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电商人物 >

如何看待马云提出的“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栏目:电商人物   时间:2019-04-12 15:29
新浪科技讯 1月21日下午消息,“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今日在海南三亚举办,马云等出席将为100位2017年度获奖教师现场颁奖。21日午间,“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试点沟通会暨企业家午餐会召开。现场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

[ 标签:马云提出计划 ]

  • 全部评论(11
  • 1楼
    炮兵小班 2019-04-12 20:59:43

    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对于农村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从根本源头上解决了贫困山区上学艰难的问题。希望这个计划能早日推动。



    马云在现场向企业家们倡议道,国家用了30年的努力让几亿人脱离了贫困,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入到这场脱贪战役中。



  • 2楼
    新晴辛静 2019-04-12 20:29:43

    网上还是有人为这个计划唱衰调……认为小孩子太小不适宜集体住宿,集体住宿不安全等等等等,但所有问题在于钱!钱!钱!老外的贵族寄宿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寄宿,是不是这些小孩子废了?不!!精英50%都出自这些学校!可以说成长比例非常高!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平摊到每个孩子并不低,还有费用倾斜,但一个学校一个孩子本来就是极大浪费资源、而且也误了孩子的教育,居然还拍电影唱颂歌……见过一个学校五十多人、六个年级,浪费了多少资源?寄宿是有一些弊端,但比目前状况好N倍,而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 3楼
    12345上山打老虎11223 2019-04-12 19:59:43

    通过实际看本质,乡村寄宿制跟本改变不了问题,反而滋生出更多的问题,几岁大的人衣服谁洗?尿床谁料理?半夜发高烧谁知道?……真正要改变的是农村经济问题,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老百姓的收成能换钱养家,让城市和网络为老百姓丰收成果开通绿色通道,不再让城管和老百姓的冲突事件重演,不再让农作物披上被监管的外衣,/如果说农作物吃了都不让人放心,试问还有什么可以吃?只有改变了本质问题,才不会出现农村空巢问题,也就没有留守儿童一说。农村一片欣欣向荣,那么什么事情都好解决了,学校就不会有那么远了,孩子就幸福了!!!




  • 4楼
    黄冈教师 2019-04-12 19:29:43

    我非常赞成马云的计划,这样做会造福乡村教育,也会造福农村孩子。目前乡村学校的现状是很多地方设立了教学点,几个教学点共一个中心小学,我们本地2003年左右撤并了好多村办小学,2010年左右又恢复了部分村小学,名为教学点,主要针对小学低龄段学生。目前教学点大多不足一百人,许多甚至每个班只有三五个学生,但国家反对复式教学,每个班配备一至两名教师。目前规模小的教学点的存在有以下弊端:一、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点教师编制紧张,人员不足,而且大多是年岁较大的老师,一个老师往往要带四五门课,这样对于老师素质提出了很好高的要求,但现实是老师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专业,有些素养也跟学生高不了多少,让这样的老师来教学生,学生素质可想而知。许多教学点只上文化考试科目,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随意挤占,即便上也是混时间,长期下去,怎么可能教出素质全面的学生?这无疑违背了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原则”。上学孩子少的地方家庭经济都相对贫困,孩子教育上不均衡,一上阵就输在起跑线了。二、小规模学校不利于学生习惯和情商的发展。小规模学校一般校园面积较小,学生活动区域小,安全上容易看管,又加上教师精力有限无精力管行为习惯,接受检查少对于卫生礼仪不做要求等因素,很多课间学生自由活动或是上课,基本上是相当粗放,学生下课大喊大叫,举止不文明,更不用说文明礼仪卫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了。小规模学校学生少,同学间交往更少,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有点手足无措,处理问题有时会无从下手,这样的学生到了大一点的学校总有某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些。三、教学点的存在是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首先是人力资源,象我们这有个教学点三个班共15个学生,上面分派5个老师,假若这15个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只需增加半个老师的工作量。其次是财力的巨大浪费,每年5个老师工资打算25万,公用经费6万,仅这两项每个学生人平每年相当于国家为他们投入两万多。还有近几年来,这个教学好点维修教学楼、新建学生食堂、维修厕所等先后投入近百万元。仔细算下来,国家为了保证学生就读真的付出了巨大财力。再次,分散办学也会分散精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毕竟是一个独立的校园,很多制度、很多应酬、很多检查都需要准备,无疑要耗费大量精力。而这一些假若集中到中心小学,几乎可以做到零成本(不增加老师、不增加校舍、不增加过多精力)。建议有计划撤并教学点,集中生源到规模大的学校就读,实行集约办学。现在乡村道路都比较好,实现了村村通,家家户户都有摩托或小汽车,大多数规模学校都有校车,孩子走远一点读书条件完全具备。为此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两个办法解决教学点撤并后的学生上学问题:对于不寄宿学校,鼓励较为偏远地方学生家长在中心小学附近租房照顾孩子,国家适当补贴租房费用。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这部分孩子,采取每周校车接送的办法,同样国家适当补贴车费。这样做会节约资源,造福学生,让偏远地方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 5楼
    李蓬国评论 2019-04-12 18:59:43

    “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不只是“马云们”的事。近日来,“冰花男孩”的照片戳中了不少网友的泪点,同时也让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再次成为舆论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云组“饭局”商讨建立乡村寄宿制学校,彰显了企业家的担当精神。马云在午餐会上倡议,政府在过去30年做了很多努力,让几亿人实现脱贫,非常了不起,而企业家应该投入这场脱贫战役,在这个对企业家来说最好、最能发挥作用的时代,尽到社会责任。马云在发言中提到“冰花男孩”,但显然不是当个案来看,而是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来研究。马云说:“现在很多孩子,来了四公里,回去四公里,回到家以后,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工,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他们课后的作业、生活全乱套了。我自己这么觉得,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应该是走读制,就应该是寄宿制。宿舍的标准,马云公益基金会会把标准拿出来,怎么生活,怎么住宿,里面都包括。”冰花男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显然不能简单地靠捐款,而应有创新性、系统性的有效举措。马云提出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走读难题,让他们安心学习,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马云表示,还将设计标准化的校车,安排人力照顾学生的生活,确保他们寄宿生活的安全和健康。我认为,这些都是不错的设想,但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完善。马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于秀红也表示,今年计划扩大乡村寄宿学校试点的规模,评估生活、学习、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效果,完善配套标准,再进一步推广。目前,马云的倡议得到与会企业家的积极回应,“马云们”回馈社会的做法无疑值得点赞。但我以为,各地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参与进来,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个普遍性的“硬伤”,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应全部交给慈善来解决。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发力,互相补充,良性互动,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扶贫举措才能发挥最大效应,才能真正消融留守儿童头上的“冰花”,才能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朝着个人出彩、祖国复兴的中国梦一往无前。

  • 6楼
    五角星 2019-04-12 18:29:43

    马云打算倡导“教育扶贫”。背后的逻辑是:教育能改变命运。一个孩子,如果收到了基础的教育,就能通过知识去谋一份差事,养活自己,贡献社会。这个逻辑很站的住脚。前一阵子,一个小学生火了,他就是冰花男孩。



    这个孩子上小学,走了4.5公里,结果头上接满了冰花。每天上下学很累也很费时间。马云认为,让这些农村孩子住宿,是非常好的办法。所以要建食堂、建宿舍,让孩子们能有互相陪伴。然后马云说企业家们可以出资建食堂、建宿舍。这样,孩子们吃、住、学习不成问题以后。就能成材了,能凭借着知识走出山村,自我奋斗。这些过苦日子的孩子,进入社会更能适应,吃苦耐劳。
    我觉得这个计划,十分靠谱。如果解决了(1)乡村教师问题;(2)学费问题;(3)住宿问题。基本上孩子们就能被‘培养出来’,有了知识,将来就有一技之长,也就脱贫了。

  • 7楼
    牙牙小语 2019-04-12 17:59:43

    是建“小而美”的教学点,还是集中资源办寄宿制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选择。关键的问题不是“好的模式”,而是“好的教育”。  在马云邀请八十多位知名企业家畅谈他的乡村教育理想的时候,我正在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带着工作组反复做一个农村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返校读书。这个孩子作为贫困地区农村低水平教育循环下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却在县城的学校里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产生了辍学念头。  这大概也正是马云和俞敏洪两种乡村教育办学模式观点最终的共同指向:哪一种办学模式更适合乡村的实际?哪一种模式更能为乡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公共产品?


    (我们的帮扶村,在离乡政府14公里山路的大山深处)“马模式”与“俞模式”并无本质区别  集中资源办学,让孩子们在学校寄宿,提供更好的就学环境,配备安全校车对孩子们进行接送……这种“寄宿制”模式,其实已经在上一轮撤点并校中进行了实践。马云的理想,是让这些学校有更好的条件,有更大的承载能力,有更好的老师,最终是通过更好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分散办学,让孩子尽量“最近入学”(非“就近”,因为再远的学校都可称“就近入学”)、走读,让乡村学校“小而美”……这是分散办学模式,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学校。俞敏洪的理想,是让孩子不早早受离家之苦,用小而美的分散办学,安放孩子和乡村的亲情。  其实,无论是“马模式”,还是“俞模式”,其初心和归宿,都是让农村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尽量少受罪,尽量拉近与城市教育的质量差距,并无本质区别。而能提供好的教育模式就是农村最需要的模式,马云与俞敏洪的两种模式,核心都在于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农村需要的教育模式。  问题是,现在许多农村既没有马云集中资源办好学校的模式,也没有俞敏洪分散办“小而美”教育的模式。无论是撤点并校后的寄宿制学校,还是在分散教学点,其教学质量的低水平循环仍在继续。


    (山路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现实中比照片上更险峻)农村教育不能“规定”某种办学模式  事实上,对幅员广阔的农村地区来说,无法用一种或者两种模式来“规定”教育应当如何来办。因为即使是如今广泛认可的这两种模式,也分别有他们水土不服的地方。  以我们帮扶的这个村为例,这里远离城镇,连商店都没有一家,离乡政府都有十多公里的山路。由于地理环境艰苦,且村民居住分散,无论在村里的哪一个位置建教学点,大多数孩子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因此,在这里一是不可能建“小而美”的学校,二是即使建起之后,孩子们的奔波并不会因此减少多少。在这里,全乡有一所功能齐全、容量足够、教学教育尚可的寄宿制学校,可能更符合实际需要。  而部分居住相对集中、适龄儿童较多且远离城镇的村落,则可能更适合直接建校就近就读,而不宜撤点并校搞寄宿制。  从马云选择的贵州山区来看,搞寄宿制更有利于孩子的安全和教育质量提高。我老家在金沙江北岸,村里有一所完小,但所覆盖的区域内,在撤点并校之前有数个教学点,其中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学生只有几人,却要教一至三年级的所有课程。这种教学点,其教育质量如何,根本不用费心思去猜测。山区受限于地理和交通,分散的教学点并不具备起码的教育公共产品提供能力。  以目前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而论,大多与“冰花男孩”王福满所处环境差不多,高山深谷、村民居住分散、父母多外出打工、地理环境恶劣、上学路途遥远、寄宿制学校学位不足……这样的环境,并不具备“小而美”的分散办学条件,寄宿制虽非完美,但却是现阶段相对可行的改善型办学模式。


    (村里人口很少,相对集中的几公里半径内只有40多户人家)农村教育的困境不是来自“模式”的改变  事实上,农村不仅仅是缺乏办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缺乏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学校。  在我老家的那所小学,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每天要走一个小时以上的山路赶到学校,期间要经受水库碧波的诱惑、山间小路的艰难、村内恶狗的追赶……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直到寄宿制学校建成,孩子们才算结束了日复一日艰苦的求学路途,能够在温暖的宿舍住宿、在温暖的教室上学。  从就学环境的改变来看,老家现在的寄宿制模式,就是好的模式。但是,从教育质量上来看,却并不容乐观,现在的孩子们成绩反不如以前,这是因为办学模式的改变吗?  显然不是,教育质量不如以往,不是因为就学条件的改变,而是因为软件设施的改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师的分配并不由市场主导,我们村小和乡初中校就有不少外地高材毕业生,后来甚至有几位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任教。在三十年前,这样的人才队伍已经不亚于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因此,虽然我们远在县城八十公里以外,但村小和乡初中的教学质量经常能居于全县前三之列。  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城乡环境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之后,人才的二次分配被差异化的市场所主导,优秀教师队伍“人往高处走”,农村的进城,城里的到市里,市里的到省里,人才资源不断往环境更优、待遇更好、发展更大的地区流动,乡村教育的魂被抽空,质量一落千丈。  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村,地无三尺平,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试想一下,一个连去小商店都要翻越十几公里大山的地方,有多少人能用情怀在这里服务一辈子?


    (大山)农村迫切需要“好的教育”而非“好的模式”  因此,目前农村教育所需要的,不是“模式”之争,而是能够根据地理环境打造符合实际需要的安全可靠的学校,并能够以政策和经济导向为农村输入更多的优秀教师。  无论是如马云设想的安全温暖、设施齐备、有安全校车、有专业的学校生活管理员的寄宿制学校,还是如俞敏洪希望的能就近入学、不离开父母家庭、可以安放亲情的“小而美”学校,都是农村所需要的。  关键在于实现的路径。而路径的核心是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吸引力则来自于福利待遇和生活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  我身边就有人提出这样的构思:为农村教师发放“地方粮票”。这一构思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不受职称的“天花板”限制,只要在农村教学岗位上,就能够拿到上不封顶的聘用职称,同时享受到相应职称的工资福利待遇。但这一“地方粮票”只能在这个岗位上有效,一旦离开了农村教学岗位,所获职称就“归零”。  这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导向作用的地方性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励部分优秀教师向农村逆向流动,为农村教育添加核心动力。  但是,这毕竟只是在自身范围内寻求的改变,而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差异依然存在。如何填补这中间的距离,就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了。马云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一个实干家,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教育提升的实践之中。校车、生活管理员、更好更安全的学校,都是改变农村教育环境的务实举措,都有利于吸引教师安全教学,也都是农村所急需的基础性公共设施。  作为一个身在贫困地区且长期关注农村教育的公民,我也真心的希望,教育界也好,企业界也好,少一些对“模式”的纠结,按照农村的情况,实实在在地为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添砖加瓦。原创内容,请勿转载,欢迎关注“牙牙小语”

  • 8楼
    远方老师在美国 2019-04-12 17:29:43

    上世纪中叶,有一部前苏联电影在我国上映,片名是《乡村女教师》,影片中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的形象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而今,提起乡村教育,很少有人会羡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工作辛苦待遇低是普遍的现象,很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去乡下从教,农村学校也留不住人才,所以有人说,偏远山区穷,那里的教育更穷,而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就是抓好农村的教育,留住教育岗位上的人才,教育扶贫是功在千秋,利在后代的大事。马云是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中国企业家,他曾经从事过教育事业,当过大学的英语老师,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他遵照中国的古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近年来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显示出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马云的乡村教育计划暨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已经开展了三届,先后选拔出300位优秀的乡村教师,给每人颁发10万元现金,进行3年的专业技能培训,这一活动直接影响了7000位乡村老师和超过10万名农村学生,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留住农村教育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云提出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再现精准扶贫的举措。云南昭通的8岁男孩王福满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学,因为天气严寒,在路上结了一头“冰花”,他和小伙伴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冻伤。如何能让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不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路上,不让孩子们在路上挨冻,保障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和身心健康,也是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农村建寄宿制学校是非常必要的,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接受教育,也有利于整合优化当地的教育资源,我非常赞成马云的教育计划,愿这些善举造福农村的孩子,让他们都能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

  • 9楼
    爱吃火锅也爱鱼 2019-04-12 16:59:43

    “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事情梗概:  1月21日中午,马云邀请8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齐聚三亚,在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即将颁发之际召开了一个沟通会,认真探讨一件关于教育脱贫的事情——在中国贫困乡村进一步推动并校计划,同时让那里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



      马云说,零下9摄氏度的天气,4.5公里山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因为严寒走在上学路上的云南昭通男孩王福满脑袋结了一头“冰花”。8岁的他和一起上学的小伙伴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冻伤。  这种画面在当今中国乡村不少地方经常发生。爸爸妈妈外出谋生,孩子们分散在山区里的各个村落,白天没人送他们上学,晚上没人给他们讲故事。中国还有上千万在很多分散的小规模学校,孩子们缺乏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老师们不愿意去。


      企业家沟通会上就如何参与完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对乡村脱贫的意义进行探讨。会上,马云动员更多企业参与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今天请大家来,是探讨、推动贫困乡村并校计划,鼓励大家共同参与,为家乡服务,建宿舍、捐校车…”  做为一名在西部边陲国家级贫困县工作多年的乡村教师,我有话说:


    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断减少,寄宿制学校、各村小并校制度,非常必要。我在西部边陲乡办学校工作,家访一次特别困难。这里地广人稀,人们聚集在小村落里生活,村子与村子之间是无垠的戈壁滩,晚上能把人冻死。这里基本不通车,外出靠摩托车、驴车和自行车。我去家访,都是央求同事骑摩托车带着,十几公里外。通常一天最多去两家学生家访。我们学校实行寄宿制,每周五放学,校车把他们拉到各个村口,周日下午16点再接回来。家长们都比较放心省事,也不担心安全问题,也不需要自家解决接送问题。


    学校分散,也意味着设施、教师、教室等资源的分散和匮乏。一个学校应该具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各学科教师、保安门卫;操场;实验室、英语语音室、体育活动室、舞蹈室等…不论有几个学生,这些都是必备条件,也就意味着分散和浪费。而并校制则可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师资力量浪费和不专一的问题。在此,代表我们学校的农村教师和学生,感谢马云先生和诸位企业家们的善举。愿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资源和现状。

  • 10楼
    布衣教书 2019-04-12 16:29:43

    我是一名在祖国中西部乡村工作了20年的教师。首先,我们应为马云这位企业家点赞。现如今,网上有很多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批判教师的言论,看了直叫人糟心。1月21日,我在“今日头条”里观看了浙江电视台在三亚直播的“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的直播现场。当时我想:“终于有点关于教育的正能量了。”看到那不断涌出的赞,我欣然。今天看到我们的马云企业家还召了一个沟通会,认真探讨了关于教育脱贫的事情——在中国贫困乡村进一步推动并校计划,同时让那里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条件完善的寄宿制学校。我很感动,我代表乡村的孩子感谢我们的马云总裁。我们相信在马总的带领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农村学校的寄宿制的开展是势在必行。我今年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镇上的寄宿制学校。记得2007年,我校的六年级寄宿在政府学校家长的支持下全面铺开。开始,大家都担心孩子太小,家长们不放心,也有一些孩子刚进校时夜里哭泣想家,可在老师的教育鼓励下,孩子们坚持下来了。渐渐地,孩子就不想回家了。星期五回家,星期天上午就来到学校,可星期天学校无人看管孩子,孩子们需要老师赶才肯走。为什么会这样?1、家中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只有年老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或妹妹,学习无人辅导。相反,学校不仅有同学可以共同学习,还有老师可以请教。2、现在农村也都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家中孩子少,玩伴少,而学校同年级的学生有百多两百,不仅自己可以组织活动,学校还定期举行班会或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拔河、跳绳、乒乓球等活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3、学校在学生进校时就要进行寄宿制度的学习和学生内务的整理比赛活动。学生一期寄宿下来,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活动中,同学与同学间进行互帮互助,既共同克服了困难,又增进了友谊。4、虽然学校生活艰苦,但作息时间是有规律的,饭菜也是学校进行搭配的。一期寄宿下来,孩子们习惯了学校的生活。由于学校没有零食,孩子在学校活动多,体力消耗也多。进餐时,即使是遇上自己曾经不喜欢的菜,没了爷爷奶奶的溺爱(开小灶),也必须的填饱肚子。久而久之,挑食的毛病也治好了,身体无形中增强了。5、集体生活,都是同龄人,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那些性格内向或有怪癖的孩子,经过寄宿集体的学习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现阶段,农村学校的寄宿制推行还存在许多的阻碍。首当其冲的是寄宿条件简陋。寄宿房子少,床位少,供不应求。热水供应困难,没有专门的洗澡间、洗衣房。没有学校医疗室。孩子生病就医要到很远的乡镇医院。学校教工宿舍几乎没有,老师们家中有老人、小孩,晚上守了学生还得赶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回家,辛苦,没有多少幸福感。加上农村学校孩子寄宿免费,教师管理寄宿学生的辅导费几乎没有。所以,没几个老师愿意带领寄宿生。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苛刻,国家对学校对教师的保护力度不够。现在孩子珍贵,但他们是活蹦乱跳的人,学校不可能把孩子捧在手心,绑在身上,难免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可只要出现了事故,家长、社会就把矛头指向学校指向老师。真心说谁不怕?费力不讨好的事又有谁愿意干。国家恢复村小,花大力气修建校舍,可生源少之有少。今年的国培,我们下村小进行了跟踪培训,发现大多数村小一个学校四个年级只有十多个学生,可配备教师五人。造成资源的浪费。但这些孩子家境贫困,有很多父母离异,无人看管,校车坐不起。并校存在阻碍。


    (蕉林村小 两个学生的课堂)总之,马云把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提出是好事,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善事,但光靠几个企业家努力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才能办好。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