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必读好文|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
普通人的学习是功利的
这篇是辉哥说公众号第十一篇文章,辉哥说公众号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一篇内容:学习与思考,每篇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疑问而立篇。
先给粉丝们说声抱歉,上周四没有来得及更新,是因为辉哥的个人博客网站www.cn989.com的网页设计和程序开发调试耽误了时间,辉哥也是半个业余码农是业余设计湿哈。自己能动手的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欢迎大家指导,这个网站开通是希望同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过去,让电脑版的朋友也能正常看到推文,如果你也喜欢电脑里看文章,建议你收藏。上周四欠的文章会尽快补上哈。<
另外,辉哥说这个公众号在前几天拿到了原创号,这么快就拿到原创号,挺高兴的,意味着大家可以留言互动了。多了一些功能方便日后的互动。欢迎你评论哦!
言归正传,这一篇我们将探讨什么问题呢?
嗯,第二阶段就从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这个话题开始。希望通过对现在学习知识这个事的总体认知,先打好基础,建立基础方法论和背后逻辑,才能更好展开按问题来有效学习。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知识?不搞清这个定义,没办法学习知识,有很大可能把信息误以为成知识。
知识的概念,按照《好好学习》作者成甲认为,那些能够让你产生行动的信息才能叫做知识。
在汉语上的词义,知识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那我们怎样为自己定义呢?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知识的定义是:能够解决问题或提高认知水平的信息,才是知识。这是一种很功利的定义,知识就是用来解决问题,否则就叫信息。
故,知识要学和习,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产生价值。而信息,只是消遣之用,浏览即可,知道就好,不必记住,也无须要熟练掌握。
那我们对知识下了定义,我们还要对了解知识的本质,才能完整的对知识有清楚的认知,因为谁都可以给一个名词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认知下定义,但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
那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呢?
知识的本质就是概念。
由此,我们向下推论,掌握知识,本质就是熟练掌握概念。
正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一个的概念。如:物理学中的概念什么是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中的概念什么是熵;生物什么是训化;市场营销学里的什么是营销;心理学里的什么是基膜等等。所以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就掌握了知识,就能解释现象,定义问题边界,解决问题。
那好,当我们清楚了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的定义后,我们下一步就应该探讨知识的源头,也就是知识从哪里来。
知识从哪里来?
它存在于哪里?
在我们的认知里,知识它来源于研究,它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终归是来自对宇宙万物的认知探索,背后的规律或逻辑被古今中外一个个顶级的大咖发现总结。
换句话说,知识它最初是很复杂的信息网络构成,存在于牛人的大脑里,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由这些牛人迭代后产生一个个的概念和对应的解释。
举个辉哥最近学习的营销知识的例子,营销网红达人李叫兽就是营销界的牛人,将最初一个外国人最初洞察民间男女交往行为的一个民间理论叫梯子理论(PS:国内泡妞高手也使用这套理论,据说泡妞成功率巨高)通过迭代,应用于营销领域场景,产生了一个营销知识:梯子理论,教会了营销人员如何将产品的优势植入到用户的大脑中。
这个营销的梯子理论就是这么来的,将男女交往的行为洞察,变成了营销领域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桥梁关系。辉哥还写过一篇学习梯子理论的推文,详细你可以在本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李叫兽,就能找到。
这个梯子理论,就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解决了如何将产品优势植入消费者的大脑中的营销方法论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迭代洞察,应用到不同的场景的例子。
所以,简单的讲,知识就存在于牛人大咖的大脑中。
好了,那接下来,我们知道了知识的来源于对事物的洞察,存在于牛人大咖的脑袋里,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这就探讨下一个问题,知识的载体和学习的方法。
古代,知识是口口相传,发明了文字后被刻在了动物骨头,成了甲骨文;被刻画在岩石上,被记录在竹编上和羊皮上;发明了纸和印刷术后,被编成了书籍,再到现在变成了一串串的二进制编码记录在硬盘和内存上,载体工具就是电子书,网页,APP,以文字,语音,影视的方式进行传播。
OK,以纸质书和电子书(如微信阅读,豆瓣阅读,kindle),各种知识类APP(如喜马拉雅,得到APP)等为载体的学习工具,加上繁忙的工作,零碎的时间,我们怎样最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的学习的方法有哪些?辉哥总结如下:
1、跟领域的顶尖牛人学习——因为各种迭代后的复杂信息网络产生的知识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中。故,牛人是信息的载体,跟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罗辑思维的罗胖搞的知识付费订阅的得到APP,商业逻辑就是这个,请来牛人讲课,让庞大的粉丝群体订阅。
2、掌握知识的本质:概念——无论跟谁学,学什么,跨界学哪个领域,把概念搞清楚,熟练掌握,就有了大概的整体认知,遇到问题,就能找到解决的脉路和方向感。
3、管理知识——因为现在都是按学科分类了知识,一个学科的概念的就用,在另一个学科也是有秒用的,分类只是管理的第一步,关联知识才是管理的目的,比如,李叫兽看到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就能关联到营销上,他还将心理学上的概念”基膜”应用到了营销上,解决了如何给消费者讲解清楚一个在消费大脑里没概念的产品。
管理知识四个层次:
第一层:分类管理知识来源,并进行批注。
第二层:将知识复述,成为自己能消化的知识。
第三层: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树里进行填充。
第四层:将知识进行关联,变成自己的认知和输出。
4、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
有了手机,随时有目的学习知识,利用APP工具,管理好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关联知识后输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分享和互动,再次提炼迭代。辉哥开这个公众号,所输出的文章,其实就是这个目的。
5、学而至用,知行合一
学知识,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运用到工作中去迭代提升认知能力。比如辉哥作为李叫兽校友会广州分会的运营官,在运营这个校友会的过程中,都力求运用李叫兽的理论知识运营,比如在做2017年运营升级计划时,就使用梯子理论,一个一个的采访校友,拿到有效的样本,分析需求,探讨运作机制,同时,每次组织话题时,都力求用户视角来思考问题。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刻意练习。
总结,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工具,你购买了这些工具本身,就像在顶级厨具供应商那里买了一套顺手好用的工具,但并不代表因此你就成为了顶级厨师,学习仍然是自己的事情。
有目标,按照上面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填满自己的知识树,串联和整合知识,输出知识,解决问题,不断迭代提高认知,人与人的竞争的本质最终会落在认知的竞争上,为了赢得漂亮,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