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到底应该有多少存款?
还有11天,第一批90后就已经30岁了,你是否会焦虑呢?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
你还不结婚?你马上30了,都成老姑娘了;
人家有房有车,你马上30了,你现在有什么?
你玩够了吗?快30了,已经老大不小了。
……
这样的口水战,我们经常会听到。
30岁是人生 中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在很多人的眼中,30岁之前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找对象就找对象,想换工作就换工作。
而靠近30岁的时候,大家或许都不觉得那是一岁的差别,更多是一种责任。30岁各种现实问题迎面而来,先是结婚,再是买房,买房还要考虑是不是学区房,之后你要生孩,然后就是奶粉钱、孩子的各种花销,这时候父母也老了。
你会发现,30岁之前,你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30岁以后都出来了,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就是钱,也就是是你有多少存款。
30岁的我们应该有多少存款?
之前,上学的时候,政治上都会说一句“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对于懵懵懂懂的孩童阶段,只知道死记硬背,并非理解深意。步入社会以后才明白,如果在生活中,这句话就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过上优质的生活。
而最近出炉了一张年龄存款对照表中显示,30岁的90后,娃四岁,该有40万的存款。
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讶,按着22岁步入职场来计算,到30岁,工作8年,每年平均存5万,一个月平均存4100多,按照一个月2000元的各种生活开支,也就是说刚毕业每月的工资在6000以上,或者实习的时候不能低于4000元,工资成直线上升,2-3年可以达到 8000的水平,房租水电等等所有的开销控制在2000元以内,按照这样的情况,你工作8年才能有40万存款。
当然,这个8年内,你不能买房买车,否则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过上房奴的生活。
如果这些都可以按照你的理想进行,最后你会发现,本来5年前,几万就可以首付买房,5年后,你的40万只够付首付的,没错,你的工资赶不上房子的升值。
最后,你会发现你工作好多年,不是在生活,而是生存。
现在的年轻人都越来越穷
如果说现在的年轻人的代名词是“穷”,你有异议吗?
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越埋头努力反而越穷?
有的人无所事事,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很简单,劳动创造的财富,永远跑不过资本带来的回报。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看看“穷”字怎么写的?
上面是一个宝盖头,中间一个八字,下面是一个力字。
其实就是说,在单位工作8小时,卖力的工作,结果就是“穷”。
我们只是空有技术,空有一身技能的人,却不能实现财富自由。
而“富”字是这样写的:
上面是一个宝盖头,下面依次是一、口、田。
富人,就是那些不需要任何技能或者本领,但是有土地的人,他们要么有很多房子,要么坐等拆迁。
所以说,现在的80后、90后、95后感觉自己整体加班、努力工作,也常常会感到“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就是因为年轻人只有技能,但不掌握资本,而技能的回报,永远跑不过资本的回报。
年轻人并不是不挣钱,而是不存钱
在整个中国,有一大半的年轻人是没有任何存款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似乎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中,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近64%使用信用消费模式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在他们的账单中,常见的是手机、球鞋、化妆品、包包、旅游费用,生活必需品之类,几乎每月都有,占据了大部分的消费。
当然,不少高薪上班族也很难有所积蓄,因为都市生活成本较高。想要维持与时俱进的生活水平,诸如房租、交通出行、饮食购物、兴趣娱乐、社交维系等等支出,通常就占去他们薪水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倘若再遭遇某些突发性需要开支的情况,那么极有可能还是需要依靠借贷来暂时支撑。
所以,如果无计划、无节制地满足自己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个人收入又无法跟上的话,借贷消费就在所难免。可以说,消费至上造成的“入不敷出”,是阻碍年轻人个人财富正向增长的绊脚石。
年轻人如果想“逆袭”,必须开始存钱,而不是等到需要花钱了,却没有钱,这应该是最不想看到的场景,唯一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就是改变思维,试着做起副业,开始创业,你说呢?
想了解更多创业项目,请关注行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