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淘宝 >
阿里巴巴被罚真实原因(阿里巴巴的销量是真实的吗)
栏目:淘宝 时间:2023-08-18 06:23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这其中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主要原因是阿里巴巴犯了我国的《反垄断法》,已经严重触及到了法律,并且扰乱了我国的经济市场,所以才会被罚了182.28亿元。该文件称,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提出“二选一”的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平台开店或参与促销活动。这种“二选一”的要求,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商家的噩梦。由于购物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导致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向平台商家提出,在“双十一”、“618”等大型活动期间,商家只能参与一个平台的活动。如果商家一旦被查出同时参与其他平台的活动,将被取消开店资格,并被退场。很多商家在“二选一”的情况下,都不得不放弃其它的平台。所以很多商家不得不放弃参与其他平台活动的权利,权衡利弊后选择阿里巴巴平台。这种行为已经被其他平台投诉过,很多商家也有很多投诉,因为不管哪个平台被抛弃,其性能都是打五折的。其次,阿里巴巴的行为也破坏了市场发展的秩序,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不惜牺牲商家利益,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对手利益。阿里巴巴已经表示会做出整改针对这一处罚,阿里巴巴官方回应称将坚决执行处罚,并承诺整改。那么,至于他们将如何运作,能否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利益,就取决于他们具体的整改措施。阿里巴巴用自己的努力推动了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帮助了很多中小卖家。但是现在平台上更多的政策偏向大卖家,似乎忘记了当时的初衷。希望阿里巴巴能把大中小卖家都想一遍,给他们政策支持。阿里巴巴这次的惩罚是自作自受作为消费者,我觉得阿里巴巴的行为真的不合适。为了选择更多的财富破坏了市场的良性竞争,这样使用平台的商家肯定不好。阿里巴巴侵犯了这些商家的选择权,这些商家因为阿里巴巴在购物软件上的市场份额而被迫放弃在其他平台上盈利的空间。作为消费者,我会因为一些商家的存在而被迫选择阿里巴巴的产品。总之,希望阿里巴巴经过这次的教训,能够让他们想到他们创业的初衷,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存在着市场垄断的行为,而且这种垄断的行为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没有依法经营,所以最后被罚款。
因为阿里巴巴搞垄断,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获取了不正当竞争优势,导致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后来证据确凿被罚款。
因为阿里巴巴想要垄断整个市场,违反了反垄断法,所以遭到了一定的惩罚,希望阿里巴巴在以后可以合法经营。
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他们有垄断市场的嫌疑所以被相关的部门进行了罚款。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存在着市场垄断的行为,而且这种垄断的行为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没有依法经营,所以最后被罚款。
因为阿里巴巴搞垄断,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获取了不正当竞争优势,导致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后来证据确凿被罚款。
因为阿里巴巴想要垄断整个市场,违反了反垄断法,所以遭到了一定的惩罚,希望阿里巴巴在以后可以合法经营。
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他们有垄断市场的嫌疑所以被相关的部门进行了罚款。

阿里被罚182亿,一直是令人向往公司的它为何突然被罚款了?
因为阿里涉及到了一些互联网垄断的事情,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反垄断,当这些巨头企业实行垄断的时候,其实并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要重点谈一下垄断和反垄断,因为目前很多行业里面已经出现了巨头公司,当这样的公司成长起来以后,其实并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对这些企业没有约束的话,那么这些企业就会进行所谓的垄断行为。阿里被罚了182亿元。这个罚单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价罚单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公司受过如此严重的罚单,阿里巴巴因为垄断的问题被开出了史上最大的罚单,价值已经达到了182亿元。也正是因为阿里巴巴的垄断问题,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纠正自己的行为,避免像阿里一样因为垄断被处罚。阿里涉嫌互联网垄断。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阿里目前是非常大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当中,基本上只有阿里和腾讯两家巨头,两大巨头对于行业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当阿里做出垄断行为的时候,这并不利于整体行业的发展。以后对于垄断行为的监管会更加严格。我们要知道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企业就会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吸收资源,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而言,如果大公司进行垄断行为的话,小公司基本上就会处在资源严重匮乏的状态,很有可能因为发展的问题而被迫夭折。我们一直提倡公平竞争和良性竞争,垄断的行为一定会受到严格管制,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反垄断标准设定出来!
因为它出现了一些违规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价格卖的是特别昂贵的,根本就没有保护大家的权益,所以才会被罚。
可能是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把客户利益给占领了,这样也就会造成这样不好的后果,特别的严重吧。
阿里巴巴被处罚的原因是涉嫌二选一的垄断,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对阿里巴巴的涉嫌二选一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罚,简单说就是商家只能在阿里巴巴平台进行销售,如果去了其他平台,阿里就不让消费者搜索到该商品,这就涉嫌垄断销售了。
突然被罚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一些违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罚款了,而且他这个违规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表现,又没有相关的安全证明。
因为它出现了一些违规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价格卖的是特别昂贵的,根本就没有保护大家的权益,所以才会被罚。
可能是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把客户利益给占领了,这样也就会造成这样不好的后果,特别的严重吧。
阿里巴巴被处罚的原因是涉嫌二选一的垄断,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对阿里巴巴的涉嫌二选一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罚,简单说就是商家只能在阿里巴巴平台进行销售,如果去了其他平台,阿里就不让消费者搜索到该商品,这就涉嫌垄断销售了。
突然被罚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一些违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罚款了,而且他这个违规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表现,又没有相关的安全证明。

阿里腾讯为什么又被罚?
阿里腾讯被罚的原因是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处罚,虽然是“又”被罚了,但是跟之前的罚款数额相比那简直是毛毛雨了。这次阿里腾讯被罚主要原因是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本来收购的时候你是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的,然后通过了你才可以进行收购,没通过那是不可以收购的,但是腾讯和阿里之前的收购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所以现在被抓到然后被罚款了。其实对于像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大企业来讲,收购其他公司那都是家常便饭,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收购能直接达成目的,是最简单粗暴的,并且作为互联网3巨头之二,两家企业都是有资本和实力这样做的,哪怕是被罚款。这次的罚款金额还是比较小的,50万元,对于这两家企业来讲真的很少了,但是至少表现出态度是什么样了,这次罚得少,但是下次肯定会严加处罚,所以也并不是一点效果没有的,最主要的是之前对于这些企业罚款确实也不轻了。之前阿里因为“二选一”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且不仅仅是阿里,其他平台也同样被罚了,而且阿里被罚了182个亿,那个罚款是真有一点疼,但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谁有钱谁说的算这个处罚也是非常对的,能够保障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而这次阿里的罚款还包括优酷土豆,这个平台那真是而是的回忆了,作为视频界的鼻祖,以前看视频那绝对是优酷和土豆,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其它平台,直到后来才有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各大APP的出现,才有了三雄战吕布的场面出现,而且互相竞争的也非常激烈,随着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其实也能看出三大巨头对视频领域的看重了,而事实也证明,决策确实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相关部门是不能允许随意收购的,因为如果有了新的赚钱项目就全都被这些巨头们收购了,那么我们只要消费的话,那么钱就会被这两家企业赚去,然后他们有钱了再去进行收购,这样其他人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相关部门肯定是不允许的。我们作为吃瓜群众,看看其实就可以了,因为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去管理的,罚多罚少也是有规定的,但是只要是罚肯定就是为了市场更好去考虑的。

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元原因
阿里巴巴被巨额罚款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实施垄断行为。 根据官方披露信息显示,阿里巴巴自2015年以来,因占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借助平台海量数据、规则以及技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了平台内商户在其他平台开店,实施了二选一的行为,阻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条例,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其实施了行政处罚,处以其上年度销售收入4%的罚款,合计182.28亿元。具体处罚理由如下:(一)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竞争。阿里巴巴限定平台内经营者只能与其进行交易,不能进驻其他竞争性平台或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展促销活动,直接削弱了其他竞争性平台与阿里巴巴进行公平竞争的能力和相关市场竞争程度,不当提高了潜在竞争者的市场进入壁垒,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二)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的利益。阿里巴巴有关行为直接限制了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商品的品牌内竞争,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利益。其一是损害了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其二是不当减损平台内经营者合法利益。其三是削弱了品牌内竞争程度。(三)阻碍资源优化配置,限制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阿里巴巴有关行为妨碍了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抑制了市场主体活力,限制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其一是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限制了平台内经营者多样化差异化创新经营。其三是抑制了市场主体活力,影响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四)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阿里巴巴有关行为限制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其一是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其二是限制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其三是从长远看会对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带来潜在损害。

看完这个万字处罚书,我整明白了阿里被罚182亿的原因
大家所关注的阿里巴巴反垄断案,在经过了 4 个多月的调查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了。就在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 182.28 亿元。这个罚款金额是按照《 反垄断法 》中所规定的根据销售额的 1-10 % 进行罚款所制定的。2019 年度阿里巴巴的中国境内销售额是 4557.12 亿元,其 4% 也就是 182.28 亿元。金额上,这次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行政处罚金额,在世界上也是第三高,仅次于欧盟对于谷歌 的两次罚款。但是绝对金额很多,相对金额却没多少,尤其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2020 年,阿里巴巴的现金结余有 3000 多亿元,180 亿的罚款,看起来是天价,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就是个毛毛雨啦。不过,在这个处罚决定公布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官网上公布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处罚决定书。出于好奇,我把这个一万多字的处罚决定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对咱们市场监管总局的工作人员的分析能力,调查能力由衷的佩服。在处罚决定书中,因为阿里巴巴注册地是开曼群岛,市场监管总局的相关人员首先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证明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而且还是网上购物平台。然后,重点来了。《 反垄断法 》针对的是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的企业,所以,市场监管总局必须要做的就是证明阿里巴巴具有支配地位。而阿里巴巴也知道这一点最关键,它提出了市场份额数据不统一,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单一平台依赖不高等等理由,来说明自己其实并没有支配地位。在阿里巴巴看来可能确实是这样,毕竟网购平台那么多,你怎么就说我阿里份额高呢?而且一个拼多多靠着微信链接就让淘宝疲于应对,京东又发展的挺好,可能在它们看来确实准入门槛不高吧。。。这么多品牌都在各个平台也开店,又怎么能说我都依赖我淘宝呢?但是,市场监管总局的人也不是傻子,直接拿出来了一大组数据来证明阿里巴巴的支配地位。首先是收入上,阿里巴巴从 2015 年 - 2019 年,每一年的收入都在全国 10 个网购平台合计的 70% 以上,而且从交易额上,虽然在逐年递减,但是也都在 60% 以上。接着,市场监管总局提出了两个指数,一个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还有一个是 CR4 指数。这两个指数简单来说就是来判断市场是否是寡头垄断的指数,第一个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1 的话是完全垄断,越接近 1,这个市场就越集中在单一企业。具体的算法就是讲市场占有率平方,然后对平方进行加总。这是计算公式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一般会把这个指数乘以 10000,方便计算,而电商平台这个指数一直都在 5000 以上,在 2015 年之前,甚至达到了 7400。可以说,是几乎完全被阿里巴巴垄断。另外一个 CR4 指数也类似,越接近 100,市场就越集中。这几年,网购平台都是 90 多。市场监管总局用这两个指数证明了阿里巴巴所在的网购平台市场确实是高度集中,然后又说明了阿里巴巴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地位上都有支配地位,实力雄厚。说实话,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笑的。第一次看到阿里巴巴说 “ 我不行,我没支配地位,我没有 ”。政府官员反而对阿里巴巴一顿狂吹 “ 你可以,你有支配地位,你行。”总有一种很荒谬的感觉。。。接下来,就是 “ 阿里巴巴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事实和依据 ” 了。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 “ 二选一 ” 事件了。市场监管总局根据 4 个多月的调查取证,证明了阿里巴巴确实存在 “ 二选一 ” 的问题。首先,阿里巴巴会书面和口头协议上禁止大品牌在多个电商平台开店。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已经在多个平台开店的企业,如果选择淘宝,阿里巴巴还会不让他们参加相关的促销活动。而且,如果你真的不听劝,头铁的参加平台的活动。阿里巴巴还会用各种手段来惩罚,从初级的减少活动资源,取消资格,到暗地里搜索降权,终止合作,应有尽有。说起来,京东在 2015 年双十一之前,就实名举报过淘宝,说他们强制让品牌方二选一;后来,拼多多崛起之后,在 2018 年之后,又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可以说,二选一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的 “ 杀手锏 ”。不过,这玩意成为杀手锏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因为阿里已经开始慌了。。。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也能看到,阿里的市场地位从 2015 年的绝对垄断已经开始逐年下滑了。一开始是防着京东,搞得东哥头疼的很,结果东哥还没防住,又来了个黄峥。拼多多起来之后,阿里巴巴原来那套打法已经跟不上趟了,拼多多在这左砍一刀,右砍一刀的,砍的阿里只能用 “ 二选一 ” 来当杀手锏。只是,现在,这个 “ 杀手锏 ” 终于给阿里巴巴招来了监管的处罚,以后恐怕也没有机会用了。在处罚决定的最后,监管部门还分析了一波阿里巴巴的垄断地位对市场环境有什么坏处,对消费者有什么坏处。总的来说就是垄断企业,搅乱市场,损害公平竞争,损害品牌自主权,损害消费者交易权。但是我觉得吧,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条其实应该是抑制了市场主体活力,影响平台经济创新发展。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要知道这些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带着创新来的,结果垄断之后,不想着创新,天天想着怎么守着自己的护城河,利用自己的流量来垄断市场。之前,它们甚至把手伸到了买菜上面,这些大公司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抢地盘,砸优惠,本来应该靠技术抢市场,结果全想着靠垄断地位,用资本和流量去抢市场份额。在阿里巴巴这个处罚决定出来之后,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在说 “ 谁是下一个。”比如说,这两天大家都很关心腾讯会不会被处罚。同样是拿着全国绝对市场的地位的 IM( 即时通讯 ),同样在软件中存在封禁其他平台链接的情况,看起来就非常的适合呀。但是,只是占据市场地位并不意味就要处罚,还是要看具体有没有利用垄断地位去支配市场。而如果说以后阿里的这次处罚会被作为行业标准,那么根据报告里的市场地位,腾讯现在的微信,这种禁止部分外站链接的行为可能也会被处罚。诶,这么看滴滴靠网约车,用大数据杀熟,搞价格歧视;饿了么,美团根据算法来弄收取不同的外卖费用。。。这不都有可能被罚吗?还有这好事?最后,我想说说,反垄断会改变什么?它改变最大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 “ 大企业这么做是错的。”以前在淘宝 “ 二选一 ” 的时候,我见过有人说 “ 这不一直这样吗?”微博发个淘宝的链接,都要在评论区的时候;微信聊个天都要把视频下载下来再发的时候。。。我也见过有人说 “ 一个地方就遵守一个地方的规则,这不一向如此吗?”一向如此,难道就对吗?时代在发展,也一直在变化,逐渐我们会意识到,大企业也必须意识到:这么做,是错的。2015 年,面对工商总局发出的指责淘宝假货多的白皮书时候,阿里巴巴的蔡崇信说。“ 我们认为,这份报告是有瑕疵的。”2020 年,面对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通知书的时候,阿里巴巴说:“ 对此处罚,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怎么着?大人,时代变了?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