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组织和内容创作者会活的很好,我说中了吗?

在我没有在这里更新文章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我已经淡出了内容电商这个世界。可是实际上,我一直沉浸在这个纷杂的环境中,期间也和很多达人朋友和商家同学多次频繁的沟通;包括我回来的第一个“Sayhi”,很多老伙伴询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好电商内容的这块事情,也许这个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我的印象中,自从我在达人团队开始,就不断的有达人或者商家在询问这个问题,几乎我每次的回答都有一条基本线——内容电商的路还很长,关键是“你”是否坚持的下去;这个生态在逐步的从草莽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而这个过渡的过程可能对某些达人来说是洗牌过程,因为很有可能他面临的是淘汰,但是同时这个过程对于某些达人来说确是极大的机会……

而某些达人到底是说哪些类达人呢?

为什么这些“某些达人”不是我,不是你,而只能是某些?因为在这个环境里,已经不是适者生存的法则,而是快速“拥抱变化”“顺势而为”的达人。

 

在淘宝生态中有一个词叫“拥抱变化”,但是这个阿里文化被官方的运用到各个地方,原则上来说阿里员工不可以让客户来拥抱阿里的变化,而是让员工来拥抱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但是在客观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变化触发了平台规则的变化(当然这里也会因部分组织决策的调整而变化),那么对应的内容生产者就需要顺应这样的规则调整。

不过在我看来,平台对于内容标准和规范细则来说,没有变化,而且在逐步的追求最开始对于内容的期待。

所以能存活下来并且能发展比较好的达人第一类是:拥抱平台变化,且能产出优质内容的达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你认为的“优质内容”是不是真的优质。检验的标准是怎样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达人大号生产出来的内容是很有信心的,可是经过不断的内容下发,结果却让我揪心不已。

商家提出来的要求,在我看来非常合理,但是有些头部达人交出来的稿件商家投诉很多,我原来以为是商家和达人对内容的理解不同,当我看过这些稿件之后,对这样的内容生产者真的失望,错字不说,语句还不通顺~

这3种组织和内容创作者会活的很好,我说中了吗?

内容电商是什么?内容电商是通过内容植入,给电商产品和交易链带来更大的附加值和效能。内容需要和电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内容在电商环境里的推广行为是在做消费者种草,让潜在用户有发现,让精准用户有购买,让购后用户有忠诚,但是却不是单一且一味的追求直接的购买转化。内容的长期性是很多品牌无法忍受的,甚至1个月也忍受不了,因为他们的KPI倒逼着他们必须拿到成交数据效果。

我认为追求成交非常正确,电商所有行为最终都指向的成交,但是内容不是。内容电商是内容+电商,内容有内容的责任,电商有电商的方法。能玩好内容电商的人,需要把内容放在整体店铺运营,甚至品牌运营的层面来思考,具有全局观和远见。

所以我认为第二类能发展比较好的角色是:拥有全局观,打通内容和电商的多维度运营方法论的达人/机构

做内容的同时,需要把内容和电商运营的节奏结合在一起。至于是内容运营主导电商运营还是电商运营带领内容运营,都可以。因为要求必须以用户运营为导向,不可以分开独立,一旦分开,都变味儿了。

无论是达人、MCN机构、商家在内容端一定需要有一个对内容和电商两者都有深度把控的角色,来为组织团队提供整体运营的方向。

这3种组织和内容创作者会活的很好,我说中了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在做内容营销,但是落到实处来看,我们只是做到了内容投放执行,距离内容营销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营销所需要的是“针对目标人群,营造一种场景,销售特定产品”(也许与某些官方说法不同),所以需要针对目标人群定制主题性内容,打动消费者心智,促进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有认知,甚至购买。而我们绝大部分达人做的是一味的按照官方的基础规则来生产内容,不思考消费者,不思考品牌,当平台的佣金规则有一点变化的时候,团队完整性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原有的内容投放执行可替代性是非常大,你可以写的别人也可以写,都可以通过平台的审核(毕竟平台都是在制定基础规则,而不是优质内容的规则),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同等渠道的前提下,价低者得。

有达人说,我粉丝好几十万呢?可是你的微淘运营的怎么样呢?是不是发一条内容也就几百阅读?所以你的粉丝都不知道你的存在吧……

所以我认为在变化的环境中第三类内容生产者/机构不会被淘汰:那就是真正懂得内容营销行为,可以为商家提供站内站外全套内容解决方案的组织和个人

综合以上三类达人和组织,其实回归到传统营销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影子。所以消费者没有变,营销环境也没有变,只是原来的营销环境从一种形态转化为了另一种形态存在而已。

那么,你的状态,被我说中了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