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更有胜算的创业草莽?
01
课程都讲了什么?
这一课,梁宁老师这一课,我用10句话从另一角度翻译一下:
1、梁宁老师采用的视角是创业者的视角来写这一课,将所有企业穷尽分类,分成了草莽企业、腰部企业、头部企业和顶级企业。她认为,将产业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的每一个组织从草莽开始,以到顶级企业为尽头。
2、四个分类,就定义好四个角色,从此在她的课程里就有了鲜活的4个江湖主角。她将创业江湖比喻成了战斗,所以,需要一张地图。
3、地图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你代入角色,在课程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角色代入,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历程,抬头看天,认清形势,作出正确的行动判断。
4、课程里,让你清晰一个事实,你要了解自己的生态系统是什么,你所在的生态系统资源是丰饶的还是贫瘠的,你所在的生态位置是什么。
5、作战地图的作用,在本课给了你第一步的进军路线,创业,从草莽增长到腰部企业,是大多数人能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成为头部企业概率少。我补充一句,成为顶级企业需要时代,成就顶级的企业时代的机遇。
6、从草莽成长到腰部企业既然是大多数人努力可以做到的,梁宁老师分别从两个产业讲了三个案例。
7、第一个案例是集散程度不高的,也是创业门槛较低,成熟的产业,餐饮业开始。对比了云海肴和茶马古道两家同时创始的企业。茶马古道选择北京后海这个生态位,只有半年人多,位处于半饥半饱的贫瘠生态位。而云海肴选择处于高速发展的Shopping Mall这个丰饶的生态位,得以成长为300家分店腰部以上的企业。
8、第二个案例是集散程度很高,能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当行业还没成熟的网上订票选座业务,处于机会期的格瓦拉出场。从草莽成长到腰部,遇到影院订票系统接口整合的限制无法突破,在2014年后突破,被巨头整合,成功卖了几十亿。
9、梁宁老师这三个案例,发人深省,提醒埋头干活的人思考自己所处生态系统的特点,是集散程度是高还是低,会否被赢家通吃,生态是否在发生变化。所处生态位是丰饶还是贫瘠。
10、最后,总之一句话,决定是否能从草莽成长到腰部,决定因素在于生态系统里的生态位。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在发展,生态位是丰饶还是贫瘠,决定了草莽的命运,也决定了成长为腰部企业之后的命运。
个人如企业,生态系统,生态位决定命运。
02
应该怎样应用第二课的地图?
学完这一课,收获特别大,辉哥也是草莽出身,属于那种一直亮剑,不满足现状,杀入过好多次机会战场,赚到过一些小钱,但就是缺少地图清晰的指引,只闻到过大钱的味道。
通过这一课,你不得不说梁宁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导演,将课程都写成了剧本的模式,编导了四大角色,代入到不同生态系统里,用文字编写故事的脚本,案例角色从出场到结局,过程编导很顺畅。
但是,学完后,我们仍然需要反思和解决一个问题:我怎样使用这些知识,升级自己?
我有这些收获:
1、要理解自己的所在的生态系统。所谓的生态系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产业的生态系统。在这一个层面,要理解自己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关系。
一般的每一个行业都有上-中-下三段。
分析一个产业链,就是从原材料——成品——商业——终端消费者。主要的指标就是集约化程度、标准化程度、品牌化的市场充分洗礼的程度。
原材料部分,就是分析集约化的程度,也就是原材料是否很集中,资源成本,管理效益等。成品部分,就是将原材料生产成产品工厂的工业化,在这部分就看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不高。商业部分,就是产品流通到到消费者手中,是否市场化程度很高有合理分工和领导品牌。这些都是找机会的地方,商业的本质是做填空题,机会就出现在这些空缺的或对手很弱能被你碾压。
那么,你所处的生态系统里,你的企业所处的哪一个环节呢,生态系统里的相应的指标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基础。
比如像格瓦拉在线订票选座的案例时,这个生态里,是集约程度和标准程度很高的,技术驱动的产业,所以,容易被整合的结果是要第整合别人,要么卖身被整合,赢家通吃。
而像云海肴,则是集约程度不高,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有限的产业,所以不会发生赢家通吃的局面。
2、确定自己的生态位是丰饶的而不是贫瘠的。当梁宁老师讲到云海肴将店开在Shopping Mall时,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西贝莜面村的故事。
我想,同时成立于后海的茶马古道和云海肴,不光是因为创始人个人的性格和视角上有问题,更多的也很可能是来自对自身的痛苦的改造上。
2014年,西贝莜面村北京公司的总经理王龙龙在财富广场(shopping mall)租了一间297平方米的店面,当时同事们都笑话他,说咱光厨房就得300平方米,你整个店面才297平方米,这店还怎么开呀?那怎么开?
但面对人们的生活形态也改变了,商业中心更多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实际上更小了。以前一个城市就一个商业中心,现在一个城市有很多的商业中心;以前七八个人点一大桌子菜叫下馆子,现在是中午公司附近两三个、三四个人找地方吃饭。所以shopping mall里面新店新产品的开发,是包括餐饮企业的重点课题。
最终西贝莜面村这个菜单从100多道菜砍到了33道菜,采用中央厨房做复杂加工,配送到shopping mall的小厨房里简单加工就可以上菜。
这一个改变,因为面积的制约,没有了包间,客人对于很多喜欢菜也点不到了。整个企业运作系统也跟着改变了。
这是一场大改革,因为shopping mall渠道改了,产品也得变,产品变了,价格体系也得变,推广方式也要跟着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西贝莜面村这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点,云海肴比茶马古道更能改变自己以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毕竟改变是痛苦的,谁都不愿意改变。
第二点,选择一个生态位,就必须改变自身的系统,像西贝莜面村。如果站在个人,也一样的,占一个生态位,也要改变一次自身的系统,包括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方式,行事方式。
从贫瘠的生态位转到丰饶的生态位,还得系统地改变自己去适应,适者生存。
3、不得不感叹,一路向前冲杀的草莽,还真的要有变形金刚的能力,在冲杀的路上能变成汽车,在打斗时变成强悍的机器人,按需随时变形,随时备两套系统切换。使得成为腰部企业的概率更大。
03
怎样将课程用到个人的成长?
回到今天的标题,怎样做一个更有胜算的创业草莽?既然腰部企业或者腰部的员工,网红等个人是努努力就能达到,那么我们拿到了地图,应该怎样做到?
我认为就个人来说,有两点:
1、给自己锻炼两套系统。比如你自己是做产品岗位的,那你应该备一套营销系统,你是运营的,技术的,新媒体的等等岗位,都应该备一套营销系统,使自己成为一个精通两个系统的人。
这样,你就能像变形金刚一样,需要你成为跑车时,你就切换到跑车形态,需要你战斗时,就变成机器武侠形态。
2、要锻炼自己的多视角,多网络链接的能力,与同路的优秀的人为伍。
要想锻炼自己的双系统能力就要锻炼多视角的能力,多视角看同一个问题才能锻炼多思维,站在多视角看问题,多思维模式切换,就不会像茶马古道的创始人那样成为失败的案例。多视角看问题,就能减少被自己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规则”束缚了。
学习营销,特别是跟营销高手,优秀的营销人一起学习,成长,锻炼双系统的能力,能有效的减少“我我我我我,我喜欢什么样,我希望什么样,我觉得什么样”这种过于自我的视角。
因为营销人是要经常切换自我视角和消费者视角的,这个是营销人的基本功。学会营销,更有市场观念,能第一时间感受市场变化,我们就不会被困在自己的ego里,就能更愿意向外打量外部的增长机会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