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专业越强 丨 企业越难做大

昨天下午,北京安妮芭莎国际创始人(安妮)找我咨询,她是做医疗整形的,公司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区。

我就纳闷了,难道从事整形美容美发行业的人,都是国际范?!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行业的人都喜欢扣用“国际”两个字,有兴趣你可以留意一下,哪怕街边一个美容美发小店,前面都是XX国际美容美发。

废话少说,直奔主题。

她把企业给我介绍了一遍,我又亲自把她的企业全方位撸了一遍,3个字总结一下:

1、乱

2、急

3、贪

她企业最大的问题是:

1、老板申请了微信订阅号,从来不原创编写,每天就是摘抄一些网络上的相关文章,随便发出去就不管了,导致粉丝很少,阅读量很小,转发量就更不用说了。

2、老板申请了抖音号,从来不原创视频,每天也是剽窃一些网络上的相关视频,随便发出去就不管了,导致粉丝没有,点赞没有,评论没有,转发没有。

3、老板招聘了一堆帅哥,仅有颜值没有能力,每月拿着万元收入,产出却寥寥无几,导致市场开发不动,渠道对接不了,浪费时间和金钱。

4、老板年初开了几场招商会,邀约到场的美容院老板几十家,现场成交的没几家,模式老套,方案垃圾,收到的钱都不够开会的成本。

5、老板带队参加各种展会,参展商比游客都多,参展成本越来越高,获客难度越来越大,渠道店家越来越精,成交转化越来越难。

6、老板还做了官方网站,计划做直客生意,投放了百度关键词,广告费用很大,点击人数很小,咨询的人更少,转化就不用说了。

7、老板还组织了微信群,计划通过微课教育渠道店家,然后转化到会场做销讲成交,结果群里的人几十人,转化的单价几千元,且仅有几个人买单。

8、老板亲自下市场,跑渠道,对接美容院,借力美容院的客人,产出业绩后和美容院老板分利润,发现耗时耗力,沙龙会不会开,1对1咨询转化率低,转化金额小。

9、老板的项目同质,渠道萎缩,员工流失,资金匮乏,身心俱疲,钱没赚到,时间却浪费了不少,没有时间陪家人,陪孩子,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10、老板最近混圈子,花钱跑到杨澜的天下女人研究院,目的就是和杨澜合个影,拍个视频,装个大逼,给渠道店家和顾客看,结果钱没了,人也没有认识几个,发现被割韭菜了。

老板心累,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这里要花钱,那里要花钱,就是不知道钱从哪里来?

第二个:这个事,那个事,都要自己上马,就是不知道谁能帮上我?

安总说:这几年,最让我纠结的,就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可是我的企业却没有发展起来,我的员工能力不行,他们整天没事情干,所有的客户都给我打电话,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辛苦,一直都在做员工的事情。

每天我自己都在一线跑业务,员工却都像大爷一样,项目同质化严重,价格也没有优势,我们也非常努力,但是客户太难搞定了…..每天都是我出去签单,赚钱给他们发工资,真不知道谁是老板,到底谁给谁打工。

 

强哥,这么多年我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不错的,我一直想加强一下业务拓展这一块,我请了一个市场总监,底薪给他一个月1万,但是3个月时间,他没有给公司创造一分钱的利润,3万块钱的工资是我自己掏的腰包。

我很郁闷,也很迷茫,我的能力不差,我也很努力,但是为什么我的企业一直做不起来呢?

我说:原因很简单!

虽然,你很有能力,但是你只有专业能力,企业一定做不大,你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板。

我给了她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你要马上从“员工框架”中走出来,不要再做员工的事情了。

第二个建议:你马上嫁接了一个新项目,把别人的资源整合到你的公司来,并且把这个项目交给比较得力的人去操作,这样你就不用操心了,下半年业绩翻一番很轻松。

记住:只有老板“破框”成长,企业才能做大。

有很多老板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很棒,自己也很勤奋,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可企业就是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这些中小企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一个企业能发展多大,取决于他的老板有多大的“框架”。很多老板都没有弄明白这件事,以为自己拼命,起到带头作用,公司就能做强大。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老板可以这样深入一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板还在冲锋陷阵,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不断有新的资源涌入,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就像一棵树苗,当它长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把它从花盆里移出去,栽倒外边寻找新的养分。

所以,老板要做的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到外边寻找新的资源注入企业。

 

这个案例中的安总,她开始没弄明白这个道理,整天和员工一起出去跑业务,在一线打拼,成了一个“大业务员”,员工成长不起来,企业也营养不良。

所以,老板的认知很关键,只要她意识到这一点,从“员工框架”中走了出来,回归到老板的本位,寻找新项目,企业的业绩就可以翻了一番,而且员工的自主性也大大加强了。

老板赚的是什么钱?

不是“能力”版块的钱,而是“信念”版块的钱。

也就是说,老板靠的是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好的项目赚钱,而不是靠在一线拼杀赚钱。

所以,一个老板,如果只知道整天在企业里“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那他的企业永远也做不大。先锋模范不是老板要去做的,而是带队执行的那个人要去做的。

我经常说:站得高,尿的远。

也就是说:老板站在更高处,才能看清企业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搞技术出身的老板,企业不容易做大?

有些老板擅长研发,有些老板擅长设计,但是他们做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瓶颈,如果他们不突破,企业就做不大。

因为,企业的成长就是老板的成长。

为什么搞专业的人容易被束缚?

因为他们越专业,就越可能被自己的专业“框住”,因而不去琢磨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比如:一个老板设计能力很强,他就可能掉进“设计”的框里,每天只研究如何能把产品设计好。

但是,我们知道企业要想赚大钱,除了产品设计好之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因素,但是老板很难看到这一点。

很多老板,过去总是以自己的技术能力为豪,觉得自己很牛,因而他们就掉到了“技术”的框架里。

其实,他们企业业绩的好坏,和卖了多少货有关,和他最后的利润有关,和他技术能力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他看不到这些,所以企业一直做不大。

如果是员工,那么越专业越好,因为他们只要干好某一块的内容就行了,越“掉框”、越投入,越容易精益求精,所以老板要鼓励员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但是,如果你是老板,就不能运用这样的思维了,老板要把框架放大,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找到好项目、如何做好营销等方面,这才是企业发展、老板赚钱的根本。

所以,员工要“进框”,老板要“出框”。

如果弄反了,要么员工跳槽,要么老板止步不前。

老板为什么会越来越累?

一是:担心员工做不好事情,所以经常对员工进行批评,最后使得员工没有自己的主见,恶性循环,老板不在员工就不干活了!
二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大小事情都要去过问、去管理,但是,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方法,所以使得员工一切命令听指挥,一般情况下,老板命令是命令,所谓的建议也成为了命令,就算员工不不乐意也要执行实施。慢慢的,下属都会养成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职场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都等着老板拿主意。

但是,很多时候老板的意见却不一定是对的,因为老板不是万能的,是不可能什么都懂的。

但是,在中小企业中,下属们因为必须惟命是从,也就学会了礼貌,一般都不会当面向老板提出质疑。老板意见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即使下属他们发现老板的指令有问题或者根本行不通时,就根本不行动。

于是,很多老板最后不得不亲力亲为地去解决自己制造的问题,这是很多老板为什么永远都忙忙碌碌的根源——自己为自己擦屁股。

于是,在企业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是:老板抢事干,下属就没事干,老板一忙下属就偷着乐,一个忙碌的老板手下总有一群清闲的下属。

而且,下属清闲并不会感激老板,相反,他们会一边看老板表演,一边等着看老板笑话。所以,只要老板插手已经授权的工作,下属不是等着你失败,就是等着推卸责任。

因为,只有老板失败了,才能证明老板并不比他强,同时他也可以免受处罚。如果老板追究他把事情做砸了,他会认为,如果你不插手,他已经把事情做成了——他会将责任直接推到你的身上。

而且,一个没事做的下属一定会搞点事情出来,以显示他的存在,然后在等着老板去解决。

因此,如果老板和员工抢事干,将会永远立于不胜之地。下属也将永远地用这种最简单、最无聊的手段“领导着”那些自认为很聪明的老板!

所以,我经常说:要以开放的心态正确面对员工的智慧,要学会授权、学会相信别人、学会运用制度和规则,更要学会用系统流程方法去控制过程。

同时,还要敢于把员工扔进水里,让他们自己扑腾,最多给他们上游泳课,这样你的成效才会高得多。

否则,最后企业里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战斗,老板永远都是一个孤家寡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