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淘宝 >
阿里收购一家死一家(阿里收购汽车之家)
栏目:淘宝 时间:2023-10-26 01:27阿里巴巴收购哪几家快递公司
国内快递是“四通一达加顺丰”,除韵达和顺丰外,都和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关系,阿里巴巴有个大目标“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阿里巴巴将用这些快递资源来稳固国内业务和促进全球扩展。 1、如同下围棋一样,阿里巴巴和四家快递合作后已经形成了对顺丰和京东的包围态势,京东和顺丰的处境会愈发焦虑和难受。顺丰虽然是快递业内老大,但业务多利润却不高,京东快递今年甚至开始裁员保证利润。2、阿里巴巴对几家快递公司只投资,没有夺控制权,这几家快递公司都愿意配合,阿里有淘宝,天猫巨大的发货量,相辅相成双方都得利。3、阿里菜鸟网络只做信息、技术平台,这个物流联盟已经获得了大部分快递支持,菜鸟网络本身不做快递,所以快递公司不会反对和其合作获得订单,这个联盟日趋稳定壮大,其他快递单个已经无法抵抗。想获得菜鸟联盟的数据接口就要听阿里的话,之前顺丰就和菜鸟网络产生过丰巢的接口问题争执。4、阿里利用资金直接投资四大快递,再利用菜鸟网络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吸引众多小物流快递公司和阿里站在一起,这样就建立强大的联盟,这个联盟全国分布最广,价格不高,配合天猫淘宝业务,而且当前社会大部分人都有已经很熟悉快递,所以已经没有什么新用户来让快递公司发展,只能用更好的服务,技术,价格来挖对方的墙角,当菜鸟联盟已经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其他没收编的公司困难极大。顺丰和京东如果没有什么很大的提高,不知道再阿里菜鸟联盟的阳谋围攻下还能坚持多久。 当然商场如战场,你死我活也是常态,没有哪一家公司敢说自己永远强大不会倒下,感受品味这个高手过招的过程才是人生美事!

阿里巴巴又收购一家快递公司,它是想统领中国快递行业吗?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物质全球化时代,自从马云创业成功建立阿里巴巴,网购成为现在主要的购物方式。为了将人们喜爱的物品送货到家,为此接二连三出现快递公司,面对层出不穷的快递公司,选择一个良好合作伙伴太难,所以霸气收购为门下,这样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我知道的快递公司就有很多,比如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天天、顺丰等等,不管有多么家快递公司,领快递时总是门庭若市,可见网购成为大众人购物方式。既然是商家就需要考虑盈利,合作和自己经营还是差别太大,合作可以任性不服从,而自己的便可以随心所欲,谁又愿意受制于人,所以高价收购快递公司百利而无一害。我们都知道现在购物软件有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可是最受欢迎的还是淘宝,所以阿里巴巴前途不可估量。那个几年前徘徊西湖的穷小伙子,经过几年打磨已然成为中国首富,照阿里巴巴发展统领中国快递行业似乎能成为现实。我们购物考虑都是物美价廉、服务良好、快递迅速,自然包括包邮送货上门。本来购物都是货比三家,如果还需要自掏腰包付邮费,那么这家商店物品毫不犹豫不惠顾,纵然琳琅满目物品让人心动,可是如这样的商品比比皆是,浏览众多商店还怕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吗?网购比现实购物好在跨店翻找一样物品不累,而且弹指间就能找到,我想这也是人们热爱网购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收购快递公司,就不会让顾客自掏腰包付邮费,这样销量都会节节高升,生意也会红红火火,一家尚如此如果家家如此,经济总收入更上一层楼,这是需要聪明的经商头脑才能想到,难怪马云可以成为赫赫有名的富豪。阿里巴巴收购快递公司,也许它并不想统领中国快递行业,但实力摆在面前,这一天还是可能实现。
阿里巴巴不是想要统领快递行业,而是想拓展阿里商业帝国的版图。一、我国的快递行业中,邮政的地位永远无法撼动。我国国营企业邮政快递,应该是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虽然在三通一达成立之后,非常多人吐槽它速度慢、服务怠慢。但随着邮政快递内部改革,很快就高效率地更上时代发展,现在最远的地方只有邮政能抵达,给那些边远的地区送去同江浙沪一样的网购体验;最后一公里只有邮政能做到,无论山区农村,它都无条件送达消费者手中,这种不计成本的运输服务,是那些商业化的快递公司无法做到的,比如现阶段的丰巢新闻,就足以展现商业快递公司的唯利是图,那份快递员必须将东西送至对方手中的初心早已不见了。邮政的业务类型有很多,速度不能再成为诟病它的理由。所以,就算阿里收购那么多快递公司,也不能成为我国快递行业的统领者,因为国营快递企业“不计成本为民服务”的宗旨是商业快递公司永远无法做到的,即便它们“人多势众”。二、收购快递公司是在变相改变菜鸟联盟的本质属性。阿里巴巴收购快递行业的初衷是想要菜鸟联盟改名换姓,让它成为阿里私家驿站。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站取得巨大营业利润后,为了提高用户的快递服务质量,就构建了由各大物流公司组成的菜鸟联盟,包括申通、韵达、百世、邮政等等,根据网购用户不同的地址,自动选择最好的快递公司。不得不说,有了菜鸟联盟的统一调度,实现了阿里巴巴和各大快递公司收益的双赢。但是问题也逐渐暴露,菜鸟联盟中有些服务不好的快递公司毫无意外地受到了冷落,因此在一些调度上不服从,矛盾一触即发。阿里巴巴干脆蚕食快递公司们的股份,只要阿里巴巴成为他们最大的股东,便能让矛盾消失。阿里巴巴除了邮政快递的股份权益动不了,对申通、韵达都下了“毒手”,不久将来,菜鸟联盟可能成为“菜鸟阿里”了。三、快递永远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命脉,阿里想要彻底掌控它。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之前就说过,快递将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建立了“京东物流”,现在的京东物流好评如潮,还能接下除去京东平台的商业快递之外的快递业务,为京东开创了一条另类的盈利渠道。阿里巴巴没有花大力气开垦物流通道,而是假借独营快递公司之手,想要靠钱去打造更好的快递模式。当它抓住快递命脉,就能肆无忌惮扩张它的商业版图,这才是阿里巴巴收购快递公司的最本质的目标。
其实阿里巴巴收购一家快递公司,并不能说是他想统领中国快递行业,而是从整体上来考虑阿里巴巴对于快递公司的使用或者运作应该是颇有心得的,站在战略的高度,阿里巴巴可能综合考虑过收购快递公司的可行性,所以他们最终决定收购一家快递公司来进军快递行业,那么对于阿里巴巴收购快递公司的具体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有以下几种:1、对接网上商城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起家于网络商城,从阿里巴巴批发网再到淘宝网,再到天猫商城,这一系列的网购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购物方式的认知,更方便了我们购物的行为,那么我们从网上购物之后,大多数都是由快递公司把我们购买的商品通过快递的形式递送到我们的手上,但是对于这么大的网络商城,阿里巴巴之前从来没有过一家快递公司,这次他收购了快递的公司,很有可能是对接自家的网络商城。2、大势所趋虽然现在的快递行业已经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了,很多人甚至觉得快递行业有可能已经到了瓶颈期,但是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大数据系统也是非常先进的,他们很有可能从大数据当中得到了相关快递行业发展的趋势认知,觉得快递发展还有很大很长足的空间,因此在仔细思考之后,决定收购了这家快递公司进行发展。3、与竞争对手平衡最后一点原因可能是为了与竞争对手平衡,我们都知道,虽然阿里巴巴靠着网络商城起家的,但是随后起家的几个大型网络商城也比较多,比如说京东商城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竞争对手,而京东旗下就有属于自己的京东快递,这个时候如果阿里巴巴没有自己的快递公司的话,会显得与竞争对手不平衡,所以收购一家快递公司也是必然的。
阿里巴巴在此前就已经先后投资了百世、圆通、中通、申通等四家快递行业领头公司,如果再收购韵达股票,那么离统领中国快递行业,将下单、派送协同进行的那天就不远了,在电商这一行几乎就没有了竞争对手。
我觉得它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快递网络,但是他的手伸的太长了,一旦让他做成功了,那么就会导致行业的垄断,对消费者而言还是不好的
阿里巴巴不是想要统领快递行业,而是想拓展阿里商业帝国的版图。一、我国的快递行业中,邮政的地位永远无法撼动。我国国营企业邮政快递,应该是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虽然在三通一达成立之后,非常多人吐槽它速度慢、服务怠慢。但随着邮政快递内部改革,很快就高效率地更上时代发展,现在最远的地方只有邮政能抵达,给那些边远的地区送去同江浙沪一样的网购体验;最后一公里只有邮政能做到,无论山区农村,它都无条件送达消费者手中,这种不计成本的运输服务,是那些商业化的快递公司无法做到的,比如现阶段的丰巢新闻,就足以展现商业快递公司的唯利是图,那份快递员必须将东西送至对方手中的初心早已不见了。邮政的业务类型有很多,速度不能再成为诟病它的理由。所以,就算阿里收购那么多快递公司,也不能成为我国快递行业的统领者,因为国营快递企业“不计成本为民服务”的宗旨是商业快递公司永远无法做到的,即便它们“人多势众”。二、收购快递公司是在变相改变菜鸟联盟的本质属性。阿里巴巴收购快递行业的初衷是想要菜鸟联盟改名换姓,让它成为阿里私家驿站。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站取得巨大营业利润后,为了提高用户的快递服务质量,就构建了由各大物流公司组成的菜鸟联盟,包括申通、韵达、百世、邮政等等,根据网购用户不同的地址,自动选择最好的快递公司。不得不说,有了菜鸟联盟的统一调度,实现了阿里巴巴和各大快递公司收益的双赢。但是问题也逐渐暴露,菜鸟联盟中有些服务不好的快递公司毫无意外地受到了冷落,因此在一些调度上不服从,矛盾一触即发。阿里巴巴干脆蚕食快递公司们的股份,只要阿里巴巴成为他们最大的股东,便能让矛盾消失。阿里巴巴除了邮政快递的股份权益动不了,对申通、韵达都下了“毒手”,不久将来,菜鸟联盟可能成为“菜鸟阿里”了。三、快递永远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命脉,阿里想要彻底掌控它。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之前就说过,快递将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建立了“京东物流”,现在的京东物流好评如潮,还能接下除去京东平台的商业快递之外的快递业务,为京东开创了一条另类的盈利渠道。阿里巴巴没有花大力气开垦物流通道,而是假借独营快递公司之手,想要靠钱去打造更好的快递模式。当它抓住快递命脉,就能肆无忌惮扩张它的商业版图,这才是阿里巴巴收购快递公司的最本质的目标。
其实阿里巴巴收购一家快递公司,并不能说是他想统领中国快递行业,而是从整体上来考虑阿里巴巴对于快递公司的使用或者运作应该是颇有心得的,站在战略的高度,阿里巴巴可能综合考虑过收购快递公司的可行性,所以他们最终决定收购一家快递公司来进军快递行业,那么对于阿里巴巴收购快递公司的具体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有以下几种:1、对接网上商城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起家于网络商城,从阿里巴巴批发网再到淘宝网,再到天猫商城,这一系列的网购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购物方式的认知,更方便了我们购物的行为,那么我们从网上购物之后,大多数都是由快递公司把我们购买的商品通过快递的形式递送到我们的手上,但是对于这么大的网络商城,阿里巴巴之前从来没有过一家快递公司,这次他收购了快递的公司,很有可能是对接自家的网络商城。2、大势所趋虽然现在的快递行业已经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了,很多人甚至觉得快递行业有可能已经到了瓶颈期,但是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大数据系统也是非常先进的,他们很有可能从大数据当中得到了相关快递行业发展的趋势认知,觉得快递发展还有很大很长足的空间,因此在仔细思考之后,决定收购了这家快递公司进行发展。3、与竞争对手平衡最后一点原因可能是为了与竞争对手平衡,我们都知道,虽然阿里巴巴靠着网络商城起家的,但是随后起家的几个大型网络商城也比较多,比如说京东商城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竞争对手,而京东旗下就有属于自己的京东快递,这个时候如果阿里巴巴没有自己的快递公司的话,会显得与竞争对手不平衡,所以收购一家快递公司也是必然的。
阿里巴巴在此前就已经先后投资了百世、圆通、中通、申通等四家快递行业领头公司,如果再收购韵达股票,那么离统领中国快递行业,将下单、派送协同进行的那天就不远了,在电商这一行几乎就没有了竞争对手。
我觉得它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快递网络,但是他的手伸的太长了,一旦让他做成功了,那么就会导致行业的垄断,对消费者而言还是不好的

原来如此:为什么阿里投资的公司下场都不好?
为什么阿里投资的独角兽都慢慢掉队了? 从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以后,人们就发现了这问题,阿里开始了大量的投资,任何有苗头的创业公司都几乎有他们的身影,但是一段时间后这些公司的结局又往往不是很好。一直以来市场上大家都在琢磨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很多前赴后继的案例: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优酷土豆逐渐掉队了,现在明显跟不上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虾米音乐逐渐淡出主流甚至关闭,2021年2月5日消息,虾米音乐正式宣布关停,目前进入虾米音乐APP页面只剩停服公告、资产处理及退款申请等选项。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饿了么营收连美团的一个零头都不到了。阿里巴巴收购UC浏览器,UC逐渐被人遗忘了。阿里巴巴收购天天动听,天天动听关停了。阿里巴巴收购ofo小黄车,小黄车破产了。现在排队退款的等要等到3000年后-----假如到时候他还有钱退款的话。阿里巴巴收购苏宁易购,苏宁易购被爆卖身了...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抛出了148亿元的股权转让方案,引入深国际及鲲鹏资本,以后老板就换人了。对比马化腾的投资,目前已经投资的861家企业,其中70多家已经上市,超过16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包括京东美团拼多多这些明星企业,投资获得超额回报。那既然大家都看出问题了,为什么阿里没反应过来呢?因为它根本不在乎!马云的投资布局,一切都是为了给电商引流你看他的投资列表,都是互联网每个时代的网红企业对于阿里来说,他们都是用来给电商流量补血的工具人,视频网站火的时候,用优土来补血;音乐火爆的时候用虾米、天天动听来补血外卖火的时候正是阿里开始电商新零售的时候,饿了么正好用来推广支付宝下线和新零售配送。小黄车OFO也是因为移动支付频次高,正是支付宝用来对抗微信支付的摩拜单车的好法宝。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辅助自己的主业,所以阿里投资的企业最后结果都不太好,但是阿里嫡系的部队却战斗力越来越强悍。

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为何一个个倒下了?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双城记》开篇写过这样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都在奔向与其相反的地方。”当我们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充满矛盾。前半句都是美好的,后而半句都是糟糕的。那么,他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语句来开始呢?因为他想表达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如果我们把他一百多年前说过的话放到现在来看,同样适合这个时代。 我们现在,也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也是处在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个年代有它的好,也有它的坏;有让我们庆幸的地方,也有让我们悲观的地方。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和品牌到底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所有企业值得思考的大命题。01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到来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关门歇业的消息不断地传出来,很多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特别乐观。比如:国外的东芝、乐天、尼康和家乐福,本土的新飞、夏利、达芙妮、大润发等,基本上是关门歇业了。那么,为什么这些曾经非常辉煌的企业都一个一个倒下了?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也想找出答案,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比如: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的总裁说“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却输了 ”;大润发被阿里收购的时候,其总经理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赢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呢?因为,大部分企业是被时代淘汰的,而由此见证的是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02新老基因的差距目前,还有一部分企业仍然活着,那它会不会代表未来?准确的回答: 现在活着,并不代表未来。那么,未来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企业呢?我们通过研究以后发现,未来应该是属于新基因企业。那问题就来了,新基因企业到底是什么?新基因企业和老基因企业有什么区别?我们总结出四点:首先,观念不同。在思想观念上,我们现在所处的商业环境,实际上并不乐观。前一段时间的假疫苗事件,就是证明。其实,在我们周围,高达90%甚至95%的企业,都是属于老基因企业,他们思想就是利己主义,商人思维。认为“只要赚钱,干什么都行”。那么,新老基因企业在思想观念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到, 新基因企业更加强调利他主义,共享思维。老基因企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KPI怎么样?”KPI就是老基因企业的全部,也是他们员工的全部。而 新基因企业谈的更多的话是“我如何提高客户的幸福感”。它们对“极致”的理解也不一样。老基因企业是“因为赚钱,所以极致”,而 新基因企业则“因为亲人,所以极致”。它们对企业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老基因企业认为“企业就是工厂”,“设备、技术,再加上钱就企业的全部”。但是, 新基因企业则认为“企业是一个平台”,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平台+个人”,“平台+资源”,“平台+平台”。那么,它们又怎么看待“品牌”呢?老基因企业认为“企业做不大,怎么做品牌?”但是, 新基因企业则认为“不做品牌,怎么做大?” ,正好是相反的。这种观念的差距,对企业发展影响还是巨大的。今天,我就举两个品牌,第一个品牌是大名鼎鼎的索尼,第二个是国内的品牌极米。按理说它俩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索尼比极米大很多,但为什么用这两个举例呢?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索尼更像一个老兵企业,而极米更像一个新基因企业。这些年,索尼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业绩下滑,新品类的开创也不是特别顺利。为什么索尼会衰落?是因为缺钱、缺技术、缺人才和却渠道吗?都不是。 索尼衰落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观念问题,观念问题的背后是管理问题。索尼即将死就死在它的全球最具严格的KPI考核制度。如果你因为KPI而选择的一家企业的话,索尼确实是全球做的最好的,几乎无人能超越。但是,正是因为它们所谓的严格的KPI考核制度,把索尼拉向了衰落的道路。当我们打开索尼的官网的时候,他们还在谈论4K电视、液晶电视这些老品类,在老品类里面修修补补推出一些新产品。但是,我们再看极米的时候会发现,它推出的可不是4K电视,而是激光电视。激光电视是没有屏幕的电视。极米的电视就像一个机顶盒那么大,放在一个墙角,就能把整个画面直接投到墙上。即便是在白天,墙上投出来的激光电视的效果跟传统电视一模一样。大家可以思考以下,极米已经把激光电视研究到这个地步,并且已经上市了。而索尼现在还在主推4K电视,正常吗?应该来讲,激光电视在全球第一个在索尼诞生才对呀?!其次,产品不同。新基因企业比较注重品类创新,而且所做的市场大多都是小众市场。 而老基因企业,更喜欢大众市场,品类上不太注重创新,愿意在老品类里修修补补推出一些优化的产品。在我看来,宝洁可能更像是一个老基因企业。因为,过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宝洁公司没有开发过一个新品类,这一点确实是让人不可思议。这么大的集团,人才济济,为什么长达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开发出一个新品类?这真的令人无法想象。第三,模式不同。新基因企业的模式会更加的新颖,甚至会颠覆传统,打破行规,而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化发展。我们在这里谈两个大品牌,一个是微软,另一个是亚马逊。微软曾经也是新基因企业,它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Windows系统,把以前的MSDOS彻底颠覆,就引领了新的PC时代。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革命的到来,微软却步步落后。首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比谷歌晚了一步,后来虽然推出了WP系统,但是这个操作系统和安卓比,应用方面差了很多,和苹果的IOS系统也没法比。不过,这可以原谅,因为谁都会犯错误的时候。但是,无法原谅的是,微软竟然把下一个操作系统也拱手让给别人了。那就是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相比之下,亚马逊在这一块赶上了。亚马逊,这些年的创新举动令人敬佩。它们不仅开启了全球第一个无人超市,现在还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这本该是微软干的事情,现在却洛在了亚马逊手里。毋庸置疑,未来的汽车市场就是电动车的天下,而电动车背后就意味着智能汽车。对智能汽车而言,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意味着,亚马逊将会成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老大。这个价值何等巨大?难以想象!如果对未来做一个预测的话,将来超过苹果市值的公司很有可能是亚马逊。因为,亚马逊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敢于创新,敢于颠覆传统,已经走在了微软的前面,甚至可能走在了苹果的前面。所以,在我们的认知里,亚马逊就是一个新基因企业。第四,机制不同。新老基因企业,在机制上也有所不同。 新基因企业反应灵敏,行动有效。而老基因企业机制僵硬,反应迟钝。我们举个例子,格力和小米。前几年,从“董雷”的豪赌开始,它们两个企业就一直在掐架,没消停过。豪赌开始不久,格力就先推出了手机,本想抢一下小米的份额,但是遗憾的是格力手机上市后,效果并不好。现在,小米做空调,准备抢格力的份额。小米的空调能不能抢到格力的市场呢?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有一句话叫 “好空调,格力造” ,但是我们觉得 “新空调,小米造” 。小米的空调新在什么地方呢?小米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智能空调。虽然讲的是互联网空调,实际上就是智能空调,它的开启和关闭全部是语音控制,好多功能也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完全智能化。那么,为什么我认为小米能够抢到格力的市场?是因为小米走在了格力的前面,开创了智能空调的先河。小米这么多年建立的一个认知是非常有杀伤力的,那就是“高性价比”。空调的价格大家也都可以查到,只售2000块钱。一部好空调,又是智能空调,只有2000元。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手去买的。所以,格力手机未必能抢得动小米手机的市场,但是小米空调很有可能抢得动格力空调的市场。按理说,智能空调或者互联网空调,应该是出自格力才对。但是,为什么格力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小米呢?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格力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对慢一些,它走在了小米的后面。如果从这一点来评价,格力更像是老基因企业,而小米更像是新基因企业。03未来属于新基因企业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你是老基因企业,还是新基因企业,其实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新基因企业不再创新,也会沦落为老基因企业。20年前,微软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30年前,索尼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50年前,宝洁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他们现在都沦落为老基因企业。同理来说,老基因企业只要敢于创新,也可以变成新基因企业。因为,企业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海尔,我认为它现在已经变成了新基因企业。它把整个公司改造以后,把公司拆分成2000多家小公司,每一个小公司都是独立作战体,大家合起来就是强大的联合舰队。我觉得这样机制下的海尔,它就是一个新基因企业。 基因一旦改变,命运随之改变,基因不能改变,那将厄运连连。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一定要改变基因。

阿里224亿投资大润发母公司,是搞死实业的前奏吗?
其实阿里投资实业,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了,最近两年,阿里和京东都一直在收购线下超市,布局线下产业,所以投资阿里入股大润发母公司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题目说,阿里入资大润发是不是搞死实业的前奏,其实完全不是,这恰恰说明了实体行业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最近几年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在线上的利润增长速度都很快,但是线上总会饱和,一旦逐渐饱和之后,增长速度放慢,公司的市值和股票其实都会收到影响,二来是为了公司的发展总要考虑新的业务,所以线下超市还是一块值得开发的瑰地,至于所谓的新零售,我个人的理解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不算太新的概念, 至少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无人超市,线下支付等等都还没有跳出这个概念,只能说在原本的线下零售的基础之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奏,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支出,成本减少了很多。话说回来,其实这也是个跑马圈地的活动,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陆续和线下商家合作,阿里入股大润发就是其中一个环节,也是早点布局,提升自己的护城河,然后提高支付宝线下支付的占比。新零售的本质现在还没太看出来,但是实业是死不了的,实业需要的是完善自己和发展,积极和互联网拥抱,大家为什么选择网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网上款式比较多,价格比店里便宜,因为网上店铺的成本低,中间很多经销商环节都可以去掉,但是举个例子说下优衣库,线上和线下店铺价格相同,所以它们线下店人一直很多,但是到了双十一这类活动的时候,线上也是实打实的降价,所以双十一的时候,优衣库的线上销量额也是非常高,所以实业不会死,但是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才能活下来。
“双11”刚过,阿里又放大招。今天(11月20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投入约224亿港币(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电商即将消失,新零售即将来临!”马云推出的新零售则是线上和线下的巧妙融合,这一举措正是阿里巴巴扩展全新零售版图的重要一步。阿里选择与高鑫零售合作,具有战略意义。高鑫零售是国内领先的卖场和超市运营商,它运营的品牌包括欧尚、大润发,覆盖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446家大卖场主要分布于三四线城市。这和阿里巴巴渗透到农村城市的思路不谋而合。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说:“高鑫零售是国内最大的商超卖场运营者,也是中西方零售业集大成者。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意味着零售业将实现以条形码扫描为代表的 IT 时代向以大数据和线上线下融合为代表的 DT 时代跃迁,这在全球商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鑫零售也表示愿意与阿里合作,毕竟随着电商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零售实体店销售额日渐下滑,客流量减少,大量的实体店面临转型升级,能与线上巨头联手,也能给自己的传统模式注入新鲜血液,转变经营思路,打开全新局面。阿里从线上转战到线下,马云早有布局,他曾表示电商的繁荣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的高度,难以超越,唯有打通线下的实体渠道才能正真地将新零售做大做强。线下零售虽然成本高,经营模式传统老旧,但是,它能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给予消费者真实的感受。而线上零售优势很明显,销售渠道广,能够节约大量的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对于商品质量的管控比较困难,消费者不能用手真实地去触摸和感受到商品,在消费体验中很难提升满意度。阿里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悄然从线上到线下展开融合,早年已经与苏宁、百联等线下巨头合作。在今年,阿里又推出了24小时的无人超市,开展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全新尝试。相信此次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抢钱联手,势必在零售行业再次刮起一轮全新的洗牌风潮。在未来的零售行业里,唯有将线上和线下高度融合的零售企业才能鹤立鸡群,利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周到的服务,用更高、更快捷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任何时候,实业都不会被搞死。因为这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需求,电商的运行也需要依靠实业,没有实业,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电商也就失去了根基,只能够说,电商的存在会促进实业的发展,并且让实业的发展更加快捷,更加便捷,不断的推动实业的产能转型和产品结构转型,让他们越来越习惯以快制快的市场节奏。因此,阿里投资大润发母公司,不仅不会搞死实业,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实业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策略,应当是在不断的促进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互联,阿里巴巴此前的几个大动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要做得,就是将虚拟和现实打通,促进阿里巴巴的全面升级,同时促进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将零售和制造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不仅是阿里的重要一步,也是传统实业的重要一步,如果结合的好,很有可能会让整个实业都发生质变。同时阿里巴巴的大举入侵实业,也会推动传统实业的产能升级,不思进取,不知通便,无法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发展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而剩下的,都会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带动行业转型的优质企业。传统实业必将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第一人微信公众号【白小白在线】id:bxblady
双11的热力还没有过,阿里便趁热打铁,宣布在大润发持股36.16%。这背后到底是在玩什么逻辑,这是不是实业的丧钟?滚叔的结论是:实业不会死,反而是会借助现在的大数据玩法获得重生!从这次消息的发布看来,阿里的决策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将大数据和实体零售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完成“人、货、场”的重构和升级。其实在阿里的手上有好几张可以玩的牌,就是数字化,现代物流和消费者个性化体验,这样的组合可以完成非常多新的实体零售常态!阿里的野心就是打造世界级购物体验,让线上线下强强联手,更好的为全中国数亿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其实,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了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让他们有了更多很广泛的需求。实体业零售业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如果破局,让实体业再次实现增长是很多业界大佬们都在思考的问题。所以这次线下的大佬和线上的大佬们的合作就是让价格协同,让服务协同,提供更好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来满足人们越来越追求的高品质生活和消费体验。滚叔觉得,现在结合互联网做的试验都是在提振线下实体的业绩,因为线下的玩法始终没有能够更好的触及消费者,这一次阿里和大润发的联合,势必会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试验,让实体从新重振雄风。
11 月 20 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Auchan Retail S.A.(欧尚零售)、润泰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将投入约 224 亿港币(约 28.8 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根据业务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同意提供包括以下各项在内的服务,作为其向高鑫零售营运的店铺提供其淘宝到家服务的一部分︰(1)欧尚中国及大润发中国经营的店铺批准使用其业务模式及网上平台;(2)分享数据;(3)综合系统及 POS 硬体。从今年马云提出新零售以来,电商企业进军线下已经变得势无可挡,原先对于普通实体企业来说还有一个最后的护城墙这就是线下最后一公里,大家的生活大件可以在电商上解决,但是类似于一瓶水,一袋盐,一系生活零碎物品的需求往往还是由最后一公里的商店来解决的。甚至有人说无论电商发展的多么发达,在小区里面的夫妻店也是会长期存在的,因为这种手边需求或者一公里需求成为了电商和实体店最后的界限或者护城河,然而对于马云们来说这个也是他们最需要攻克的。电商的弱势在于其没有实体的网点,然而电商没有但是连锁超市或者卖场有啊,不仅有还有满足大多数家庭日常紧急使用的生活用品,所以拿下大型卖场和连锁便利店就成为了马云们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很显然马云已经出动了,拿下大润发、欧尚只是一个起点,当马云正式进军线下的时候,实体店的确已经无险可守了。你觉得马云们会怎么颠覆实体店?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经济视角观天下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双11”刚过,阿里又放大招。今天(11月20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投入约224亿港币(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电商即将消失,新零售即将来临!”马云推出的新零售则是线上和线下的巧妙融合,这一举措正是阿里巴巴扩展全新零售版图的重要一步。阿里选择与高鑫零售合作,具有战略意义。高鑫零售是国内领先的卖场和超市运营商,它运营的品牌包括欧尚、大润发,覆盖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446家大卖场主要分布于三四线城市。这和阿里巴巴渗透到农村城市的思路不谋而合。阿里巴巴集团 CEO 张勇说:“高鑫零售是国内最大的商超卖场运营者,也是中西方零售业集大成者。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意味着零售业将实现以条形码扫描为代表的 IT 时代向以大数据和线上线下融合为代表的 DT 时代跃迁,这在全球商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鑫零售也表示愿意与阿里合作,毕竟随着电商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零售实体店销售额日渐下滑,客流量减少,大量的实体店面临转型升级,能与线上巨头联手,也能给自己的传统模式注入新鲜血液,转变经营思路,打开全新局面。阿里从线上转战到线下,马云早有布局,他曾表示电商的繁荣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的高度,难以超越,唯有打通线下的实体渠道才能正真地将新零售做大做强。线下零售虽然成本高,经营模式传统老旧,但是,它能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给予消费者真实的感受。而线上零售优势很明显,销售渠道广,能够节约大量的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对于商品质量的管控比较困难,消费者不能用手真实地去触摸和感受到商品,在消费体验中很难提升满意度。阿里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悄然从线上到线下展开融合,早年已经与苏宁、百联等线下巨头合作。在今年,阿里又推出了24小时的无人超市,开展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全新尝试。相信此次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抢钱联手,势必在零售行业再次刮起一轮全新的洗牌风潮。在未来的零售行业里,唯有将线上和线下高度融合的零售企业才能鹤立鸡群,利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更周到的服务,用更高、更快捷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任何时候,实业都不会被搞死。因为这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需求,电商的运行也需要依靠实业,没有实业,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电商也就失去了根基,只能够说,电商的存在会促进实业的发展,并且让实业的发展更加快捷,更加便捷,不断的推动实业的产能转型和产品结构转型,让他们越来越习惯以快制快的市场节奏。因此,阿里投资大润发母公司,不仅不会搞死实业,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实业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策略,应当是在不断的促进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互联,阿里巴巴此前的几个大动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要做得,就是将虚拟和现实打通,促进阿里巴巴的全面升级,同时促进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将零售和制造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不仅是阿里的重要一步,也是传统实业的重要一步,如果结合的好,很有可能会让整个实业都发生质变。同时阿里巴巴的大举入侵实业,也会推动传统实业的产能升级,不思进取,不知通便,无法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发展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而剩下的,都会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带动行业转型的优质企业。传统实业必将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第一人微信公众号【白小白在线】id:bxblady
双11的热力还没有过,阿里便趁热打铁,宣布在大润发持股36.16%。这背后到底是在玩什么逻辑,这是不是实业的丧钟?滚叔的结论是:实业不会死,反而是会借助现在的大数据玩法获得重生!从这次消息的发布看来,阿里的决策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通过将大数据和实体零售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完成“人、货、场”的重构和升级。其实在阿里的手上有好几张可以玩的牌,就是数字化,现代物流和消费者个性化体验,这样的组合可以完成非常多新的实体零售常态!阿里的野心就是打造世界级购物体验,让线上线下强强联手,更好的为全中国数亿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其实,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了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让他们有了更多很广泛的需求。实体业零售业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如果破局,让实体业再次实现增长是很多业界大佬们都在思考的问题。所以这次线下的大佬和线上的大佬们的合作就是让价格协同,让服务协同,提供更好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来满足人们越来越追求的高品质生活和消费体验。滚叔觉得,现在结合互联网做的试验都是在提振线下实体的业绩,因为线下的玩法始终没有能够更好的触及消费者,这一次阿里和大润发的联合,势必会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试验,让实体从新重振雄风。
11 月 20 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Auchan Retail S.A.(欧尚零售)、润泰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将投入约 224 亿港币(约 28.8 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根据业务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同意提供包括以下各项在内的服务,作为其向高鑫零售营运的店铺提供其淘宝到家服务的一部分︰(1)欧尚中国及大润发中国经营的店铺批准使用其业务模式及网上平台;(2)分享数据;(3)综合系统及 POS 硬体。从今年马云提出新零售以来,电商企业进军线下已经变得势无可挡,原先对于普通实体企业来说还有一个最后的护城墙这就是线下最后一公里,大家的生活大件可以在电商上解决,但是类似于一瓶水,一袋盐,一系生活零碎物品的需求往往还是由最后一公里的商店来解决的。甚至有人说无论电商发展的多么发达,在小区里面的夫妻店也是会长期存在的,因为这种手边需求或者一公里需求成为了电商和实体店最后的界限或者护城河,然而对于马云们来说这个也是他们最需要攻克的。电商的弱势在于其没有实体的网点,然而电商没有但是连锁超市或者卖场有啊,不仅有还有满足大多数家庭日常紧急使用的生活用品,所以拿下大型卖场和连锁便利店就成为了马云们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很显然马云已经出动了,拿下大润发、欧尚只是一个起点,当马云正式进军线下的时候,实体店的确已经无险可守了。你觉得马云们会怎么颠覆实体店?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经济视角观天下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