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Costco“呆萝卜”完成6.34亿元A轮融资,高瓴晨兴领投
社区团购第二轮融资潮,正在陆续上演,同程生活、兴盛优选,而现在是呆萝卜,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不可避免的是,有了融资,自然竞争也会加剧,谁都不敢慢下来。
近日,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已完成6.34亿元A轮融资,融资方为高瓴资本、晨兴资本。而上一轮融资是在去年8月,来自唯贤资本的千万级美元天使轮融资。
人不会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资本也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像高瓴资本,也曾前后参与松鼠拼拼的A轮与B轮融资。
呆萝卜在2016 年创立于合肥,它同时占据了“买菜”和“社区团购”这两个热门关键词,通过“以销定采”、“今日订,明日取”的预售制模式,从菜品生鲜消费去切入家庭消费场景。
呆萝卜在社区周边开设门店,消费者通过“呆萝卜”App下单后,由平台集中采购、分量分拣处理,通过自建的仓储、物流完成产品的到店工作,通常是在夜间配送,消费者次日到门店取货。
在某种程度上,呆萝卜可以看做是对社区菜场的升级,这种“以销定采”模式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传统菜市场、超市头痛的损耗问题,平台本身也无需承担送货成本;另一方面也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帮助用户节省了买菜的时间成本,到门店花几分钟取货即可。
/01/
如何打造中国版Costco
呆萝卜创始人李阳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之前一直在做toB相关的企业,曾经企业规模达到30亿元。2016年,他发现了线下流量蓝海,希望能找到一个通道获取用户社区流量,于是一个人出来创业,并找到了社区生鲜这一切入口。
李阳一直很欣赏Costco的模式,融资将主要用于增加加盟商收入,提高用户体验,提升供应链效率,打造中国版Costco。
Costco成立于1976年,市值约1000亿美元,主要特点在会员制、高周转和低价策略。由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极高、人力成本较低,中国版的Costco必然会出现在社区。同样,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生鲜消费升级的核心是努力让生鲜消费品更加便宜,高性比价的生鲜产品才能让用户更加幸福。
为了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周转,呆萝卜从物业使用、人员、物流、损耗等四方面进行了提升。
与此同时,也不需要商品陈列,可以把门店当做仓库,进行货物存放,提高物业使用效率,在有限的空间堆放更多的商品;员工的工作只是帮助用户扫码、取货,大大减少工作流程,而流程越简单效率越高;从城市仓到门店仓,物流上只需要点对点的单点运输,一个门店一台车辆就可以满足需求,提高物流效率;由于采取预售形式,可以准确预定、配送商品,避免损耗。
呆萝卜以“精品+平价+会员”的运营模式去吸引消费者、获取利益。用户缴纳399元的会费即成为会员,可享受会员折扣价、生日节假日礼物、一对一客服等特殊待遇。用户加入会员体系后,平台依靠会员费获利、完善现金流,以高周转和低价策略吸引着消费者,这就是中国版Costco呆萝卜的战略。据了解,目前会员比例已超过30%,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
/02/
社区团购VS生鲜电商
新零售加持的生鲜电商,热度持续上升。以阿里系的盒马、京东系的京东到家、腾讯系的每日优鲜、美团系的美团买菜为代表的头部玩家纷纷发力,基于他们已经在支付、电商、社交、本地服务等领域稳固的用户基础,顺利的发展起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的新玩法。
生鲜电商拼的是时效与低价,也就是:消费者追求的物美价廉与快速及时,两者兼得。
生鲜电商如叮咚买菜,主打的即时性是一线城市、年轻人群对于方便的诉求,直白来说是“花钱买时间”,而三线及以下的家庭用户的生鲜消费的偏向于计划性,对于生鲜菜品消费更大的诉求在于高性价比和新鲜上,也就是社区团购模式的“下沉”。
呆萝卜小程序上展示的开放城市
在2年多的时间,呆萝卜在全国多个城市拓展了近1000家门店。在前期验证模式后,呆萝卜从2018 年开始进入门店的高速复制阶段,在早期的门店拓展上,呆萝卜选择了直营和加盟并行,但在2018 年末,团队对此进行了调整,改为了全部自营。
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商品的价格和新鲜程度,基于大批量采购带来的强议价能力和预约式购物带来的低损耗,呆萝卜的商品价格都很低。同时生鲜类的商品都是由基地直采和新发地市场补采渠道提供,标品和肉类的基本直接对接生产厂家,以此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03/
总结与思考
社区团购采用“以销定采”的模式,严格控制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保证产地到仓的严格把关,但是从仓到店再到消费者手中,低成本导致无法送货上门,而消费者取货的时间参差不齐,其中存在时间差,从而导致商品的新鲜度下降这是难以避免的。那么,电商的送货上门就更新鲜及时吗?也不见得。
对于整个生鲜行业来讲,目前还存在两大痛点:一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购物的时间成本在日渐增加,传统生鲜卖场的竞争力正在下降,但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环境卫生无法保障;二是互联网加持的生鲜电商虽然方便快捷,但门市店、配送成本始终较高,无法最大程度的让利消费者。
生鲜电商也好,社区团购也罢,目前都还存在不够完善之处,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更加互利共惠且吸引消费者的模式。而消费者的反应与反馈,则是推动平台变革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