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连接理论,害了多少人?

市场往往不缺乏需求,只是缺乏连接。摄影行业痛点百出,一个连接摄影师与用户的平台理应呼之欲出。一拍App作为一个平台,打造着全品类摄影O2O。

马化腾的连接理论,害了多少人?

本文是《商界评论》杂志邀请大咖网创始人冯华魁(调戏电商正在孵化的人物报道新媒体)对一个摄影O2O模式的评论,你觉得,是否有道理?

一拍App:连接摄影需求

模式逻辑:连接摄影师、模特、普通用户,相互约拍,从报酬中抽取提成。摄影行业主要有4个痛点:单价高、品类少、服务体验较差和趋于模板化。要是在10年以前,传统影楼以其80%的行业份额,或能将这些痛点一一隐藏起来。而10年后的现在,传统影楼和个人工作室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平分秋色,加之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场景化服务的匮乏等原因,这些痛点已经暴露无遗。

场景假设

一个最普遍的场景:你旅游的地方风景优美,正想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却愁于身边的男友只会把你拍丑。这时打开一个手机App,发现身边一米范围内正有一个摄影爱好者……

以此,创始人邓嘉业推出了一拍App,希望打造全品类摄影O2O,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连接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模特以及普通用户,一拍App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发起约拍。为了充分满足用户的立体化需求,一拍App更倾向于偏社交化,提倡用户将自己的独特需求提出来,进行交流和磋商;也会开辟专门栏目,以供用户分享照片与心情,从而获得新朋友或生意。

用户连接

一拍App作为一个平台,摄影师和模特可以免费入驻,并上传摄影作品进行展示,以助于类似“个人店铺”的流量引入。对于申请入驻平台的摄影师和模特,一拍App采取“宽进严出”的低门槛模式。只要用户提交入驻申请,平台都会给予通过。但在之后的约拍中,如果有任意一次违规行为,都将会被团队请出平台。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一拍App上约拍不同风格的摄影师;摄影师与模特之间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达成互约。用户之间通过在平台上的沟通,商定拍摄时间和价格。针对摄影师与用户的约拍流程,拍摄完成后,摄影师进行一段时间的照片修剪,之后会将照片上传至一拍平台,用户下载了照片即标志着交易完成。摄影师会实时收到用户早已支付在平台上的约定报酬,而“一拍”便从中提成得利。当然,当摄影师需要模特时,或模特需要摄影师时,其约拍流程也是如此。

目前,一拍App已入驻摄影师2000多名,月成交500多单。约拍成功率约40%,费用互免占20%左右,而客单价很亲民,一般在200元到300元之间。

马化腾的连接理论,害了多少人?

连接很重要,但连接力度更重要

文/调戏电商创始人 冯华魁

自从马化腾提出微信要连接一切,要做人与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者,连接这个词,就被创业奉为圭臬。连接是个好东西,因为可以让能量流动。

比如这个一拍APP,连接摄影师、模特、用户之间的需求,这是好事,我其实有段时间特别想给我的团队和我个人找一个专业的摄影师,作为创始人,我经常被要一张官方照片,但都是个人拍摄,的确上不了台面,去照相馆,好像也不至于这么兴师动众。所以,如果我当时下载了一拍APP,他们就多一个订单了。

不过,此类垂直APP,也可以说是垂直O2O,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户需要你连接,但连接完,就没你啥事了,我一旦跟摄影师建立连接,就不需要再去这个APP了,除非对这个摄影师不满意,但是如果不满意,我更不会用了,因为我觉得平台不靠谱。

你瞅瞅,这就是个死循环呢!

导致死循环的原因就是连接的力度太弱,我有需求,但是不至于那么大那么多。

谁会有更多的需求呢?

对拍摄需求量大的电商公司,他们需要各种风格的模特,虽然有御用摄影师,但改换风格的需求还是挺大的,所以,2B的需求更大一下,2C的需求粘性和连接力度不够,复购率不高,谁没事出个门,还需要专业摄影师啊?

要想增加连接力度,就需要更多的服务,比如照片免费打印等。

记住,对于垂直O2O,连接力度就是你的生命力度。

马化腾这个连接理论的确很好,但是那是对他自己的平台,他的平台足够大足够深,只要能连接上,自己就足够强大了。但,你如果学艺不深,也学着马化腾做连接的生意,只怕凶多吉少。

除非,你更进一步!

去思考“连接力”的大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