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土特产出村,他们都来帮忙了|双11心愿卡
双11马上就要来啦,今年双11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们买得好、买得省的心愿,也要满足商家们卖得好的心愿
对于在外漂泊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最怀念的莫过于家乡的那一口香甜。但是农产品的上行一直都是个大难题,很多誉满原产地的农产品,都因为没有合适的曝光与销售渠道,而一直默默不为人所知。为了帮助当地的乡亲们把这些土特产卖向全国,2018年4月,阿里巴巴启动“亩产一千美金”助农计划,核心指向是“让农民真正赚到钱”。
按照中央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阿里不仅是整合渠道助销农货,“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升级更整合经济体内助农力量,打造了一系列“电商+”花式扶贫模式,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现代化、数字化服务。计划启动一年之内,贫困县土货在阿里平台的销售同比增长就达到80%。
1.特产非遗组CP,阿里秘制女性脱贫配方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山西和顺,是国家级贫困县,阿里巴巴将当地传承千年的老手艺牵绣,与当地原醋搭配做成礼盒,去年底上线一天就卖出3万多份,相当于过去一年的订单量。
带动非遗走出大山的同时,阿里也在通过培训绣娘解决女性就业,如今绣娘已经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绣娘们有了更多的收入,千年文化也后继有人。
2.吃瓜捐树苗,吃货力量见证沙漠变绿洲
甘肃民勤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沙井文化发祥地,全县1.59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占比94%。
阿里巴巴联合当地政府打造“扶贫+环保”项目,350万斤民勤蜜瓜通过阿里巴巴全渠道销售,每成交一笔,商家将为民勤捐赠一棵梭梭树苗,缓解沙漠扩张对绿洲的侵蚀。项目预计捐出20万棵树苗,覆盖4000多亩沙漠。
3.明星帮卖农产品,电商脱贫玩跨界
今年3月,包括淘乡甜、优酷、脱贫基金在内的阿里经济体7支队伍,打造的明星脱贫公益品牌计划“益起追光吧”启动,首站艺人团体“坤音四子”赶赴湖北秭归,体验果农一天的生活,帮助当地销售脐橙。
商品上线一分钟,7000件商品被抢购一空,不到72小时,30万斤脐橙售罄。
4.农村土货走进淘宝直播间,全方位打造直播爆款。
2018年至今,阿里巴巴开设了超过20万场涉农直播,超过10亿件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通过直播间抵达6亿多人次消费者的手中。
A)县长走进直播间,土货有了官方代言人
去年丰收节,阿里巴巴首创“县长+网红”直播卖货模式,网友印象里“千人一面”的县官,在直播间秀起了“十八般武艺”,唱歌、讲故事,为了推销家乡好货竭尽全力,不到4个小时销售额突破千万。
如今,“县长+网红”成了淘宝直播一大特色,不仅让土货有了官方代言人,也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在安徽砀山,直播带动生产企业增加,今年预计产量达6000吨,是过去的三倍。
B)淘宝村播项目,助力打造农村网红主播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间,阿里巴巴经济体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农民主播达10万名。在淘宝直播等平台,4小时卖出上千万元农产品,600秒助销300万斤大米,都是小主播的大能量。
淘宝直播定义一个新产业的同时,也带动数以万计年轻人,通过直播在原产地与城市间架起桥梁。
5.黑科技傍身,传统农业加Buff“呼风唤雨”
数字农场的本质,就是通过大数据应用,让农业生产降本增效。目前,阿里数字农场已覆盖全国15个原产地。预计到2022年,阿里经济体涉农产品全年网络销售额将破4000亿元。
物流上,菜鸟发布“百灵鸟”计划:未来一年,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仅菜鸟乡村物流一项,未来三年将联合快递合作伙伴在全国乡村投入10亿元。
金融基础设施由蚂蚁金服担纲,给予农户普惠金融贷款支持。网商银行目前已累计服务超800万“三农”用户,并且已和中国超过300个县签约。区块链溯源技术也在农业领域奏效。去年新米节,天猫旗舰店销售的每袋五常大米都有一张专属“身份证”。
阿里云农业大脑团队帮助近26000家农户和企业实现科学种植、养殖,AI技术覆盖超过100000亩农田、果园、养殖场、牧场。新近发布的AI养蜂系统,预计未来让中国30万蜂农增产20%。
《中国淘宝村十年报告》显示,全国已有4310个淘宝村和1118个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覆盖25个省份2.5亿人口,带动超过683万就业机会。淘宝村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拉动了就业和创新创业。淘宝村的创业者和推动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英雄”。首批创业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理念,改变了农村人才和资金长期单向外流的境地,为城镇化注入了核心动力。
在大互联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如果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找到互联网+农业品牌的创新出路。才能使中国农业经济真正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大潮当中。阿里巴巴就通过智慧农业+品牌农业提供这样一条“高速公路”。从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到让农产品牌飞越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