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最近电商“二选一”的话题又引起了热议,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也公开进行了回应,表示:

“平台为组织大促活动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对等力度,以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平台不是土豪,成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促活动的各项资源天然稀缺,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

作为线下零售从业者,我也关注这个话题很久了,阿里王帅所说的“最朴素的商业规则”,其实就是我们在与品牌商家合作中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过网上的某种讨论似乎有意识地向“反垄断”,让管理部门介入品牌与平台合作上面靠。所以我要介绍一下在“品牌-平台”关系中,最朴素的商业规则是什么。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购物中心是平台、电商也是平台,我们在与品牌方合作的过程中,是互相博弈的过程。商业目标上:品牌的诉求是将产品功能塞进用户心智,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功能与消费者直连;平台的诉求是将购物手段塞进用户心智,让消费者记住平台——手段与消费者直连。翻译成人话:优衣库希望的是大家记住优衣库,不管在何时何地想买衣服了,只认优衣库;万达希望的是大家记住万达,不管吃喝玩乐零售,只认万达。所谓“二选一”话题,简单说就是平台上的品牌商家,被强迫着只能在一家电商平台开官方店。一个“品牌-平台”的合作关系中,都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量,“二选一”只是商业结果,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商业要求。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很多零售从业者都知道,某头部购物中心和COSTA关系格外好,除了标配的星巴克之外第二家肯定是COSTA。如果商圈购物中心密集,COSTA基本只会开在他家——集团级战略合作品牌,其他商场很难插足进去。“二选一”?反正其他商场没人BB这两家不正当竞争。线下商业的世界里: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开店要求几十万上百万的一次性投入和后续租金、营销费用;出租要求辛苦盖的楼要一笔一笔地赚钱。每个生意都要大量地公关、吃饭、喝酒、设计条款这人财物怎么受得了?“平台-品牌”的核心逻辑——信任关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固化很多交易环节和流程,比如制式合同、优先选择铺位、租金优惠条款、必须参与的营销活动次数。节约资金、节约时间。第二个问题:战略合作有什么博弈动机?战略合作就是打包的关系,既然打包一定有相对好、相对坏的风险。和购物中心一起开店,热门商区人流密集当然愿意去,有战略合作就不用击破脑袋;但是人家有个偏僻位置社区广场,你作为知名品牌不去支持支持?“平台-品牌”的常见博弈原因——双方都愿意利益最大化;签了合同是要执行的,B2B合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业务复杂,所以能够解释的空间永远有很多。不行?不行就补充协议,再不行?就补充协议的说明,再不行?废除原有补充协议再行签约。赚钱这个事情上,都不怕麻烦。第三个问题:品牌平台博弈的结果是什么?B2B生意不好做,都有小心思。举个例子,购物中心搞店庆,真金白银补贴消费者,找到品牌商家配合:500块钱的东西商场补贴100,商家再打个8折。最终的结果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商场当然希望少花营销费用;品牌也觉得最好都让商场出血。这个局最后怎么破?“平台-品牌”的发展模式——博弈中相互妥协;每个购物中心都有积分,绝大多数除了停车啥也干不了,但有的地方,就能换购星巴克;有的小品牌一年就等着购物中心店庆呢,别说打折,爆款白送都可以。双方妥协如果真能有所谓的“二选一”的商业结果,也是因为市场调节的结果、“品牌-平台”的博弈结果。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在电商行业,“最朴素的商业规则”体现在哪?

选择合作伙伴是双方的权利,开购物中心黄金铺位就那一个,中庭促销区就一个,所以谁最配合就给谁;电商领域首页黄金位置就一个,开屏广告就一个,谁最配合就给谁。

品牌促销预算有限,都在搞双旦,哪个购物中心支持力度大去哪家;电商也一样,都是促销谁给我好性价比流量我去谁家。

资源互换换取合作伙伴的互信,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电商平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归根结底还是一门生意。从这个角度讲,竞争核心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让合作伙伴“二选一”,这背后也是商业进步的动力。

有商业竞争才会有发展进步。大商铺做好了,LV都可以上4楼,品牌做大了我就让你每平米装修补贴5000块。

在电商行业,品牌做成了苹果,没人会动所谓“二选一”的念头;电商平台做大了,自然有希望扶持的品牌过来抱大腿。

无论平台,还是品牌,生意做好了比什么都重要些,而不是起诉、真的不来做假的。

电商行业,是市场化最高的行业之一。

都觉得淘宝一统天下了,JD、唯品会杀出来了;都觉得电商格局已定,PDD美股上市了;今天觉得电商没啥模式创新了吧,这不抖音又开始摩拳擦掌了。没京东就不一定有菜鸟物流,没有盒马鲜生就不一定有美团买菜,没有爱回收闲鱼也不会这么猛。

平台们都在创新,这才有了消费者不断地体验提升。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有人期待这么个事情,市场的事情诉诸其他手段。比如让监管部门出来管一下,比如让有些部门出来压一压,比如“二选一”这个事情很多人就特别愿意往“垄断”这上面靠。

垄断行业的认定非常严格,目前市场上只有烟草食盐、公用事业、航天、军工是通常意义下的垄断行业。对于电商这种变化仍然非常剧烈的行业,往垄断性质上靠,经济学原理肯定没及格。

恨不得每次大促,都有人过来给你审批一道预算;每次店庆都有最低限价;各个平台流量来个配给制。那才是对消费者和各个跃跃欲试的从业者真正的伤害。

为什么说电商“二选一”是不存在的伪命题

说了那么多,和普通人啥关系?

在一个品牌和商户动态博弈的市场,便宜货都是找出来的,只要肯花时间。

在一个行业剧烈变革的市场,多试试新平台、新品牌没啥坏处。今天物流好的以后不一定好,今天龙虾最新鲜的明天不一定最新鲜,今天直播带货小姐姐们漂亮的明天……;

在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市场,参与者都会做差异化,所以没事儿就打开各种app刷刷,经常有惊喜、过几天就来活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