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罗辑思维得到App做案例,为你拆解理想自我需求及营销思考

李叫兽说:“理想自我需求是企业和营销人员最容易被忽视的需求。”可能你没上过李叫兽的课,你从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种需求,理想自我需求是最特别的一种需求。

那么,理想自我需求为什么容易被企业忽视呢?理想自我需求的营销又可以怎样做思考呢?

那我们还是按照清单思考法,为你解开这个被忽视已久的用户需求,助你思考你手上的产品服务是否也能在目标用户处找到理想自我的需求,挖到一座金矿。

辉哥将为你从三个方面讲解理想自我需求,包括:

解构理想自我需求

关于理想自我需求的市场事实清单

主打理想自我需求的营销文案创作清单

一、解构理想自我需求

开头说过,理想自我需求是被忽视的用户需求,原因有三:

对理想自我需求不了解,因为理想自我需求隐藏在用户的心里面,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不是显性需求,需要在有条件和形成了解决方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才会被激活这种需求。

你需要了解用户这些共性的潜在的,你提出解决方案,用户就觉得应该这样去做的,并产生行动的核心痛点需求是什么。

你需要对这些核心需求提出用户认可的方案,并展示用户能感知的你的供给能力,让用户相信自己比过去变得更好。

下面,举个例子:

用罗辑思维得到App做案例,为你拆解理想自我需求及营销思考

例子1:得到APP里的每天听本书产品

过去一年《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只是,买书读不完书,放在书架几年都翻不完一本书的情况常有,真正能读完一本书的比例就很低了。图书销售数据只能证明卖出的书增长,但在现在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的现实场景下,太多人读不完一本书,成了书非借不读,束之高阁的事常有发生。

在现实的状态下,用户是想读书,爱读书的,也想看完一本书,只是时间和精力被碎片化,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于是得到APP的公司创造人罗振宇洞察到这个,做了一个解决方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让用户在公交地铁,开车通勤,做饭,睡前,等人,蹲坑等这些场景下,半小时搞懂一本书的解决方案。

用户听了这个解决方案,都觉得这是完成读书任务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

而得到APP的产品经理们为了做好这个产品,让用户真的能在半小时内搞懂一本书,将一本书的核心内容通过专业读书人200多小时提炼一本书,并录成语音供用户反复听,并写成精简的文案和思维导图,供用户查看。帮用户做到半小时听完一本书的任务的目的。

罗胖为是展示自己的供应能力,说年内完成上架上千本,规划上万本主流书籍核心内容的转述。

可以说,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产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帮助用户完成曾经想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得理想自我的任务的例子。

从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的产品的例子总结,你要满足用户的理想自我需求,要求你能对用户想完成但因为某些现实条件限制完成不了而被搁置,你对这个任务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了你的解决方案的可靠性,用户就会为了将来的一个更好的自我而购买你的产品服务。

二、关于理想自我需求的市场事实清单:

既然理想自我需求是用户的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理想目标受阻碍中产生,意味着要为用户实现他的理想创造必要的条件,提出解决方案。那问题来了:

每个人都有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对于更好的自己的标准和期望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怎样才能做到产品服务价格低,产品服务品质最高,提供服务的渠道最便捷的标准来获得最大的市场呢?

那岂不是矛盾了吗?个人追求自我的个性化,企业要标准化。所以,我们打理想自我需求的时候,从创业的角度,需要找准共性的有效市场,满足共性的需求。因此,在理解理想自我需求时,一定要理解自我需求的市场事实清单,助你选择好一片有效的市场挖金:

李叫兽说,一般来说,一片有效的市场要满足4个条件:

拥有一群实际存在的顾客;

这些顾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在决定购买时,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那么,我们将这4个条件逐一代入到理想自我需求这个框架里,同样以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的产品作为例子,分解满足一片可以做起来的市场的条件:

拥有一群实际存在的顾客

意思是指:有一群基数足够支撑公司发展的用户群体,他们的怀着不同的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都有共同一个阻碍让他们不得不搁置这个任务。

注意关键点:用户的基数 和 共同的阻碍点。

比如:读书这个用户基数就很庞大了,这个产品面向的主要人群已经在工作的成年人,在他们变得更优秀理相自我过程中,共同的阻碍点是时间被工作碎片化了,只有间隙时间的精力顾及不过来完成看书的任务。

这些顾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意思是指:这些顾客在共同的需求是解决这些阻碍点,才能继续完成更好的自己的任务。

用罗辑思维得到App做案例,为你拆解理想自我需求及营销思考

比如:对于每一个工作的成年人,处处在竞争,工作超负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学习的需求一直强烈的存在,都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

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意思是指:你需要为这些顾客提出解决这些阻碍点的解决方案,并向这些用户证明你能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比如:得到APP的解决方案是,不用你棒书本专门读,戴上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听,让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充电。

在决定购买时,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意思是指: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前进的阻碍点,有可参考的点,证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比如:用户在听了经过专业人士精简过的书本的核心书本知识,可以跟自己买一本纸质书来看,进行提炼核心进行对比参考可靠性,也可以与其他用户交流关于有效性的参考。获得验证。

OK,通过上述的例子和理论结合,你就能明白如何就主打理想自我需求进行思考了。那么,我这里,也给你一个小小的思考,请你看看下面这张图里的领域,哪些服务,可以打理想自我需求?

用罗辑思维得到App做案例,为你拆解理想自我需求及营销思考

哈哈~~~稍微轻松一下高速运转的大脑,上图辉哥调皮了。

既然,市场找到了,那么,我们怎样跟用户沟通呢?也就是说,我们的营销文案可以怎样做呢?

三、主打理想自我需求的营销文案创作清单

那么,我们在开头时说过,理想自我需求的特点是用户的需求是潜在的非显性的,需要你先洞察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自我升级中的共同阻碍点,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向用户证明你的能力,然后唤醒用户的新需求。

那么,这一步,现在这个环节讨论的营销文案,就是唤醒用户需求,让其行动购买产品服务。辉哥认为需要思考的清单如下:

提出一个新的价值行动主张,并找到共同认可的依据做支撑新价值主张。

比如罗辑思维在得到App产品的新的价值主张是: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这个还给出了理论的基础,罗振宇说读了《百岁人生》一书后,说这个世纪的人能预见活到100岁,可是我们的人生是按照三段(20岁前上学成长,20-60岁工作攒钱,60岁后退休养老),意味还有40年的人生怎么过?于是就提出终身学习的价值主张。

证明你的解决方案比过去的方式更省时省力省钱。

每天一块钱,一年365天,每天可以搞懂一本书,后来还升级,每天还可以搞懂几本书。得到APP在证明他的替代方案是靠谱和划算的。

在李叫兽的14天改变计划中选择最合适的痛点文案套路,为用户找到过去的不合理,提高用户的痛点并加以行动。比如,辉哥认为:落后心理,优越心理,完型心理,一致性心理是目前最合适的几种心理,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贴文案上来了。

利用权威达人背书。人性中都有对权威的屈服的一面,在理想自我需求中也一样,我们选择一个方案是因为这个方案有人在你的认知中觉得靠谱的进行背书,给出模仿学习的路径。

OK,说完这么多,其实我们营销航班社群打的也是理想自我的需求,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营销从理论理解到实战中的难题,协助每一个航班的成员都向领域里的营销IP努力发展。

我们社群也一直坚持和倡导刻意练习。辉哥写公众号也是以身作则做刻意练习的表现,这是我这个带头人的要做到的一致性,自己的学习成长就是刻意练习最好的解释。

本篇总结

本篇在上3篇需求(分别是低价需求,过程体验需求,新颖需求)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清单式的解构14天改变计划需求篇的迭代,为你解构了理想自我需求。

通过这些解构,你应该会对理想自我有一个更立体的理解。并对自己的手头上的案子是否适合打理想自我有一个新的衡量。在本篇因为篇幅的问题,没有为你详细讲解理想自我的痛点文案套路怎样去应用,但这些都在辉哥的公众号的规划中会一一呈现的,欢迎你持续关注。

对于本篇,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疑问和补充,欢迎在留言区评论留言,我将第一时间回复你。如果你觉得本篇对你有价值,欢迎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人。

你的分享和点赞的鼓励,是我认真写好下一篇的动力,期待你的反馈,谢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