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慢慢毁掉你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性格盲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焦虑,马上30岁了,一事无成,应该如何是好?为什么一事无成?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无效努力?这些都可以改变,但是前提是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否则只是徒劳。
为什么有的人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因为他一意孤行,甚至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并未找到真正的自己。其实慢慢毁掉你的,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性格盲点。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肖像画家根据女性的描述和来自他人的描述,分别创作两幅画像,而最后两幅画像的对比结果发现,女性对自己的描述和他人的描述往往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有较大的差异。
所以说,盲区中的“我”往往是别人知道,而我们自己却不自知。
01
不招人待见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职场中,都会强调一点,就是情商比智商重要,但是很多人依然情商不在线,所以经常会看到很多不招人待见的人,让很多人都非常厌弃。
比如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客户进店点餐,服务员上前问道:“你是要饭的吗?”客户说:“谁要饭的?”之后客人点了餐以后,服务员说:“小份太少,你还是要大份吧。”客户脑袋里面想了想“大份”或“大粪”,之后好久都没有上餐,客户催单,但是未果,客户非常生气,准备要走,服务员有说道:“您一路走好,好走不送。”
虽然是个搞笑视频,但是足以看出来,不招人待见的人有多么让人厌弃。
02
犯了77次错,却浑然不觉
电影《原谅他77次》的男主Adam,认为看电影因为下雨堵车而迟到2小时很正常;在日本旅游时,因为找不到路把Eva丢在路边;因为当伴郎所以喝醉了,无法在Eva父亲病危的时候帮上忙,这些似乎都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情有可原。
Adam认为自己没有缺点,他觉得自己是完美男友,有钱又多才多艺,还有情趣,是唯一配得上Eva的人。
孰不知Eva眼中的他,自大、小孩子气,没担当又没安全感,在他做错了77件错事后选择分手。 电影的最后Adam跪地求原谅,却依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看了这部电影,你是否和Adam有遇到同样的问题:
你看到的事情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你的行为和你想要成为的人,相差甚远……
原来改变自己太难,也越来越看不清自己……
……
这样的事情应该有很多,只是我们浑然不觉。
03
有时看不清的,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都会说:“女人多,是非多”,这句话并没有道理。其实这些“是非”的根源,不是女人,而是多。
之前朋友向我抱怨,同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但是有些却非常高冷。一日,朋友有个数据处理不了,想让她的同事帮助一下,而他的同事只是爱答不理,最后他同事也没有帮他一下,时隔几日,朋友一直耿耿于怀,甚至不愿意搭理那个同事。
有句话叫“乌鸦站在猪身上看得到猪黑,却看不到自己黑。“我们未必是故意忽略自己的问题,而只是当局者迷。
性格盲点,正如同我们驾车时的视觉盲区,你根本不知道在那个区域暗藏的什么,如果视而不见,如果这里有安全隐患,就会当场出事故。在那块看不见的阴影区,恰恰是你最大的弱点。
你知道了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真正的性格是什么样子。在父母眼中的自己,在朋友眼中的自己,在恋人眼中的自己都各不相同。
朋友会因为不想得罪你而对你的评价有所保留,亲人、恋人会因为你们关系太亲密而自带滤镜,他们的评价或多或少受到亲疏关系而带有个人情绪,他们眼中的碎片印象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你。
《无声告白》中写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而不是陷入“病态依赖”的性格盲点。
一旦价值因为讨好别人而变得模糊,总有一天,你会真的忘记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子,想活成什么样子。
只有发现自己的性格盲点,并学会摆脱它对我们的支配,你将拥有十倍精彩的人生。
想了解更多创业资讯,请关注行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