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这几年的发展与前景。黑幕

第一批发生在12年以前,全球开店项目还未正式入驻中国,这里区分下,全球开店项目是指亚马逊为了扶持中国市场而做的一个项目,它的官网请百度,可以看出是借用现今已经退出中国的卓越亚马逊这个平台来操作的。(具体的没搞很清楚,反正有个官网可以在里面看到”全球开店项目“的各种政策和内容。

这一批中国人应该算是最早接触亚马逊的人,这个时期,很多人做的账户,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个人账户或者公司账户(至于怎么得到的,中国人本事大的很,留学生朋友,外国友人,香港朋友,都是可以直接注册的,而且此时注册,只要一张信用卡就可以开一个店),这时候几乎所有中国的产品,上架就是爆款,很多早期深圳,福建的卖家,依靠着”高仿“的产品,或者说很普通的消费品就能默默的发大财。要知道这阶段,跨境电商主要的形式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主的B2B,或者独立站+google adwords的方式,平台几乎是在操作ebay,没有多少人知道怎么做亚马逊。

加上当时亚马逊的后台语言还有操作习惯让国人很难受,所以做的人是相当的少,这一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像”最初的淘宝“,很多跨境的前辈在这阶段真的叫躺赚,目前国内大型跨境电商中,不管是平台类,还是独立商城模式的大佬,很多从这里开始发迹。(当然,有很多其他渠道发迹的)。

是不是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那你就错了,每个时期都有风口,问题是有风并不一定吹每一头猪。就像当下最热门的应该是“直播带货”,我们身处其中,也看了大量报道,甚至身边就有人在做,问题是,知道有什么用,不够资源,不够想法,不够执行力,也做不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风从身边过,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想干就能干的资源,假设你做的是电商,跟内容营销虽然能扯的上,却依旧是两个行业。更可况,更多人当下的岗位,跟丫就不搭边。难道立马转行吗,不现实。

第二批发生在12-15年末。12年以后,已经可以拿着中国的身份来注册亚马逊个人账户,市面上的账户更是便宜到100-200块/个。很多当时的卖家,专门注册了一批账户来操作跟卖。相信很多人有所闻,有的利润高达800-1500/个产品,如果有人不信,欢迎私聊来辩,出于闷声发大财的原因,不便透露,因为现在还有在操作,只不过利润已经打低了很多。起初大家都是用自发货来跟卖,每天不用出很多订单,因为利润很高,也不用担心会被打击。但是总有人是想做大的,有人开始尝试做fba,发现出单量大的夸张,从每天十几单直接变成了每天几百单,再加上账户群获取简单,这时候的亚马逊中国卖家,依旧只需要“知道”这个信息,就可以由小做大。

听说当时“某系”做的最夸张,办公室三层,一层专门注册账户,一层专门养账户,一层专门跟卖,几乎形成了流水般的工作流程,简单,粗暴。好景维持了3年多,16年年初,大批跟卖账户被彻底封杀,仿品账户也是批量冻结,几乎一夜之间,大家都转型了。

第三批发生在16年年初-至今,账户注册无论是自注册还是“全球开店账户”开始都开始要进行营业执照审核,个人账户虽然并没有完全封死注册渠道,注册下来的账户,也是动不动就挂。很多企业几乎不再做个人账户,而全部使用“全球开店项目”的账户,也就是找招商经理注册出来的账户,此阶段的账户日趋宝贵,而且审核严格,亚马逊动不动就是批量淘汰账户,就拿19年下半年来举例,7月份大规模的封杀,有的账户供应商直接挂几千个账户,被误杀的更是无从计算,在各大交流群内出现最多的就是碰到二审怎么办?更是有2000个账户只通过20个的传说出来,二审账户市场几个也炒至 5000-8000不等。

亚马逊其实每年都干这样的封号或者账户难以注册的事,在某个角度上可以解读为政策紧缩保护现有卖家,不至于卖家的数量过于巨大,破坏了本身的市场,清洗账户的行为,亦可看作是维持平衡的事。但是对被清洗的卖家来讲,真的是天大的冤枉,认真做事,却需要靠天保佑不被清洗出场。

仅账户这一项,可能就会让很多新卖家止步,如果要再往下就会开始涉及到选品的话题。现今想依靠铺货来做,是难上加难,几千几万listing铺上去,运气不好的话,只能带来个位数的流量,更别谈养活的问题。接下去会具体展开。

看完以上段落应该很多新手就会有退却的决定了,没错,亚马逊现在已经不再适合手拿几万块,1688选个货,就要上架捞美金的时代了,也不再适合没产品的小卖家以此作为创业项目想实现“不打工”的理想,当然更别谈财富自由了,反而一不小心,坑的你倾家荡产,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1表面上依靠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亚马逊上有很多产品可以做,实际上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找到过产品:

①从款式上看,很多人局限于从1688上开发新品,虽然便利,但是实际你找的到的,大家都能找到,根本就没有“新品”这一优势,假设真让你找到了,也很快会被模仿,恶搞,超过。很多人为什么刚开始做了一款,推一推还可以,之后就开始被各种上差评,买了退,跟卖。就是因为款式上没法控制,没有独享的款。

①测款:并不是开发一款就会爆一款,所以需要海选几款,并且每一款都得拍照,备少量的货,发fba,做评论,引入广告流量来测,这里测出来没有好数据的款式,我们就都放弃,因为继续投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测款费用不少。但是跟天猫比起来,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有天猫运营的朋友,可以打探下测款的费用,一般测一款下来,1-5万不在少数。

②拍图:图片原创的好处,做电商的都必须要知道下,不要再认为随便网络找几个图片,或者1688拿一套就可以用来做,图片找专业的摄影团队,专业拍摄并且修图已经是电商基础的操作了,各大电商园内,最赚钱的,风险最小的估计就是厉害的摄影团队了,大家可以去深圳,泉州等地好好考察一下。

在不同市场里,有那么一两个摄影团队做的图片转化率很高,所以很多人会集中从这些厉害的团队来拍图,比如这个鞋类市场,拍一个产品(三个色),大概费用就要500-1600左右,忘记是一个色1600还是三色,到时候考证下,而且需要排队,有时候排上一个月也不一定,大家都得等,谁叫它拍的转化率好呢,据说之前是从一组200开始涨价的。

③备货:一款产品有多个色,多尺码的话,就有多个变体,每个变体少量备货,比如备货10-15个,并且需要发货到fba,产品成本+fba头程费用也不少。

④测评:所有的产品一开始没有评论很难成交,所以官方也出了“早期评论人计划”150美金费用,并且,产品需要免费派送给对方。假设用外部测评服务的话,真人测评大概在70-100一个评论,自养号的留评率比较低,算下来也差不多费用。

⑤广告:所有的新品一开始并没有流量,当我们图片做好,fba库存备好,并且上了3-5个评论后(算是很少的了),我们要通过广告引入一批流量来测看看产品是否会转化,这里的数据直接影响我们接下去的投入,如果产品转化数据好,我们可以继续投入广告(流量),fba库存,评论。

⑥自然流量:自然流量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在于关键字的排名,要做关键字排名可以有两种方式,上述的广告是一个方式,另一个比较不好说,但是实际大家都得用的,就是shuadan,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开支。至于大家认不认同,事实都是存在的

⑦各类服务,服务有很多很多,养活了很多服务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很多人做起来以后,还会被恶意搞死,这里的费用,是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好不容易有点利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