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营销 >

如何运用互联网营销农业产品?

栏目:营销   时间:2019-05-29 14:38


如何运用互联网营销农业产品?
[ 标签:营销农业产品 ]

  • 全部评论(3
  • 1楼
    詹利平孺子牛 2019-05-29 16:08:10

    首先万变不离其宗。第一,农业产品应该基于正常时季规律,不能做夸季生产,不然就不叫农产品,也不能大棚生产,不然你到城市去呗,自叫城业产品了嘛。


    第二,农业产品应该提现其最根本的优秀本质——原生态、健康、味道,不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逢年过节回家之时有没有发现,就是青菜都是自家田里种的香甜,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本着这是种给自己吃的,不要打农药,不要施化肥,自家的粪啊尿啊别倒了,这些才是最好的,所以农业本质是从生产载体(土地)的保养,产品肥料的施用和标准,当然后面的产品的包装(包装要提现原生态,保鲜和便携运输性)和运输也很重要。

    第三,是怎样激励和保持饲植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如给自己家煮菜给自己吃的那种积极性和责任心,这很重要,切记不是每个人都向你那样把钱看的很重,说句土话——话你知,老子一个不高兴还就不屌你了。懂意思吧?

    第四,互联网+,你把以上的每一节都精妙展现出来,还愁不行么?


  • 2楼
    潮流影视 2019-05-29 15:38:10

    农业互联网+在网络上的话题无数,但真正成功的又有多少,在整个互联网里困难重重,所有必须得先适应现状才能解决问题。





    学会接受

    ,这是农产品行业里要先学会的技能

    现实有很多和期望不一样的地方,就像人人都去弄互联网却花费精力下去没有一点起色。

    这不是一个消极的心态,而是勇敢面对的一种精神,只有接受现在的困难,原地去解决,不要冲的太猛就会发现慢慢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举个例子:老王的芒果在互联网上寻找经销商,然后经销商向终端用户推广,而终端用户却对老王的芒果购买量很低,可以理解,在品牌化的今天,芒果进了百果园的货品里,而终端用户只知道百果园的芒果而不知这是老王的芒果。

    老王在利用互联网把终端用户集合起来类似于做百果园的粉丝社群,而老王遇到的困难就是终端用户只认知品牌,他们只知道百果园不知道老王,即使聚在了一起那接下来如何做,这些粉丝有哪些共性,属性与需求分别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对老王来说很难找到答案最终辛辛苦苦建立的社群就这样死掉,老王断定互联网这条路行不通。




    老王所需要的就是接受现状,没有品牌,就需要去学习社群、用户运营,了解如何判断用户需求,对用户兴趣共性进行细分运营后,成功的几率就会变高。


  • 3楼
    高校新鲜事儿 2019-05-29 15:08:10

    谢邀


    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方法和案例

    现在很多人看好农业这块市场,都想着“互联网+”,当然农民也急需要互联网化。创业有做农业社交,做农民信贷等等,做农业社交不能真正连接农民,结果就是数据造假;信贷贷出去容易,却收不回来。可以说农业这个另成体系,自生自灭的产业,有了互联网公司的加入,都想着几万亿的市场,也变得混乱起来。但是,都知道,农民的钱是最难赚的,都不了解农民,光讲互联网是没用的。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历史大概二十几年,起初主要发展地方在城市范围,当农村互联网在当下开始盛行的时候,需要客观地分析一下城市互联网和农村互联网之间的不同。

    农村互联网与城市互联网的区别




    农村互联网面向整体农村人群,农村人群具有整体人口基数大,人口分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小,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低等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所设计的互联网产品其代表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不同。

    农村互联网的需求




    农村互联网面向用户群体是农村范围内的用户,其大部分人口基数是种植农户,针对种植农户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生活消费品类和生产资料类。

    1、生活部分:

    目前生活消费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里村淘,京东下乡等。其面向用户主要围绕农户的基本生活部分,衣食住行几个维度进行切入。农村生活这几个部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对互联网的需求体现。

    2、生产部分:

    农户最依赖的是其耕种和生产的能力,这部分直接决定农户的生活水平,在现有阶段,农户的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差,可支配和控制能力低,很多维度直接导致农户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① 农资

    农资的好坏直接决定农作物的产能,农户目前对于优质农资的需求从原有的图便宜已经转换为需要高品质的农资,农户对种植过程中农资的使用渐渐提高到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品质,价格优惠的农资产品在当前农业生产部分有较强的需求点。




    ② 农技

    农民更需要农业种植技术,农民很难通过自学来实现,所以就需要具体的农业指导。而在长年的种植习惯下,由于农田受气候、虫害的影响非常大,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很低的,而且他们宁可少收入,也不愿意轻易去改造农田,承担更大的风险。 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外现代农业在农技部分都有较大投入,美国平均每个洲有1200名农技师,每个县有4000名农技师,而且其60%都是硕士学历以上,中国14%的农民,其农技服务人员只有不到1%,相比较美国2%的农民,其农技服务人员占全国18%人口,农技需求对比有较大差距,这部分也即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③ 农业信息

    农民需要农业信息,但基于农民的素质和条件限制,农民只是被动的从电视或村政府获得信息,农民没有主动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因为很多农民还不会用互联网来查询咨讯。

    ④ 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销售情况直接决定了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但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留在农民手中无法销售出去,就算很低的价格也没人要,所以很多农民,并不敢大量的种植一种东西,常常都是一样一点,这样不至于太惨,但是这样也就无法赚到钱,农民更需要互联网能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

    现阶段的农村市场,潜力大、涉及范围广、农民痛点多且分散,很多农业互联网企业无法准确找到切入点,得不到农业人群的认可,造成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通过对近期在农业圈中出现的“沃种植”现象的分析,笔者对农民需要什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农业社交软件“沃种植”同时抓住了种植者、农资人、农技人三个农业人群的痛点,从种植技术难题、种植成果分享交流、农产品销售到拓宽农业人脉、扩大农资销售范围以及普及农业种植技术、链接农业产业资源等方面切实的解决了农业人群普遍遇到的难题。由此看来,“沃种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只有深入了解农业人群需求,才能做出农业人群认可的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农村一定有广阔的未来,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也急需融入互联网的力量,农村固有的圈子意识和熟人经济更是给了互联网行业做口碑营销的天然土壤,信息获取的不便利和不易改变认知的文化生态更是给了先入为主的企业建立根据地的信心。未来很美好,市场空间也很大,互联网+农村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