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电商人物 >

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焦虑,马化腾焦虑什么?

栏目:电商人物   时间:2019-04-13 16:17


马化腾在知乎发布的一条提问,暴露了他的焦虑,马化腾焦虑什么?
[ 标签:马化腾焦虑 ]

  • 全部评论(11
  • 1楼
    阿东爱旅行 2019-04-13 21:47:54

    不是我黑他,焦虑大着呢!



    一遍又一遍老是让重试,调个故障也让重试。我就笑笑不说话,他们现在直接全部都用机器了,人都估计没了。所以他在愁未来方向在哪。

  • 2楼
    镁客网 2019-04-13 21:17:54

    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好。我们可以确定的事情只有一件,马化腾在知乎发布了一条提问,至于马化腾是不是因为焦虑才提问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既然问题无法说明马化腾焦虑,更不能就此去推断马化腾焦虑的内容是什么。因为,也许小马哥根本就没有焦虑或者说至少在这个问题里没有传达他焦虑的内容。



    马化腾的提问自然可以传达一些信息,比如说马化腾目前比较关注的动向。我们先来看看提问的内容,然后再试着推测一下马化腾先生想要传达的信息。


    马化腾先生作的提问有两个问题:
      互联网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互联网的中短期趋势是什么?很显然,这两个问题是马化腾先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毕竟作为国内互联网巨无霸腾讯的掌舵人,马化腾必须随时思考集团的未来战略。对行业本身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预判是马化腾先生做出决策之前不得不做的功课。腾讯已经是国内的巨无霸,也是世界互联网拍得上号的大企业了。马化腾先生想要继续推动这个公司成长,必须要抢占行业先机。事实上,所有互联网巨头都非常喜欢进行小规模并购,而且收购的对象往往都是创新型创业公司。原因也很简单,不管一个公司多么强大都难以在全领域获得领先优势。不断收购创业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尽可能不要错过任何发展机遇,并且可以不断补充本公司的人才储备。大家可以发现阿里巴巴和腾讯在近年来的并购(或投资)活动非常活跃,这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必然的选择。事实上知乎网作为社交领域的新秀,也是腾讯系的一员。除了知乎网本身的发展势头较好之外,也说明腾讯网比较看好问答社区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势不可挡。互联网必然是人类社会可预见的未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普通人我们不需要思考互联网的发展阶段问题,也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思考互联网的未来趋势。但是作为腾讯老总,马化腾每天都要思考这些问题。马化腾先生在知乎提问,当然有集思广益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是说马先生已经病急乱投医,找不到出路了只好向网友求助。尽管说网友中不乏专业人士会有比较高明的见解,但是腾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在技术布局和行业趋势方面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优势。更别说马化腾先生可以寻求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帮助,相比于大多数网友的泛泛之谈,马化腾先生肯定可以获得更多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因此,对于马化腾先生的提问,不需要过度解读。这个提问的确向大家展示了马化腾先生的一些想法,让我们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有所了解。但也仅此而已,在自己公司投资的问答社区进行一次简单的互动远远不至于透露小马哥的焦虑。

  • 3楼
    36氪 2019-04-13 20:47:54

    马化腾在焦虑:怕被用户抛弃,向to B业务转型。一直以内敛、低调形象视人的马化腾,近年在朋友圈却十分活跃。点评共享单车、短视频抖音的发展,处理QQ安全软件、投资差评等问题,为腾讯文档等产品打call等,也会去自媒体号下面回答对社交网络和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的看法。也因此,马化腾被称为是“热心网友”。不过怎么看,这些问题都很微观,涉及到腾讯自有产品以及被投产品。加之这些消息发在马化腾朋友圈私密空间里,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截图观望,有时候甚至都不能保证回复的真实性——比如,网上错误流传的关于《腾讯没有梦想》的回复。这一次,马化腾选择公共领域的问答社区,也是想向外界传达其对互联网科技技术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关注,并在网上形成讨论。腾讯很早之前就已经定位是一家“科技+文化”公司,但是从此前网上发布的多篇文章里,都可以看到外界对腾讯产品创新、技术投入、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的不同声音。虽然马化腾曾在公开论坛上承认,腾讯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上比百度慢一步,但公司已经通过多个实验室、多个科学大会以及多次科学捐赠,来加大对技术的投入以及技术氛围的创造。比如,腾讯旗下有企业级AI实验室AI Lab、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和量子实验室。又比如,腾讯已经连续6年举办科学大会WE大会,去年曾邀请物理学家霍金做视频演讲。与此同时,马化腾也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对基础科学的投入。5月6日,马化腾在未来论坛上,呼吁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他提到受核心技术制约的“中兴事件”,并表示可能介入研发芯片。8月23日,马化腾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指出,“我们不应该放弃在科技赛场踢出‘世界波’的梦想”。9月17日,马化腾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场跨国科学探索工程。目前,昨日的提问已经有559个回答和接近100万的浏览量,要远高于上一次492个回答和接近75万的浏览量。在这个公共社区里,马化腾不仅是一个提出技术问题大V,而且也在通过这个场域塑造公司的形象。


    “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马化腾六年前的提问和昨晚的提问,都是一些开放式和抽象式的问题。获得点赞最多的“半佛仙子”用户提到了“斯格明子霍尔效应与互联网数据存储”。一位认证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博士的用户提出了自己的五点看法,比如“ 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未来十年内并不会改变世界”、“异构计算大有可为”、“量子计算并不遥远”。而有的用户直接在知乎上,贴上来了IEEE做的2018年10大科技趋势预测,包括深度学习、数字货币、区块链等。虽然只有部分专业人士和观察者能回答得了,不过在这场问答狂欢背后,很多人认为这是“马化腾焦虑式的思考”。在腾讯的发展历程中,马化腾的焦虑主要有两个:一是怕被用户抛弃;二是向to B业务的转型。9月30日,腾讯宣布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同时也是一次“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升级。对于这次架构调整,马化腾强调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但是,擅长to C业务的腾讯,能否顺势登上to B的产业互联网大船,是有很多问号的。而这也是马化腾此次的问题和焦虑之一。对于这次的提问,“梦游客”用户认为,“透露出腾讯公司以及马老板内心深处沉甸甸的未来焦虑。”“金错刀”用户也提到,“大佬都在焦虑未来。”在这之前,马化腾更多表达的是对社交产品的焦虑。六年前,以产品经理自称的马化腾,在经历过3Q大战后坦言,“互联网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五年前,在众安保险公司开业仪式上,马化腾提到,“自己还要在互联网中不断地学习,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危机,年轻人现在在互联网上喜欢的东西,越来越看不懂了,是最大的担忧。”他还说道,“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你太老了,一定要换掉。”在抖音等短视频产品不断涌现抢夺腾讯系产品用户时间,以及公司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当下,对于腾讯来说可谓旧梦又添新愁。

  • 4楼
    新经济100人 2019-04-13 20:17:54

    焦虑未来!接下来的三五年,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 就在2018年10月23日,马化腾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这实际是两个问题。恰好,第二个问题正是我感兴趣,已经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简单地说,消费互联网用户是个人(to C),产业互联网用户是商家(to B)。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都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他们面向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体验,并借助聚集起来的巨大流量,直接(游戏付费等)或者间接(广告等)地获得收入。 先抛出一个结论:未来三五年依旧是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拿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目前落地能力依然偏弱。从实验室取得突破,到转化成大规模改造产业的生产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当中,不仅仅是技术突破的问题,还存在各种市场壁垒——例如政策、用户理念等。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基于现有技术,进行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结合,恰好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方向。而这一方向的本质是,用产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的效率,来改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并且,随着用户、数据和支付的统一,未来的创业趋势,将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零界时代」已经来临。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二十年基本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因为经济上行,巨大的人口红利释放,在大量资本的推动下,几乎所有公司都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高速增长。 但是,人口红利结束之后,消费互联网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各线上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近几年,阿里巴巴、京东GMV(成交总额)增速开始放缓。2017年春节,腾讯微信用户月活超10亿,已经覆盖绝大多数人口,可以说除了婴幼儿以及七八十岁老人,腾讯基本把中国人口的流量池给榨干了。 在流量焦虑下,创业公司不断下探中国市场,直至「十八线」城市、农村乡镇。2016年,我就写过一篇专栏叫做《趋势 | 为什么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在下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拼多多、快手的崛起。得益于疯狂的GMV增速,拼多多创造了三年两百多亿美元的市值神话。2015年我第一次见黄峥的时候,就对拼多多下了定义——「反京东的升级版淘宝」。 不过,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8.67%,116.77%,98.31%,17.73%,17.47%(来源:拼多多财报),呈现明显增速放缓趋势。根据目前月活增速的趋势来看,拼多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达到增长的极限。快手在两年前的月活是8000万,截至2018年6月,月活达2.3亿,增长遭遇瓶颈。抖音的崛起(月活2亿)也抢了一部分用户——这恰好说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之争已经是零和游戏。 抖音是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孵化的。2015年,我曾写了一篇报道叫做《今日头条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提出一个观点——「推荐是搜索的迭代」。过去三年,今日头条是最生猛的线上流量公司。但是,现在字节跳动除了孵化多个新产品来争夺流量以外,还将战略重心倾斜至海外——一个除去中国还有60亿人口的市场。 扩张是公司的本能,停滞发展的公司必然死亡。除了孵化新产品、全球化等这些路径以外,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路径的发展:重公司的兴起。 重公司这个概念,我大约是在三五年前有模糊的想法,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清晰了,这两年新经济100人CEO峰会上我都在反复强调。 重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掌控供应链。 第二,劳动密集型。 第三,技术驱动。 美团、自如、盒马等公司都属于重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个特点,都是切入交易环节的公司。 凡是切入到交易环节的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双边市场:一头是商家,一头是用户。商家多,用户多;商家少,用户少。反之亦然。 在有流量红利可享用的时代,大家用补贴等方式收割用户。在流量红利消失之后,留存用户需要将用户体验做好。中国从电商到O2O到新零售,已经将用户体验推向了极致。 用户体验想要极致,这不仅仅是美团或者盒马自身能解决的,必须让商家共同来解决。而传统的商家往往意味着,管理、运营是非数据化的,供应链环节冗长,对用户体验响应不及时。 所以,这就有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有了重公司用技术改造供应链。2016年1月8日,新经济100人正式上线的第一天,我们发布了《2016年创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三年过去,里面提到的百分之七八十的预测都被验证了,其中谈到如下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过去PC互联网相对都是轻模式,像腾讯、百度、阿里。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重公司的价值越来越高,谁对线下供应链的参与度越深,涉及更多的动态交易,对价格体系的改造越深,使供需双方的关系越高效,谁就越有话语权。」 现在依靠微信这块流量池,出来了一些新的流量分发形式,例如社区团购。正在百团大战的这些创业公司里,最终胜出的,必然是供应链管理的强者。 总地来说,人口红利结束,消费互联网这一端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竞争越来越激烈,必然更强调用户体验。但是只是产品功能小打小闹的优化,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必须深入供应链的改造。这就意味着要做产业互联网,那么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效率。产业互联网改造效率,才能在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竞争里取胜。 拿医疗来说,C端用户的痛点是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普通感冒,可能一百元能治好的,放在三甲医院需要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事实上,三甲医院的医生并不喜欢治疗常见病,他们更偏好疑难杂症。 正常的社会环境是普通的感冒应该通过社区门诊、社区医院治疗,就在家门口三五公里以内。但社区医院的痛点是医生水平差,没有人来看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报道过的一家公司深泉科技开发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获取数据将诊断流程标准化,通过技术帮助社区门诊提升精准诊断率。 从理论上来说,准确率会超过普通的社区诊所医生,比如今天来的这个病人看的什么病,给他开的什么药,后续大概多少钱等等,整个流程全在这个系统里面。水平一般的医生通过操作系统也可以顺利帮助居民治病,真正实现治感冒只需一百元。 这就解决了C端的痛点,同时它还给社区诊所带来了生意,如果居民看病既能得到精准判断又相对方便,必然会优先选择社区。 对创业公司来讲,医疗行业的特点是慢,难打交道,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医保体系,每个城市你都要攻克。但另外一边,社区诊所的想象空间就大一些,比如一家社区诊所一年800万元营业额,35%是药品。创业公司如果跟社区诊所建立合作关系,也许这个渠道就成了终端销售渠道,打通了药品渠道,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民以食为天」的餐饮产业。C端用户的诉求是什么?方便、安全、美味。外卖让吃饭变得更便利,但是没有解决后面两个痛点。很长时间里,美团只给C端提供吃喝玩乐的产品,属于典型的To C商业模式。2018年,美团从C端进入B端,成立了B2B供应链事业部。在南方一个城市,两个月就做了上亿元的销售额,这是非常大的生意。另外一家南方的创业公司,给企业食堂供应食材,比如肉类、蔬菜、水果等,一年也有3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相比餐馆老板来说,美团的供应链规模化采购的成本更低,如果做好了标准化,对食材的品质控制也更高。餐馆老板的痛点不止这个。食材占了35%成本,人工成本占了20%-25%,房租成本12%-15%,营销成本3%-5%。以前餐馆老板日子好过,店里长期雇佣10名员工,从早干到晚。 事实上,餐馆用人有波峰、波谷的差异,可能上午需要2个人,中午需要12个人,下午需要3个人,晚上又需要10个人。在人工成本上涨的时候,店老板需要精打细算。为餐馆降低人工成本,采取灵活用工的方式,就是创业者的机会,为店老板提供排班系统、招聘等服务。 而机动灵活的用工策略,最基本的好处就是能够在用餐高峰期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新商业模式,例如二手汽车的C2C模式。这种模式乍一看砍掉了中间所有环节,非常便利。但在发展早期,平台缺乏对供应链的掌控,导致用户体验并不好。后来逐渐发展成C2B2C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把供应链掌控在自己手里,对车的检测更为严密可靠,消费者买到事故车的几率大大降低。 2018年,阿里巴巴再提「新制造」,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来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将其与互联网对接,实现智能制造。腾讯第三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发布一封《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公开信。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军产业互联网。今日头条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也是典型的轻公司,也会在电商、招聘、教育等领域试水。当然,在这些新的领域里,如果他不做供应链改造,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撮合,那价值不大。 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今日头条身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在新经济壮大的过程中,诞生了多个公司,你很难把它定义为某某公司。这些看起来四不像的公司,往往被称作新物种。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新物种,或者是发展多年、耳熟能详的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态也在不断演化,尤其是业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越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这些领域表面来看,互不相关。 2018年,因为美团和携程、饿了么的竞争,引起了公司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一的广泛争议。美团恰好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从团购起家,后来发展做电影票分发(猫眼电影)、外卖、酒旅等业务。在每个业务都有相应的小巨头或者领先者,但美团进入之后,能把对方搞得很难受。 我们将这一类公司定义为无边界公司。无边界的定义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为什么在当今中国,会涌现越来越多的无边界公司? 从外界因素来看,是流量红利的消失,让公司不得不反复挖掘既有用户的价值,沿着它们的需求迁移、跨越各个产业。 但是,无边界公司在现阶段涌现的根基是,用户、数据、支付的统一。这是一家公司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陌生领域壁垒能够极大降低的核心原因。有现成的用户和数据,团队需要的是花力气研究新领域的特性,而不是彻底另起炉灶,需要琢磨新的流量、新的用户从哪里来。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某种程度来讲,是无边界的一个分支。 创业者如果不把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将难以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过去三十年,中国诞生了三个比较大的创业浪潮,第一个是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第二个是1998年前后兴起的PC互联网浪潮,第三个是2009年以后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一次和政策相关,两次和技术相关。 2018年,大家都在焦虑,可能在等待政策的确定性,希望给中国带来更好的改变。不过,更值得期待的是,技术创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带来的改变。 尽管未来三年是技术的瓶颈期,可能需要很多创业公司、投资机构探路,这难免有各种焦灼、迷茫的情绪产生。我希望的是,我们新经济100人在未来趋势上的探索、思考、判断,能够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漫漫寒冬,一起迎接一个灿烂的春天

  • 5楼
    还原帝 2019-04-13 19:47:54

    马化腾致全球的公开信中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作为巨头企业他们担心的是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冒出来一个产品,把他们彻底颠覆了,甚至动摇了他们的根基,这个让腾讯最担心的根基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很多人觉得是流量,是技术,这些实际上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我个人理解是用户不断变化中的需求。是不是说,像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手握大数据,就掌握了用户习惯,就知道未来在哪里,这显然是错误的,掌握的用户行为都是单一的,而且都只是一部分数据,掌握一部分数据和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是两回事,掌握用户的习惯和掌握用户需求是两回事否则的话马云早就做好了社交,腾讯也要做好了电商现在迷茫的不仅是马化腾,马云也一样,作为成功企业家,他们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有远见,但是却无法精准的遇见未来,他们在明处,别人都在研究它,最终会颠覆他们的不一定是社交,是电商,模式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新模式看看最后一段,马化腾如何表述的,还是很有远见的



    最后要说的是,感觉很重要,前首富黄光裕也经常提到,目前处于一个太静的时期,变数很有可能在这个事时期爆发,要改变的时候真的是要到来了,电商也好,社交也罢无法解决的问题太多,无法满足的也太多,尤其是根本上的需求到底在哪里,难道要不停的试错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作为一个一直蛰伏于互联网群体,研究过6000款主流软件和大量互联网模式并加入自媒体等各种互联网事物的创业者,确实发现了新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创业者,探索未来5年10年以后发展趋势的有志者,关注我,私聊我

  • 6楼
    毛琳Michael 2019-04-13 19:17:54

    互联网变化太快了,马化腾焦虑的是不知道那一天腾讯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突然被新的技术取代了,而腾讯这个有7万名员工的公司根本来不及转身,比如死掉的诺基亚。



    马化腾的提问是:“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这正是腾讯担心的,被新的技术取代,而腾讯根本没有跟上新技术。


    马化腾到底焦虑什么呢?让我们来看马化腾的原话:“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一、腾讯担心新的技术颠覆者出现真正能取代上一个时代互联网的就是技术变革,比如移动互联网对于PC互联网的提升,但大公司根本看不到这些方向,或者来不及转型,所以腾讯特别担心错过机会,如果没有微信,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会落后了。二、腾讯内部创新乏力就像《腾讯没有梦想》提到的,腾讯已经变成投资公司,投资太赚钱了,影响了腾讯的内部产品研发,微信后腾讯已经基本上没有革命性新产品推出了。三、互联网发展太快,竞争太激烈腾讯面临巨大的压力,国内有阿里巴巴,国外有Facebook等等,都是一方巨头,而且互联网发展太快了,腾讯怕组织结构和腾讯管理层跟不上。数据显示,腾讯过去6年总并购投资额为930亿美元,其中2017年投资300亿美元,即1700亿人民币,相当于拿其当年总收入的97%做了投资。腾讯疯狂的投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收归所有的竞争对手,只有这样,腾讯才有可能消灭隐患的竞争对手,和腾讯生态互补。(C) 你认为腾讯未来会破产吗?因为什么破产?

  • 7楼
    教育界观察 2019-04-13 18:47:54



    俗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当年多少网络科技企业因为抄袭而陷入危机,这是谁也跨不过的坎,包括腾讯。苹果公司最近发布了一条新的政策,政策上表明,类似于微信上那些打赏等交易活动的交易款,必须先“经手”苹果公司后才能使用。这一条政策一发表,许多外媒表示,这可能会严重影响腾讯公司和苹果公司的关系,让这两公司加大竞争力度。这无疑对于两个公司在中国这个互联网公司发展迅猛的地方的未来,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除此之外,之前苹果iOS系统还关闭了微信的打赏功能。今年4月,苹果方面要求微信按照苹果公司iOS闭环系统的规则,要么在赞赏中抽取30%的提成,要么就关闭微信的赞赏功能。随后,苹果要求其他涉及打赏功能的App,也要向苹果缴纳打赏金额的30%。由于协商未妥,微信最终关闭打赏功能。大家都知道,尽管苹果机在中国占有的市场没有安卓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普遍情况下,使用苹果的人比使用安卓的人收入要高一点点,所以在打赏方面也会更多一点,也就是说,禁止使用了苹果机上的微信打赏功能,会让马化腾失去很大一比资金。其实苹果的强势,小编认为并不是因为苹果有自信,反而是因为苹果开始慌张了。因为从去年开始,苹果的收入下滑,尤其是在中国的收入大不如前,为了弥补各种导致其来自出售手机等产品,苹果公司不得不想一些办法从其他地方来获取资金来源。其实遭殃的并不是只有微信一家。因为按照苹果公司的新政策,所有的“应用内购买”都需要经手苹果公司来出售虚拟货币,这意味着,如果您想要解锁应用程序中的功能或特征(例如:订阅,游戏中货币,游戏级别,访问优质内容或解锁完整版本),则必须使用应用内购买。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苹果规定的方式购买,这无论是对于使用者还是对应软件的生产商,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马化腾担心的不仅仅于此。



  • 8楼
    爱上尘楼 2019-04-13 18:17:54

    他在焦虑即将到来的被超越以及落后。腾讯也注定被超越以及被淘汰!这是由腾讯的本质和积重难返决定的。



    说实话,我是最早上网那批人,最早接触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网络的世界没有这么复杂,没这么生动。申请到5位、6位数QQ号码的人,都是比较早期的网民。我的QQ号码被盗,一直申诉到现在,期间给马化腾写过信,马化腾把我的信转给他手下的安全部,但是,我被盗的QQ号至今都没有找回来!可见其效率和真诚度!微信公众号,我最早的自媒体,一直写,坚持原创,腾讯根本不屌我,财大气粗嘛。后来我转战今日头条,只用了一篇文章,爆文,转正。立即收到腾讯微信公众号开通原创的邀请,呵呵,我谢谢您,不用了。腾讯的本质,是向钱看,而不是服务大众。腾讯的积重难返,在于马化腾只是个商人,言利。他不是改革家,也不是创新家。你只要去看看腾讯有多少种产品,是不充值就不能让你用开心就明白了,你只要从腾讯跟360之战中,他居然说安装了360的不能再使用腾讯,除非你卸载360!就能看出来。你们神仙打架,关我们老百姓屁事?非要罔顾大众利益,说白了就是根本不管你用户的感受——腾讯这种一家独大和老子就是拽的思想由来已久,是由他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这种老大思维决定的。但是要知道,腾讯,只不过没有替代品而已,如果出来另一个UU,可以代替QQ,我绝对会取而代之,如果出来另一个巨信,可以取代微信,我也绝对取而代之,毫不留恋你。所以,虽然最早用腾讯,但是,我和它不熟,没有感情。在新产品出来之时,别怪我无情,腾讯,是你从来没有尊重和珍惜过我。再见,腾讯。再见,马化腾。

  • 9楼
    鸠摩智谈情说爱 2019-04-13 17:47:54

    中国移动互联网是全球发展最快最好的,已经超过了美国。95年左右,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萌芽状态,至今天也才22年,pc互联网没多久就普及移动互联网了,我们能切身体会到,作为互联网公司当然更有感触!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没有一家公司强大的不可挑战,也没有一家公司弱小到不可以逆转!互联网时代被颠覆是分分钟的事!所以就焦虑啊,另外,全世界互联网在中国是最好的,没有先例,没有参考,没有借鉴,未来一片迷茫,当然焦虑。


    在腾讯qq横行霸道pc端的时候,马化腾也很焦虑,qq虽好,但不太适合移动端,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微信!现在微信虽然有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中国唯一的船票,但不确定性太多了,马化腾真的是如履薄冰!CEO是掌舵人,战略方向错了或者落后了,就很容易被弯道超车甚至死亡!


    马云就是战略高手,已经提前布局十年二十年之后,形成自己的丰富生态圈!互联网未来会怎么样,没人知道,只知道,肯定好戏连台!

  • 10楼
    木融宝财经 2019-04-13 17:17:54

    近日,马化腾在致全球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说,当前互联网正在由表及里地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这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当前发展的最优选择。“我们越来越需要关注整个互联网生态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未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马化腾一直关注的事情。小马哥还曾在知乎上发布提问:“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危机感,才能够让马化腾带领腾讯不断前进,在互联网浪潮中保持领先。而如今的腾讯帝国也已经由最初的社交软件QQ,发展壮大为互联网生态企业。马化腾焦虑什么?互联网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马化腾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腾讯拥有近乎垄断的平台,庞大的人气,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一般的小问题对腾讯是构成不了威胁的。那么,小马哥还担心什么呢?马化腾曾说,“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从马化腾上述言论中,可以看出技术对于科技巨头的重要性——“我之所以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是因为我有战略眼光,或者说,我踩到了狗屎运,抓住了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拿微软来说,要不是那次伟大的空手套白狼,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拿下了IBM的操作系统外包合同,可能就不会有今日的地位。在一个时代,主流技术应用可以带来80%的商业利润,其他的边角料技术只能获得剩余的20%而已。这就是技术领域的二八法则。但技术不是静止不动的,不断有新的技术生长出来,在成千上万种技术中,有一种会长成参天大树,利润无比丰厚,取代原来的技术平台,成为新的主流趋势。所以在今天,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开始大肆收购,花上百亿美元去买下新兴的技术,为的是什么?就是在押宝。因为有太多的教训历历在目,好一点的像微软、英特尔、IBM还有一口饭吃,命运悲催的,像诺基亚、摩托罗拉、朗讯、3com、柯达、黑莓、AOL,就这么凄凄惨惨的要被人凭吊了。所以说,在下一次主流技术趋势明朗之前,这些科技巨头只怕每夜都要提心吊胆:技术在不断向前升级,哪一个方向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呢?没有人知道。历史上,一个公司能够押中一次宝就可以做成大公司,押中两次宝,就可以做成伟大的公司,押中三次宝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IBM。从制表机,到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IBM简直可以称之为“神算子”。截至目前,在国内,押中两次宝的只有腾讯和阿里。阿里押中了淘宝和支付宝,腾讯押中了QQ和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但是在下一个主流技术趋势到来的时候,还有这个好运气么?小马哥每天都在为这件事情而焦虑。腾讯近年的布局为了打消这种不安全感,马化腾带领腾讯从两处着手。他曾说:一,如果你自己不理解用户喜欢什么,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让他到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二,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如今,腾讯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在不同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探索出了一种“多元化科技集团”模式,其触角遍布中国和全球的社交、电商、娱乐、出行、文化、企业服务等多个行业:社交用微信、QQ,支付也用微信,出行用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摩拜单车,购物用腾讯投资的京东,看电影用腾讯视频,听音乐用QQ音乐,看小说用其阅文集团,吃饭也要用其投资的美团、大众点评,就连站着排队也要玩一下王者荣耀……腾讯所投资的领域已渗透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那么近几年,腾讯具体在哪些领域做了布局?


    Mergermaket的报告显示,腾讯过去5年总并购投资额为625亿美元,其中2016年投资213亿美元,即1400亿人民币,相当于拿其当年总收入的97%做了投资。VC Saas的数据显示,腾讯投资额最大的5个行业分别是:文化娱乐(870亿)、金融(302亿)、电商(114亿)、汽车交通、生活服务。哪些领域是未来的方向几天前,马化腾在一封给合作伙伴的公开信中提出了腾讯的“诗和远方”——“数字生态共同体”。对腾讯而言,将经济和社会视为其所处的生态,而非仅仅局限于传统上狭义的腾讯生态。既是化解社会化压力的需要,又是公司下一阶段增长动力的来源:“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和区域的生态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它们可能将不再羁于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紧密地交错起来,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这意味着,如今,巨头不但要自己足够强大,还必须让整个经济和社会变得更为强大,然后它们从增加的社会总价值中分得一部分。那么,未来哪些领域会是巨头看好的方向呢?从技术角度来说,在今年,马化腾多次提及用云量这个词,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是推动数字经济,这是“互联网+”之后,腾讯新造的趋势,也是腾讯在寻找下一个技术浪潮中所能“连接”的方向。如果说腾讯依靠微信强大的社交功能实现了连接人与信息、那下一个环节人与服务要如何完成。中国的网民大约有7.4亿,中国有多少企业在网络上,在云端?腾讯想要连接行业、企业,只不过这次,腾讯不是以一款超级应用去连接,而是以底层技术。承担这个功能的载体是腾讯云,以及腾讯优图、AI Lab等人工智能团队。从行业角度来看,过去5年,腾讯和阿里不约而同重资布局了3个行业:文化娱乐、电商、金融。其中,文化娱乐将是腾讯和阿里在接下来5年争夺最激烈的领地。原因很简单,数字内容同时处在腾讯和阿里两个公司核心业务的通路交叉口。腾讯的社交业务所带来的流量必须发展除了游戏以外的变现渠道;而阿里的交易平台从销售实体产品到销售数字商品也只有一线之隔。在文化领域,腾讯和阿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近年来也在高速地对外进行投资。腾讯在2017年的前7个月投资了10家动漫公司;阿里在影视行业的投资包括了Amblin、博纳、光线、华谊等多个影业巨头。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少数股权投资,不是并购(事实上,传言腾讯曾试图并购快看漫画)。所以,以上7个文化娱乐的子行业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现下一个准巨头。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动漫、影视和体育这三个行业将会出现高速增长的新兴公司,它们将获得来自腾讯和阿里的巨额资金以及资源支持,最终会成为股权高度分散的准巨头。最重要的是,由于身处数字内容这一重要领域,这些新的准巨头产生的颠覆效应可能会比现有的滴滴、美团等企业更大。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滴滴、美团这些线下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在BAT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链条中,也没有对BAT的业务构成实质的威胁,它们的高速增长除了来源于消费互联网的在特定领域的普及外,更重要是,获得了来自BAT的资本和资源的助推。而那些即将出现的新巨头可能不一样:它们处在腾讯和阿里主营业务的重要交叉口上,如果巨头允许它们在文化娱乐和数字内容领域进行颠覆(甚至通过注资加速这个过程),它们很可能会从深处动摇腾讯的业务根基。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