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何如此受欢迎?

导读语当下互联网圈子里,各种概念满天飞,比如: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O2O以及工业革命4.0等等概念都炒得很火,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如此之火?其实道理很简单,风险投资需要概念、媒体需要概念、创业者更需要概念。

1首先从互联网基因说起

这个概念在前几年就火过,比如:在吐槽某一家公司时,就说它没有互联网基因,搞不成啥啥的。互联网基因关键在于:公司的某些基因文化,就像人不具备某种基因一样,它是天生的,难以改变的。互联网基因这个概念基本上给很多传统非互联网公司判了死刑,是无法改变无法真正进行互联网转型。这也就佐证了为什么那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失败的原因。

1其次是互联网思维

相对来说,讲互联网思维相对来说没那么“得罪”人,因为思维嘛大家还是可以商榷、探讨,不像谈互联网基因一样直接否定,互联网思维的前提是:只要你改变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指导自己的企业转型,你就能顺应大潮。

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互联网思维+媒体思维,就是用产品思维极其注重用户体验,将体验做到极致、简单易上手、满足用户参与感和成就感、达到让用户自觉帮助你传播。

媒体思维,在业内流行一句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和免费经济有关,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在商业模式的构架上都有媒体思维的影子,即:部分用户获取增值服务而付费,而大部分免费用户做为“注意力产品”卖给第三方,这两类用户收入加起来,远超支撑免费用户所花的成本,从而形成利润。

产品思维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户,而有足够的行为数据做支撑,于是商业化部分的媒体思维就得以展开,把用户卖给客户,或把免费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所以不去彻底了解用户是不行的。

1再次是互联网+

这个概念之所以能让总理发言的高度,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它具备一定的“政治层面的合理性”。互联网+显然比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更容易让传统行业所接受,它的潜意识里告诉我们:很多行业规则不是那么轻易被颠覆,互联网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的传统企业打败,而一个武装了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可能更胜于武装了传统行业某些元素的互联网企业。

在电子商务领域里,曾有过很大的争论,究竟是电子还是商务?最后得出一个行业内比较统一的结论是:商务是本质,电子是工具。事实上很多崛起的淘品牌,依然需要商务上的补位。

互联网+的核心是匹配,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匹配,包括成本和效率的匹配。资源如果得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就能实现落地的价值主张,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型发展就可能得以摆脱。

结束语

前工业时代是个性化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高消耗,低效率。工业时代是大规模生产,以流水线为主,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却抹杀了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智能化的大平台生产,它带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故而工匠精神抬头。大平台生产还能够达到个性化,就必须有智能化匹配。大平台是一种中介,但和过去的中介不同的是,大平台这种中介并不依靠阻隔供需双方形成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俗称差价),而是靠有效匹配来获取利益(其实是佣金)。

此时:云计算、大数据的概念就出现了,有待我们继续摸索与探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