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的微信体验与思考

2011年的冬天,老顽童正在北京出差,负责中国联通集团和电信天翼集团的项目实施,长期驻扎在客户现场,IT苦逼男你懂的,生活圈子不大,每天面对电脑,下班后无聊之极,那时正值寒冷的冬天,北京的冬天更是干燥寒冷老顽童这个南方人还真有点不适应,基本上是宅在房间不外出。

有一天,老顽童突然发现身边的好多人,特别是漂亮MM整天对着手机讲过不停,时而面露甜蜜的笑容,时而打情骂俏、时而提高声音分呗,时而把手机举起来摇几下……反正是表情丰富,一脸兴奋幸福样。于是引起了老顽童的好奇心,晚上回到房间就开始度娘才知道,原来是腾讯新出了一款微信产品,里面有好多的娱乐社交功能。

微信第一次给老顽童带来的鸡动

一天中午吃饭,老顽童向身边的人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微信是个啥?好玩么?怎么那么多人在走路、上班、吃饭都盯着手机看,对着手机叽叽歪歪过不停?还是我身边一个85后的一个MM时尚、前卫,她说:“你真的out了,微信是一款可以不受地域、不受时空、不受人群”的社交应用,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随时随地的与陌生人勾搭,说不定还能搞点花边新闻,碰到个明星美女呢……

还有这等好事情?老顽童当时的那个心情跟打鸡血样的鸡动,老顽童自己是技术出身,大大小小的项目、软件做过不少,但从未做过这么有吸引力、有趣味的应用,于是彻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老顽童那时用的还是功能机,不能立即安装微信当时的心情你懂的)。

老顽童第一次使用微信

晚上回到房间,立马打开淘宝、京东、易讯等购物网站开始选购智能手机,你知道吗?老顽童打开多个购物网站不是在比价看哪个平台的手机性价比高,而是在比哪个平台送货最快,原因你懂的,呵呵。一番比较后,老顽童最终决定在京东上购买了一台华为智能手机,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10点就收到手机了,在此我要小小地夸下京东的物流确实快。

收到手机后就立即下载微信安装应用就开始使用,全面扫描了下微信的功能有:聊天 、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对讲机、二维码分享等等,可能是跟老顽童做技术出身有关吧,当时安装完后感觉也没像小妹子那么玄乎地兴奋,因为这些功能在老顽童看来,自己只要去做都能实现(恕老顽童那时还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是用传统的软件去评价微信)

老顽童第一次通过微信无意中勾搭上MM

装上微信后,老顽童虽然是理性技术男,但也是凡人终究免不了俗有时没事拿出手机也学着别要的样子,对讲几句、偶尔也摇几下,很喜欢摇一下那朵绽放的花以及那个咚的声音,直击老顽童心灵深处(在此我不得不佩服微信之父张小龙,这个鬼做产品有两把刷子居然能让老顽童这么理性的人也能产生共鸣)。

老顽童一开始,没有微信好友想聊天、想对讲都没人,于是就把QQ好友导入到微信,歇斯底里的拉着原本的QQ好友当微信好友聊了起来,说真的没什么感觉,因为在QQ上大家就已经很熟悉,而且话题也没那么多,虽然微信能支持语音对讲,但对老顽童来说不足以打动我的心,呵呵。

就这样过了半个多月,老顽童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晚上爱出去跑步,那时老顽童就住在北京长安街西单西绒线胡同,离国家大剧院一步之遥,所以跑步经常跑到大剧院,然后跑一个圈就回来,其实老顽童经常跑到大剧院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那儿晚上好多MM、帅哥、锻炼身体的人,很热闹成群的漂亮MM更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老顽童也是人别拍砖,哈哈。。。有一天我习惯性地跑到大剧院,掏出了手机拍照时想起了之前吃饭的那个MM说微信摇一摇说不定能碰上桃花运,于时老顽童带着纯真的好奇心也摇两下,咚一下就摇到了一个妹子,老顽童一看是个MM,心想:“还真灵,立即就发了一朵玫瑰花”过去勾搭,很快那MM也回了一个微笑表情,老顽童心想:有戏,快马一鞭地发一个消息给她:“在干嘛呢,不会跟我一样吧?”,很快那MM回了消息:“什么干嘛,好像我们很熟似的”。老顽童看了消息后,心理有点受挫的感觉,明显感觉MM是在有意跟我拉开距离,不耐烦的样子。不过老顽童毕竟已过冲动的年龄,纯粹是在体验微信、好玩而已。于是再回一条信息:“我们是不熟,但此时我们不是已经聊上了吗?”,发出这条消息后老顽童准备打道回府往回跑。大约过了4、5分钟,老顽童已经跑到半路上了,突然手机响了,我一看是那MM微信回的消息:“我在大剧院跑步,你呢?”,哈哈,老顽童立即鸡动了,这么巧合?难道传说中的微信可以陌生交友是真的?仔细一看,从她发的消息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离我只有150米远,应该不假啊?于是我再次往大剧院方向跑,一边跑一边回消息:“巧合不如偶遇,我也在大剧院跑步,并告诉她我的具体位置”,过了一会儿那个MM真的跑过来了,但不确定,相互再发了几条微信确认才碰上,大剧院周边有水池我们就在水池边坐了下来聊天,此时我才发现,虽然两人从未谋面,只是偶尔通过微信而相识,但彼此聊天确像是非常熟悉,很随意什么都聊,聊着聊着很冷,北京的冬天还是不能停下来,老顽童打了几个寒颤,那个MM很善解人意地提议要不我们一边跑一边聊吧,老顽童正有此意,于是就一起围着大剧院跑了起来,平常老顽童只跑一个圈(大剧院一个圈约有960米),但那MM的体力真心强大,一个圈没点事还谈笑风声,老顽童虽然体力不支,但也不能在美女面前出丑,心时暗暗想老顽童为了MM拼了,一定要坚持多跑几个圈,呵呵。。。就这样再一圈下来后,老顽童的腿不听使唤,气也喘得厉害,与那MM聊天也是前语不搭后语的,那MM一看老顽童就说:“你缺乏锻炼吧,要不别跑了,我也要回家了”,老顽童一听正合我意,女人就是女人总是那么善解人意,就这样,我们各自回家了。

粉丝们别想歪了,老顽童是正人君子,只是想通过亲身经历分享老顽童使用微信产品的体验,微信是什么吸引了老顽童,到此为止知道了吗?

微信的横空出世,让同类产品仰视

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发布是2011年1月21日,依靠其QQ强大的用户群和6亿多的活跃用户,快速发展壮大必有其独到之处现活跃用户已经10多个亿,像同类产品米聊在微信前发布,但被微信取代,阿里的来往也同样无法与微信匹敌,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覆盖国家200+,覆盖语言20+,品牌微信号8百万+,移动支付用户4亿,移动应用接入85000+,下面是部分微信的历史版本。

老顽童的微信体验与思考
图太大截不下,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度娘吧。

微信的用户群体分布

老顽童的微信体验与思考

微信手机流量分布

老顽童的微信体验与思考

微信的社会影响力

老顽童的微信体验与思考

微信产品的初忠是什么?

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团队总负责人张小龙的回答或许会让很多人意外“微信的起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其核心就是’对象’和’信息’,最关键的使命是沟通。”

“消息系统”这样一个朴素到听起来一点都不兴奋的原点,与微信今天短短2年收获3亿用户、构建全民使用的全新移动沟通方式、初露端倪的产业链条,以及还在不断驰骋的大商业想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张小龙恰恰认为沟通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所以一个新环境下的消息系统本身就是个有巨大价值的产品。他眼中的消息系统其实并非传统认知,未来它沟通的不只是人和人,还有人与组织,甚至是人与物体之间。所以在做微信时的起点,他希望探索一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人将怎么沟通?

既然是如此基础的系统,它要如何建立?这显然与“做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应用”有所不同。虽然很多人认为伟大的产品是从小东西成长起来的,但张小龙则认为,初始的原点会对产品最终的格局有很大影响。甚至在微信上,他有着一套与互联网产品圈主流思想不太一致的产品思路。

这与很多人所信奉的“提前发布、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产品理念并不相同,微信一直以来推出新功能都相当克制与谨慎,其对每个功能的深度纠结和反复思量,有时要直到产品新版本放出的最后一刻。

有人说微信对于新功能的克制,背后是张小龙对于很多热门概念的不热衷。在张小龙面前探讨一些新潮概念,基本上都会如石沉大海般,收不到什么令人兴奋的反馈。但是对具体的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行为的解读,他永远充满了张力。

在微信的发展路径中,张小龙认为几乎每个新功能都“没做错”。其15个版本几乎每个都有新的功能点,可它们到现在基本上都仍然适用。从1.1的添加备注名、2.0的语音、2.5查看附近的人、3.0的摇一摇,到二维码和4.0的朋友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这些功能都经受住了考验。

像“摇手机”这个非常简单的动作,经由“寻找同时在摇的人”这个明确的功能点,迅速成为了许多人习惯的方式。当它发展到除了摇到人,还能摇到网页、摇到图、摇到音乐之后,它成为了这样一种存在:摇,变成了一种明确的信号,让手机帮你找、帮你听,成为了一些特定场景下的“人体增强动作”。

虽然业界讨论微信言必称“社交”,可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从来不谈强关系、弱关系等概念。“很多社交产品有大把社交概念,可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各种关系会自然而然地互相转化。”他认为光看到关系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关系的演化。而沟通是所有关系演化的基础,是所有关系发展的核心。

用张小龙的原话说就是“排除干扰,保持产品人格”,“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

也许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乔布斯的苹果才能与微信匹敌,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表达对世界的思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