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没有未来?
总的来说,我不认为产品经理终将消亡,因为逻辑上讲,只要是对产品有要求的团队,就需要产品经理的存在。
产品经理的焦虑
这是一个几乎每年都要被讨论一次的话题:
产品经理终将消亡吗?
产品经理边缘化了嘛?
产品经理如何走出焦虑?
大同小异,无非都是对产品经理岗位未来职业发展的担忧。
那么在此我想梳理一下现状,分析一下痛点,最后再提出一些建议。
焦虑背后
那么我们的担忧有哪几种形态呢,通过调研我发现比较多的提法是:
焦虑形态1:工作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在1个月内接起来,而且做的效果差不多。
焦虑形态2:领域容错率太高,导致正确的决策价值很低,经验很容易就弥补天赋。
焦虑形态3:没有实质能力,没有实质权力,对团队的贡献无法量化。
焦虑形态4:产品经理的坑位越来越少了,竞争越来越大了。
焦虑形态5:产品经理负责的指标天花板太低了,而运营技术却有无限可能。
我们逐一来看,可以总结为三种论调:
工作无门槛论
这个问题可能源于岗位也可能源于自身。
源于岗位的情况我们设想一下,其实就是你的产品线没有竞争力,没有高要求,或者过于简单,只要简简单单传话推进,就可以做出差不多的东西。但是这种情况我认为在当前这个强调极简、强调用户体验、强调交互极致的时代情况是极少的,毕竟在互联网企业,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动辄一页两页杂乱无章的超长表单,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清晰的分步流程,这也标志着整体用户交互接受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产品经理要求的提高。
那第二种情况就可能性更大,就是对企业而言,这个岗位错得起。这个企业宁可花10k的薪资去招一个新人来试错,让他成长,也不愿意花20k的薪资去招一个高级产品来不犯错地把这个产品做好。这个问题在于什么呢?在于这个产品的容错率是否高。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是创业公司,容错率通常是很低的,因为资源有限,时间紧张,一个方向的错误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越是创业公司往往越会给出高薪资,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新人,而是一击必胜的老手,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这个钱也不是好赚的。对于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来说,这样低容错的环境,就是他起飞的跳板,而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贸然进入这种环境,大概率会不知所措而大受打击。
但长久来看,创业公司终将变成大公司,或者消亡。所以面对无门槛论的情况下,产品经理要寻找自己的特长,通过不断学习走向兴趣和经验的核心岗位,这样才能建来构建自己岗位的门槛并创造价值。
所以总结来看,我不认为产品经理终将消亡,因为逻辑上讲,只要是对产品有要求的团队,就需要产品经理的存在。对于焦虑,其实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不断追求和危机感,其实这对于任何岗位都存在,不需要太过放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解决焦虑的办法就是深耕领域、走向独特、保持热爱,这三点足够战胜一切恐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