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及小区营销的困境

今天因为流量成本太高,很多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所以今年私域流量成了热门词,很多培训公司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培训。你可能对私域流量这种说法感到比较陌生,其实说白了就是你自己的流量,比如你建的微信群、你个人微信号的粉丝、你的公众号粉丝等等。

这年头概念层出不穷,但不必纠结概念,搞清楚背景原因就行了。私域流量概念虽好,但大部分企业也无法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其核心有两个原因:1、用户运营能力;2、内容制作能力。这是以前没有补上的一课,今天仍然是掣肘所在。所谓用户运营能力,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从用户画像开始,分层分级去运营的一整套操作方法。

网销可以归结为三个要素:用户、内容、渠道。先有用户,有用户需求,然后有相对应的满足需求的内容,最后就是通过各个渠道去分发。这是一套完整的网销体系。比如,今天几乎每个公司都在建小区业主群,可是建了之后如何维护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简单操作就是发红包,还真有土豪只发红包的,有一家公司建立群之后,啥都不发,不发任何广告和其他信息,就是每天按时发红包,一个小区要发几万的红包。就用这么一个简单方式做,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这种方式,毕竟难以复制,还是得靠内容。

三年前没有补上的内容及运营能力,今天仍然是最大的掣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装企在移动时代仍然缺席,仍然只能采用传统的电销和地推模式,实在是挺可惜的。生产工具已经大大升级了,但是因为配套的软能力上不去,还只能使用旧工具。微信群给装企做重点小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可以把公司在设计、施工、材料、价格、售后等方面或者综合管理的能力传递给潜在客户,但因为缺乏内容制作能力,却只能干瞪眼。

我们在做小区营销的时候,有两个很重要的目的:1、提升客户和设计师的见面沟通率;2、提升成交转化率;传统方式里,业务员想让潜在客户和设计师见面是不容易的,这个比例比较低,一般10%都不到,而通过微信群的运营,通过内容的互动,可以提升认知和黏性,从而建立一定的信任,这样在做落地活动邀请的时候,到场率(即见面率)会提升,而且因为提前建立了一定的认知,见面后的转化率也会提升。这也是小区营销的核心价值所在。

通过交房前的运营、交房时的运营及交房后、开工后的工地营销,不同节点的内容及活动运营,也可以不断将我们的营销效率提升,建立一支流程化、规范化的营销团队。因为缺乏用户运营及内容制作能力,使得装企无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达到线上线下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当前最可惜的事。

就像我今天发的朋友圈的一段话,我不知道你看了后是否有共鸣,虽然我们处的领域有所差别,但是面临的环境是一模一样的:移动时代变化太快,即使作为一位15年的老互联网人,都深深地感觉跟不上,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害怕、因为懒而无法改变,以前掌握的东西既是经验,也是劣势,它会让我们待在舒适区不肯走出去,比如我们做pc起家的就特别怀念论坛时代,一个网站就够了;做公众号起家就特别怀念公众号时代,经营好一个公众号就够了;而今天,变化远不止如此,内容往视频在变化,短视频是更轻松的内容,而我们显然还没适应;渠道在全渠道化,而我们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圈流量的观念显然还没有转变过来;互联网也必须和实体产业融合,而我们仍还在把自己定位在互联网。

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管理、战略规划、团队管理、行业深度了解等方面,都远不是昨日能力能比,昨天我们这些一个地方站更多像个个体户,而今天要公司化、规模化,能力瓶颈立马就显露无疑,只有站在当下,才能看清过去这些年我们有多安逸,效率有多低,目光有多浅。我过去五年做的最正确的决策就是彻底转型家装行业,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是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互联网的能力就有用武之地了。脚踏大地,才能仰望星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