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第二曲线获得增长是一门艺术
01
用奈飞案例讲的道理
给的不是结果而是提出问题
关于奈飞的案例,其实我们都很熟悉了,先是说用大数据拍出《纸牌屋》,后来高晓松在他的脱口秀节目《晓说》里揭幕说:没那回事。
然后就是在创业界和培训圈里,一提跨越周期,跨越曲线,基本都有奈飞的案例。奈飞的确把自己活成了管理学界所说的跨越周期的经典。
但是
但是我想说,管理学里很多的著名理论,都很受诟病,重要的诟病就在于:事后诸葛。
就是说,你等别人做事来了,然后你去归纳总结,再扩展开其他领域发现也有很多这些现象,于是,你就根据理论的普遍的解释意义来做相应的总结,提出一个解释性的理论。
正因为如此,被大家诟病也是很有道理的,事先你不知道,你不说,等情况发生了之后,你跟着后面总结,去解释,对创业者来说,要的不是这个。
同时我听到还有被广为诟病的是还有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当作一个人来看,然后划分很多周期,并拿很多过去已以事实的案例来说事,但是,谁也无法准确知道,也无法量化究竟一个企业到达了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
所以,管理学里的像企业生命生命周期,跨越周期第二,第三等连续的曲线,它们只有解释的作用,对实战的指导意义,还真的是像艺术的感觉,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而对于企业掌舵人,或对于个人应用这些理论来说,得注意,它们不够科学,因为能举出很多反例反证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
因此,这些增长案例的存在,它的作用在我看来,其实是帮助你给自己发展提出一个好问题,最终的决策,还是要看自己的实情。
换句话来说,第二曲线是一个比喻,是一个思维的模型,指的是走上与之前不同的道路,这意味着要创新与变革。所以思维模型不是方法这个论,不能当方法论用。
这就像梁宁老师在课程发刊词讲的那样,增长就是作判断的能力。判断正确,就增长,判断错误,就损失。这是需要持续一生的练习。这个能力,会呈现在你的财富里,也会呈现在你的眼神里。
因此,有了跨越周期曲线的思维模型,实则就问你自己:这事见顶了吗?我的判断对吗?我储备了足够的能力应对变化了吗?
02
不割裂来看案例
回归大生态看变化
奈飞,毋庸置疑是一个从0~千亿美金市值的经典成功案例,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商业的操作,没有什么依靠运气的成分。所以,奈飞这个案例,是创业的科学模板。
我们先跟着课程回顾一下奈飞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颠覆者结束一场战争的姿态入场
1997年哈斯廷斯创办的奈飞公司是通过网络选DVD,租DVD的。这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生意。
但它进入这个行业的姿势很有意思,按照梁宁老师的模型,是一进场就是要来结束一场战斗的。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当时有成百上千家线下录像店的百视通。
奈飞颠覆百视通这种传统的店铺,采用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同行按天按片付费,奈飞包月;同行收逾期收罚款,奈飞不收;同行要求用户跑店里租,奈飞让用户在家里坐着在线选海量的碟片然后邮寄;同行在线下要到处开店,奈飞根据对不同地区的用户偏好就近建仓储就近配送。
通过这样一轮“对着干”的业务模式创新,用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模式更先进,逐步的颠覆像百视通这样的传统玩家。
收获了品牌,又积累了原始资金,还有用户的行为偏好的数据。
第二阶段,看到了流媒体的机会。
2005年2月15日,由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YouTube视频网站,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并把其当做一家子公司来经营。
在中国,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是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土豆网”(后更名为“土豆”),2006年6月21日优酷网上线。
彼时,全球视频分享网站一片热闹。
2007年开始,奈飞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了流媒体的机会,启动在线视频业务。
在这个阶段,说好听一点是看到了机会,说得现实一点就是看到了被互联网颠覆的危险,正因为颠覆过传统的音像店,才会有更警惕被别人颠覆自己。
就像梁宁老师说的,奈飞没有像柯达,诺基亚这些巨头一样抱着现金奶牛业务跳进了悬崖。
在这一个阶段,奈飞非常让人值得敬佩的就是能自我革命分拆DVD的租赁业务,在股价下跌80%的情况下,等待市场机会的延时反馈,最终迎来了资本的追捧。
第三阶段,自制内容
美国电影市场10年没增长过了。好莱坞成了电影重工业的天下,全是大IP,大制作。反映现代生活的,小制作的这类内容,越来越难拿到投资和院线排期。
在这个大背景下,奈飞选择了自制内容,而不接受内容提供方Starz的10倍涨价续约的要求。
这一段还真有一点像拼多多给那些无法在天猫京东上线的小商家机会,赢得了供应端的感觉。
现在来看,奈飞的确特别成功。这无疑。
不过,对于这个案例,我们还需要继续看它还能不能跳过5G和区块链对文娱的新的周期。因为5G和区块链是文娱产业的新周期,两个重要的赛道。
如果关于5G和区块链的延展,建议你听一听高晓松在今年一月在清华园的演讲:《一场没有“诗和远方”、全是苟且的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揭秘了很多关于奈飞,迪士尼,内容制作等行业情况,听了这次演讲,你会对文娱产业的生态,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因为跳出了单个公司的视角。强烈推荐,我是2月份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高晓松演讲在喜马拉雅的链接: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15273276/151503048
如果你有优酷会员,可以到优酷看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5Mzk3MjI4OA==.html
就像梁宁老师的讲的,企业,都是因为市场需求、自身基因和限制性条件,这三个因素一起作用,而成为今天的样子。
所以,每一个限制性条件发生变化时,都会产生新的市场空白。对行业来说,这就是风口,对过去的头部企业来说,这就是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用完全不同的策略、产品、业务,在新条件下去持续满足用户需求。
在接下来的5G和区块链的时代,看看奈飞,亚马逊,迪士尼,好莱坞这些大巨头谁又将胜出。
03
这一堂课
给普通人的启示
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跨越自己的人生周期呢?我认为要先明确自己过去的周期和积累,做好角色定位,你才能抓住机会,跨越周期,获得你想要的。
为了让你也更好地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成长周期和成长留下来的遗产,发现自己的周期和即将要跨越的周期,特别用在我朋友圈里的一个很优秀的妹子的简历做样板来说一下。
我们看这一张非常具有结构化精炼表达的简介,就知道这个妹子不简单,对,她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顾问刘汐南(如果你想认识她,可以加她的微信:clytie0909)。
从0岁到26岁,南南妹子一共跨越了5个周期,正在跨越精进的周期,自己想要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经历,很清晰。
梁宁老师课程讲过,草莽企业就是要勇敢的冲出去,果断抓住资源,养成规模。而对于个人也是一样的,23-24岁的南南妹子,就是勇敢的冲出去,从国企到外企,把脑袋探出去获得重要的成长资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价值观就是道路,见识过国企,在顶尖的外企感受过信息场,在职场上建立了知里外,认高低的立体感知了。
到25-26岁,就知道要补自己在上一周期闯出去自我认知到的大坑,知道自己要的是关系人脉,更丰富的格局视野精进自己。
我拿这个样版来做演示,就是想告诉你,要知道自己经过了什么样的周期,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样的资产而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在接下来的自己有没有发现了什么样的新周期,要抓住什么样的机会,是不是要开启新的一个周期,跨越另外一条曲线。
这就是意义。
很可能,你会想,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时,你还可以学南南妹子的人生战略定位:
你要利用过去的自己的积累,画出这三个圈国有资产,关于你这个人,应该怎样定位,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训练,这些能力的训练的职业需求是什么?
当你清晰了这些,你才算是真正的确定了自己的角色。
好,通过南南妹子的这样梳理,就很清晰自己积累的是什么,下一周期需要的是什么。人生是连续性的,尽管人生不可以规划,但当有选择机会或站在选择的关口时,我们知道为了什么而选择,知道这一选择就要跨越什么样的新周期。当你再总结过去时,你也会发现,要更好的跨越新周期是可以不断做足准备的。
比如,积累足够的资源,人脉,学识,经验,团队,口碑,资金,行业经验等。
总之就一句话,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重要,不随便踏入自己不想要的周期,不断积累,其实就是为了积累说不的能力,就像奈飞对Starz的10倍涨价的续约要求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