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对"高效团队沟通"的思考
近期,一些创业朋友咨询很多关于团队沟通的问题,老顽童在此表示非常感谢,感谢对老顽童的信任,有机会对“高效团队沟通”进行梳理与分享:
1、什么是“真正的”沟通?
2、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把握沟通的方向?
4、把握沟通的角度和问题?
5、如何突破沟通障碍?
什么才是真正的沟通?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学讲话开始就一直在与人沟通,但是你真正有效沟通了吗,据老顽童统计有80%的人沟通是不完整的,是无效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沟通?老顽童认为:
1、沟通是鼓励对方达成行动;沟通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沟通毫无意义。
2、沟通是编码、解码、反馈的一个闭环过程;老顽童认为: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消化、反馈的闭环过程,否则都是无效的沟通。比如:部门经理老王把小李叫过来说:“我们产品已上线2个月了,现在老板对我们部门有很大期望,要求这个月完成1500万业务指标,必须要完成这是老板下达的命令”,小李一听这是老板的命令,只好答应。老顽童认为这个沟通就是无效的。老顽童还看到有很多职场老手,都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老顽童经常接到领导对下属的抱怨,下属对领导的不信任等等问题,一点都不奇怪,问题的根源就在沟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yaoxj518细细探讨。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在工作中,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老顽童认为:
1、控制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按照团队设定的目标努力,使团队有共同的目标,聚焦团队的优势,高效地完成工作。
2、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自从发明电脑以后,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隔阂。一上班每个人都坐在电脑前面,一直到下班,于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激励。如果你是一个主管,不要常常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而应多出去走走,老顽童认为:坐在那里的每一个员工是一颗颗珍珠,但是中间如果没有一根线串起来,这个珍珠项链是没办法挂的。此时,只要你主动一点,你就是中间的那一根线,帮他们串接起来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管理者不是天天开会,天天看着自己的电脑,而是要出去把他们串接一下,这就叫做激励员工。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下属一般不太知道你在忙什么,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的痛苦他未必了解,他在做什么你也不见得知道,其实,这就是失去了激励。
3、相互表达情感,在企业管理中,情感指的是工作上的一种满足或者挫败。著名的安利公司有一个优点,它不像一般公司那样总是把“英雄豪杰”的照片挂在墙上。该公司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一次找一个成功的业务员,叫他把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再找一个失败的业务员,把他的挫折感讲给别人听,让大家一起交流,最后再把五个成功的和五个失败的摆在一起,让大家再一次互相交流。安利的成功,与这种情感分享有很大的关系。
4、信息流通,做到沟通信息对称,老顽童早期在台资企业待过几年,台湾因历史原因(不是重点不多说),所以台湾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日本非常相似所以老顽童在这点上特别推崇日本人沟通在信息流通上的优点,日本是个非常团结的民族,他们的主管在移交工作时,很少是同一天移交的,他们中间还要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通常是半个月,至少也得一个星期,这表示这个沟通不会断裂。日本人很少在离开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有一本备忘录,留给后面接任的人继续阅读。在我们国内这么多企业中,很少看到有哪家企业主管在交接的时候,留下一本备忘录给后面的人阅读。老顽童认为:日本企业的崛起与兴盛,与他们从来不让信息的沟通断裂有很大关系,因为信息一旦断裂什么东西都将从头来过。
如何把握沟通的方向?
在工作中,沟通的方向有:
1、与上级沟通
一个小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出价5美元,请他的朋友为他给一位老太太打电话。电话拨通后,男孩的朋友问道:“您需不需要割草?”
老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老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男孩的朋友再说:“我会帮您把走道四周的草割齐。”
老太太回答:“我请的那个割草工也已经做了,他做得很好。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的朋友便挂了电话,接着不解地问割草的男孩:“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
割草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老太太对我工作的评价。”
老顽童认为:
只有勤与老板或上级领导沟通,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但现实是,很多人因为怕领导打官腔,很少人愿意去跟领导沟通,但是永远不沟通也不是办法。
2、与下级沟通,一位成功的老板这样说过:“我的下属的确在适应我,但我为了适应他们而作出的努力要多得多。”韦尔奇是沟通理论的忠实执行者,为了充分了解下情,他喜欢进行“深潜”。可见,掌握与下属员工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对领导者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老顽童认为:
a、与下属沟通时,如果你是一个“空降兵”,自己以前并不是做这一行的,给你一个建议:多学习,多了解,多询问,多做功课。记住,不了解状况就发表言论会显得外行,只有了解状况后,你才可以掌握主动权。
b、不要只责备下属,哪个孩子不是在尝试中长大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他只有三岁,饭碗掉到地上摔烂了,你“啪”一个耳光就打上去,那么,你家孩子以后拿碗手都会发抖。但如果他的碗摔碎之后,你用很快的速度把它收走,然后再给他一个新碗,说:“宝贝,再拿拿看,刚才那个碗是怎么掉下去的?”你很快就会发现,他自己会发现那个碗是怎么掉下去的,这就叫做尝试。所以换句话说,花点学费,让属下去体会是值得的。很多领导不愿意犯任何错,也不愿意让下属做任何实验,这听起来很安全,其实他就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业务员。
c、讲方法,盯过程,与下属沟通,重要的是提供方法和紧盯过程。如果你做过业务,就告诉他合约是怎么签的;如果你管过仓库,就告诉他存货是怎么浪费的;如果你当过财务,就告诉他回款为什么常常有问题。总之,做人家的领导,就是要给人家方法。沟通就是为了要获得方法,你既然比他有经验,就把你的方法提供出来。但是人总有一种惰性,为了防止有人偷懒,方法提供出来后,还要紧盯过程。
3、水平沟通,水平沟通是没有上下级关系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因部门和平级之间沟通经常缺乏真心,没有肺腑之言,没有服务及积极配合意识,所以水平沟通存在很多障碍,最常见的就是“踢皮球”了。在全球企业视野内,这样的障碍无处不在。
一个小故事:
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座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名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
老顽童认为:水平沟通第一个要求是主动。案例道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真理:只要主动与同级部门沟通,自然就会拥有博大的胸怀。
在企业里,凡是比你先进来的人,都是你的前辈。日本人他们有一句话叫:“先进。”无论谁进入企业工作,面对其他部门的同事要谦虚,多称他们为“先进”,多称他们为前辈,这对你没有任何坏处。你为什么要人家记得你是大学高才生?这种高傲的态度很难让人家帮助你。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谦虚,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容易得到别人对你的支持。
沟通的角度与问题?
大家都在说,沟通,沟通,沟通。其实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失败和倒闭的公司,都有总经理,都在装电脑,都在开会,都打广告,那么为什么有的公司倒闭,有的公司成功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角度问题:
角度1:总经理
角度2:电脑
角度3:开会
角度4:广告
总经理:哪个公司没有总经理?可是有的总经理在沟通的时候,底下的人并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这就是失败和倒闭的公司。有的总经理沟通得就很好,这就是成功的公司。
许多公司一开会,就喜欢搞一条长桌子,上面坐很多领导,像工作汇报一样,“劈里啪啦”都是上面的人在讲,底下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哪里叫做开会?这叫做政令宣达。就沟通而言,大费周张的“大场面”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其实领导应该是坐在底下,谁要讲话谁上去讲。这样不但使下属感受到平等,营造了畅所欲言的氛围,还有利于提升组织内有效沟通的能力。老顽童认为:总经理最重要的是做结论,而不是一直讲。
电脑:电脑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其实不然,电脑会加减、统计、分析、绘图,但是电脑不会作决策,所以总经理不要常常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坐在电脑前。
开会:成功和失败的公司都要开会,在几种沟通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开会,因此我们的企业在每天、每周、每个月都花很多时间在开会。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开会?研究的结果是,开会是一种瘾,不开难过,大家一见面,就说我要开会去了。这就说明,开会是一种权威和满足感的体现,开会当主讲者、当主席,有一种非常兴奋和自我满足的感觉。原来开会是一种兴奋剂,所以每到开会时,“哎,各位
我们要开会”,讲这个话的领导透着喜悦的心情,底下的人又都活跃起来了:“呵呵,又要开会了!”一大堆人坐在里面,不晓得在开什么,这就是开会的通病。老顽童发现80%的公司开会有这样的问题:
事先没有讲清楚,
事先也没有准备,
进去就随便讲,
然后大家也没有兴趣表决,
一举手就都统统起立鼓掌,
开完会后也没有人去管。
有木有?大家可自己对号如坐是否这样?老顽童还看到更严重的,某某公司开会把所有的部门主管叫起来就是静坐4-5小时,总经理一个人讲,全是正确的废话,运气不好,碰到周、月、季度会议在一起,那简直是人间炼狱啊,一开就7-8小时,没有会议主题东扯西扯,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呵呵。
开会如何开?老顽童建议:谁参加?谁主持?谁控制?谁先发言?会后结论?会后执行跟进?
广告:行销学上有一句名言:“全世界的广告至少有一半是无效的。”不相信?昨天晚上看过电视吗?对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印象最深刻的广告是哪三个?说得出来吗?可能没有几个能够马上答出来。其实昨天晚上的广告有几十个、几百个,在你的印象中连讲三个都有困难,这就证明广告猛打,不见得有用,没有几个不得了的企业是靠广告成功的。如果广告可以帮助一个公司成功,花个一千万的广告费,不就行了吗?广告并不见得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追根究底,你想要传达的信息,消费者能否感受得到,这中间有一个沟通问题。
一个小案例-某通信公司的广告内容,一个黑黑的巷子,上面画了一对翅膀,翅膀上面还有一个光环。很少有人说得出来这个广告代表的意思,有人还为此问过该公司:“这个广告代表什么意思?”对方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广告要传达的意思,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而这个广告却花了两百万,这就是沟通的问题,失败和倒闭的公司,都有总经理,都有电脑,都在开会,都打广告,那么为什么有的公司倒闭,有的公司成功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问题。
如何突破沟通障碍?
在工作中,沟通障碍无处不在,老顽童认为:有个个沟通障碍、组织沟通障碍,以下将以这两沟通障碍进行分享:
一、个人沟通障碍:
地位的差异: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由上往下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由下往上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对下属而言,谁都不愿意主动跑到行长的房间,说:“行长啊,你现在没事啊,我跟你沟通一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作为一个行长,要主动下去跟人家沟通,而不是坐在房间里等人家进来跟你沟通。
信息的可信度: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讲话没有公信力,就很难想像这个话要相信呢还是不相信。所以,总经理要记住,你的话一讲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常常讲一些很虚的东西,久而久之底下的人就没有兴趣了。总经理在讲话和传递信息的时候,至少要有80%的可信度。那种没有可信度的东西讲多了没有人相信,最后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认知的偏误:用结过婚的还是用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有人说,我们最好用那个没有结过婚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偏见,说结过婚的就会常常关注她的家庭,关注她的孩子,关注她的爱人,其实没有结过婚的女孩子,搞不好更心猿意马,因为还没有出嫁,所以每天口袋里都有四个名单——甲乙丙丁,也不知道嫁给谁好,没事就在那里排队组合。
过去的经验:做主管不要常常说这是我的经验,你应该跟他这样讲,我过去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有这种想法,现在说出来给你作个参考。因为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有句话叫做成功不可以COPY。
情绪的影响:一个小故事,魏征每次讲完话的时候,唐太宗都出去散步。为什么?有人问他:“皇上,魏大臣为什么每次讲完话,你都出去散步?”唐太宗说得很简单:“我怕我杀了他。”其实魏征是谏议大夫,你知道魏征以前是谁的人吗?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的人。唐太宗把自己的哥哥杀死以后,能够继续用魏征,这一点就证明他很包容。但是魏征更了不起,他不因为他以前的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他就对李世民非常巴结,他照样批评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知道他讲的是对的,只好出去散步,进行深呼吸。
二、组织沟通障碍
信息泛滥:一个小故事: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结果1942年,罗斯福总统在他的档案里面突然间发现一件事情,说:“哎呀,中国在去年四月就通知我们,日本人可能偷袭珍珠港。”第一个知道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是中国情报部,根据情报日本人可能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一条信息却淹没在了一大堆的档案里面,等到罗斯福在第二年四月看到的时候,珍珠港已经偷袭完了五个月,这就叫做信息泛滥。
时间压力:在时间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仓促的决定。管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芝麻绿豆原理。所谓芝麻绿豆原理,就是对于重要的事情两三天就下决定了,而对于芝麻绿豆的事情却拖了两个月都没有下决定。重大决策有时太过于仓促就下决定了,而芝麻绿豆的事却要搞半天,在沟通中,经常会发现如此有趣的事情。
组织氛围:底下的人在提意见,上面的人心情好不好,这其实是一种氛围的问题。造成组织沟通障碍的氛围存在有:不同意见就是负面的、冲突在所难免、没有意见的公司永远不会有很好的点子。
信息过滤:一种是从上往下的过滤,一种是从下往上的过滤。结果发生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董事长讲一句话是一百,底下的员工听到的却只有二十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很多人把信息称为权力。例如,有一天老王从总经理的房间出来,旁边有人问:“老王,你跟总经理讲什么呢?”老王说:“那当然有事情了。”这叫做权力。好像谁从总经理的房间出来就不得了一样,很多人为了显耀权力,就这样故意将信息过滤掉了。
信息反馈:与客户讲完话就走了,领导讲完话就走了,讲完话底下的人没有作完笔记就算完了,这一切都是没有反馈的表现。缺乏反馈会产生以下两种不同的后果:其一:他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其二,他只按照他的想法去做,这是沟通的灾难。
共勉反思
太安静的公司生产不好,没有意见的公司也永远不会有很好的点子,所以我们要鼓励“冲突”,鼓励意见,做主管的人要常常站起来,说:“各位,太安静了,让我们冲一下,冲一下,冲一下!”所以,有效的沟通不像坐下来喝咖啡那么简单,那是达不到目的的。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你的企业正在发生的问题,想制定正确的目标,就必须营造一种讲话氛围。
积极主动克服沟通障碍,老顽童支招:
利用反馈。
简化语言。
主动倾听。
积极思考。
多提问题。
所以沟通不在多,不在口惹悬河,而在于信息的正确传递、倾听者的积极思考、消化,相互的及时反馈,形成一个沟通闭环,相信你的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也会避免不少工作中的摩擦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