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公众号
在我的理解里,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
在以前还是用诺基亚的时代,很多人了解时事,还喜欢上电视看看新闻,想研究点什么东西可能要读读大部头的书、闲时看看报纸杂志,有什么想法可能还写写笔记、日记,直到后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接触信息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从早上一起床,各种门户新闻自媒体就迅速开始用信息占据你的屏幕。
但是人在短时间内,可以接收的信息,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对着屏幕刷刷刷,到了晚上睡觉前回想一下,也许只记得某某娱乐明星的家事了。
现代社会的资讯非常丰富,一个人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都可以获取到,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得看一个人有没有思考,把了解到的、脑子里想的东西写下来,就是梳理信息、促进自己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是做网络推广、网络营销、还有互联网运营这块的,如果不梳理信息,网上巨大信息的冲击,会让你感到十足的信息过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吸收和运用。
曾经很想养成一个写日记的习惯,但是迟迟没有动笔,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忙着项目,怕自己养不成一个稳定更新的习惯,因为在我心里,一个确定要长久做的事情,如果不能确保稳定有节奏地跟进,那么暂时是不会开始去做的。
要么就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有成果,人永远不能养成虎头蛇尾的习惯,否则是成不了事的。
另一方面,也是没有一个恰当的机缘触动到我,其实机缘这个东西,讲起来是很奇妙的,人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就完成了命运的转变。
当你身在局中时,可能还没多少知觉,直到时间过着过着,你回头一望,才发现现在的自己对比当初,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还记得我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接待一位客户,是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这位妈妈走之前,跟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你看叔叔坐在空调房里上班,多舒服”。
当我听了这段话感觉很不是滋味,一方面这位妈妈说得没错,我是坐在空调房里办公,不像有的人可能为了讨生活,在暴晒的阳光下奔波劳作。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有自己的苦衷和焦虑,在单位里,是讲关系的,上升渠道非常窄,而且哪怕是当上了领导,工资水平可能还比不上体制外有一份好工作的人。
最关键的是,工作可替代性很高,任何人做一段时间,都可以熟练,只是因为有个考试的门槛在那里,不至于所有人都直接进来参与市场竞争而已。
但是虽然知道这份工作有如鸡肋,但是还是做了两年,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完全没有认知,另一方面,就是人是有惰性的,人是害怕风险的,当你有一份看似稳定的工作,放弃它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因为谁也不知道你会混得更好,还是更差。
一个人有想法,但是迟迟不去做,往往是缺少了一个外力的推动,在工作做了两年后,单位突然降薪了,从前每月到手是7千元,但是某一个月,我拿到手的是1800元。
尤其是我的直属领导,也降薪了,而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要和老公一起供房供车,要交幼儿园的学费,生活一下子变得非常的拮据,甚至有一次买了10块钱3件的童装给孩子穿,简直难以想象她是基层单位里的领导。
这件事给我非常大的冲击,我一下子才明白,拿7000块工资,并不是因为我值7000块,就算拿2000块,我也得一样干活。这仅仅是单位的福利而已,主动权不在我,作为单位不能随便辞退员工,而所谓降薪,不过也就是变相裁员而已。
于是我离职了,我觉得自己要有能力,要自己赋予自己价值,作为一颗螺丝钉,我是没法自由地成长的。
记得出来第一次做生意的时候,没有成功,以前的同事们有一些还小小的讽刺了我一把,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人与人之间的格局就变了。
到现在,以前的同事们还在想着考公务员,他们眼里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当公务员,他们畏惧外面的风雨,但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每年都有无数人考公务员,几年后,十几年后,几十年后,谁又知道会是什么状况呢,与其逃避,不如早日适应。
而对于我来说,人生却有着各种别样的风景,我身边有20出头的年轻人搞手游和直播搞到风生水起,有年轻的女孩子做公众号坐拥几十万粉丝,有搞电商、搞网络营销财务自由的朋友,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两点,一是勇敢地走上了自己想走的路,二是坚持。
人生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值得一过,写这个网创公众号,想法也很简单,一是督促自己,二是希望可以激励、帮助到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