东所言,是客观存在的。真甘心做一个天猫店的话,苏宁就完了,但这个也不能意味着“弱小了自己”,地位是争取的,合作和谈判是有筹码的。


  • 7楼
    学艺电子商务 2019-07-03 17:15:01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购物平台,实力相当雄厚,相对垂直型电商而言,能够走得更远更长久。所以发展到现在,许多垂直电商都选择入驻天猫,如当当、苏宁、国美等。


    从表面上看

    阿里巴巴与苏宁的合作便是如此,从苏宁和阿里巴巴每年发布的财报就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净利润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而苏宁由于自身转型等原因(线下实体店→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目前仍处于亏损当中。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苏宁在自身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整个电商行业中苏宁仍占据一席之地。

    而在阿里和苏宁的合作中,苏宁通过投资赚得盆满钵满,阿里投资苏宁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从实际上看

    同为综合性购物平台,苏宁虽然尚未达到阿里巴巴的战略地位,但是仍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电商行业抢夺市场的激烈程度异常火爆,阿里巴巴和苏宁交叉持股其实更是一种战略合作,防止行业风险,多一个伙伴总比多一个竞争对手好。

    因此,在阿里巴巴和苏宁合作的这个问题上,其实不能说谁的收益更大。表面上苏宁血赚,其实阿里巴巴也不亏。

    想知道更多资讯?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查看哦~


  • 8楼
    毒舌好心人 2019-07-03 16:45:01

    后面这段话貌似是『媒体人点评』,就是报道的人自己加上去的,自己的观点 —— 苏宁跟阿里合作『壮大对方,弱小自己』。


    具体张近东怎么说的,目前没看到具体的资料,不太清楚。

    我们看看张近东明确说过的话,

    张近东表示『投资阿里是财务投资,赚了钱就卖了,投资就是要赚钱』,这句话否定了战略合作,交叉持股的解读,但是也否定了出售股权意味着跟阿里关系破裂。而且张近东还表示阿里的股价会回升,表示自己没有看空阿里。算得上很考虑阿里的感受了。

    其次,张近东表示『阿里对我们持股20%,会影响我们,而我们持股阿里1%,影响不了对方』。也许就是这句话让媒体解读出来,『壮大对方,弱小自己』。这句话肯定是表达了对合作状况不满意,但是,倒也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严重。主要就是公司体量不对等导致的话语权不对等,对于颇有雄心的苏宁和张近东来说,这是不太好接受的。

    所以说,张近东的确对于合作的现状不太满意,尤其是对于苏宁的话语权,不太满意。大概就是认为苏宁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吧。毕竟阿里巴巴后面投资了百联和大润发等企业,对苏宁的重视程度肯定有限。

    至于『壮大对方,弱小自己』也存在过度解读的意味了,张近东没有这么说。苏宁跟阿里合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效果,但是苏宁跟阿里也还没有闹翻。关系比较疏远还没有破裂。

    不过,阿里巴巴过度强势和自我为中心的合作方式,的确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线下巨头纷纷选择腾讯就有这个原因。


  • 9楼
    个性定制系统 2019-07-03 16:15:01

    用语越简捷,含义越深刻!所有的合作都是一种功能互补,需要有合适的对价,暂时的偏离可以调整,长期的偏差就会伤筋动骨气绝难返。业中人不仅懂门道,会看热点,更明白痛点在哪里,奇点又将会如何起作用…


    过程都是公开的,来龙去脉也可以说个八九不离十,关键点在哪里呢?


    毕竟双方都有了足够的体量已经过了独角兽时期,就看谁需要谁了,看互相之间的刚性需求度…复盘一下双方合作的出发点,是不是坦诚相见,互不保留了?战略合作有具体内容方案吗?还是先射击再瞄准,先圈地再落地?

    时间有时比钱还重要,是试金石,可以验证出含金量…至于说什么,当然各有自己道理各有所指各说各的了…好在成功的合作都不会平坦,都会有反复,都需要不断磨合;有市场这个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在,通过各自理性的选择,最终会有不错的结果

  • 10楼
    首席科技官 2019-07-03 15:45:01

    谢邀。



    在苏宁与阿里2015年的股权认购合作中,双方对彼此的掌控力和控股比例是截然不同的。苏宁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权比较少,不会对阿里董事会和业务层面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阿里却摇身一变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即使现在苏宁减持阿里股票,相信阿里也不会轻易放弃苏宁的股票,毕竟战略意义太大了。苏宁也成为阿里制衡京东的一个前哨,从苏宁发起平京战役开始就一直如此。对于苏宁来说,有了阿里加持确实硬气不少,不过这只是媒体声量层面。

    如果从业务层面来看,就会发现记者有关苏宁的推论所言非虚。苏宁云商并非一家只做家电的垂直电商,但是除了家电以外,像快消、生鲜、百货等品类,和阿里系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双方虽然围绕这些品类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很多共同投资,比如生鲜领域的易果等。但是在落实销量方面,淘系不可能在这些方向给予太多的资源倾注,苏宁强势品类入驻天猫后反而让自己的电商平台存在感降低,苏宁昔日连锁大鳄的野心怎么可能甘心成为一家天猫店?

    以苏宁现在的体量和经营窘境,想要摆脱现状就必须左右逢源,利用自己的局部优势扩大影响力,而不是坚决站队。毕竟站队意味着关上了一扇大门,苏宁作为独立巨头的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就像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五球不落地游戏”,他通过自己外交天赋,同时与五大互有隔阂的欧洲强国建立了合作,在错综复杂且火药味浓重的谈判桌上却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信这也是苏宁现在的唯一选择,个人认为苏宁当初与阿里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家电3C领域一举击溃京东国美。而实际情况是,京东越来越强,国美仅剩的那一亩三分地也没有被苏宁撼动。眼看三年过去了,苏宁在这次合作中看不到重返光荣的可能性,那么必然会采取新的动作了。2018年的零售界也因此越来越有趣。

    最后补充一嘴,很多网友在质疑张近东这个“壮大对方,弱小自己”言论的真实性,称有人造谣。其实这个问题本出自某权威媒体,随后报道在新浪腾讯等大媒得到转载。我最早就看过新闻源,整体调性应该是专访张近东后的总结,只不过记者采访标题总结成了“壮大对方,弱小自己”这句话。目前各大媒体的相关标题都在修改中,个人认为是苏宁自己策划的专访出现了公关危机。本文的推断并未就这句话过度解读,特此说明。

    欢迎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收看我每日更新的更多原创商业观察。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