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淘宝 >

2019双十一淘宝活动分析(2019年淘宝双十一)

栏目:淘宝   时间:2024-02-12 22:08

2019淘宝双十一满减规则

每满400元减50元,具体看每家店铺的情况,而且上不封顶,例:是满400减50,50元是优惠,买满800,则可减100元,以此类推,直至买家拥有的促销券使用完毕。预售定金付款后,买家可通过具体页面、积分等多途径来领取,以实际领到的为准,消费者可领取的优惠没有封顶的要求;   报名参加双11的商家,店铺全店商品均须支持使用。要注意:双11活动商家,没有报名商品的也会生效优惠活动。扩展资料:当使用优惠的订单发生售中退款时,在有效期内全额退还。部分退款的按分摊的比例退回。如退款时已用过的,在使用有效期内是不退的。已经确认收货的订单,是不退的。其实双十一满减活动,总的来说是按档位来减的,跨店满减也是满足了一定的购物金额,才会给予满减,所以大家要买东西之前,先看看这个店铺的活动要求,是否是满足双11跨店满减的条件,如果不满足,就不用选这种商品。总的来说双十一满减,对大家来说还是特别有用的,至少,选择性价比不错的商品时,可以用到满减,再加上一些其他的优惠,又能给自己省下不少开支。
2019淘宝双十一满减规则

来谈谈双十一的利与弊有哪些?

双十一的影响:影响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企业与个人对网络营销的影响等。利:提升消费体验、加速新零售发展、提高商家企业知名度。弊:过度消费、监管不易、活动压力。利:1、提升消费体验。在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往往采用的是商家入驻的模式,淘宝,京东基本都是这种模式,这其中在双十一特卖的品牌和商家共计高达上百万家,去年也就是18年双十一期间总共成交金额超过了2000亿,按照前几年的增幅对比,去年比前年的增幅降低了十几个点。2、加速新零售发展。2010年以前是线下零售商店的主流消费模式,2016年以前是电商单方面的碾压式消费模式,而如今新零售的发展在双十一的影响下,线上线下结合成为了主要的市场消费模式。3、提高商家企业知名度。在双十一当中,几大平台京东、淘宝、哪怕包括新起之秀拼多多都会对于商家或者某些品牌商提供大幅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打造品牌和宣传在前期预热时间,或者双十一晚上进行一些广告宣传。弊:1、过度消费。双十一活动为什么吸引人大量消费,主要的原因就是折扣,在提高了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容易使消费者造成过度消费行为,这其中以女性消费为典型,由于购买了许多不需要的商品,从而造成的过度消费,消费者的预期利益将会受到损害。2、监管不易。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双十一期间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各大电商平台也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难以对商品进行该有的正常监管。这就导致了在双十一期间就会出现很多价格欺诈行为,或者是商品质量低的问题,对于商家而言也可以在这种监管不能正常的情况下,事前调整商品价格然后在活动期间进行商品降价处理以获取消费者的消费。3、活动压力。这一点的压力主要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商家,在双十一期间,电商的相互竞争主要就是通过压低价格,或者活动优惠,对于大型商家和品牌店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回本的买卖,而对于小商家来说,不良的竞争环境,导致双十一过程中前期策划和活动宣传付出大量的成本和精力。
来谈谈双十一的利与弊有哪些?

双十一促销力度有多大?有什么东西能达到价格减半

马上双11,买啥最划算?哪些品类降价幅度大?囤货技能走起 一年一度的双11,马上到了,剁手党们准备好了吗?11·11本是阿里造的节日,现在演变成了电商以及全民的狂欢。购物津贴、红包、满减……各种促销形式让人眼花缭乱,哪些商品降价幅度大,想要的商品去哪个平台购买合适,除了常用的电商平台,还有哪些平台可以关注。电商们争搭顺风车11.11今年双11也不例外,还没有迈进11月的门槛,各大电商就打出了促销的广告。与往年一样,淘宝天猫早早地放出各种购物津贴、红包、满减券等来吸引大家眼球,更以定金翻倍的形式锁定目标客户。虽然已有自己的狂欢节,作为电商三巨头之一的京东和苏宁也搭着双11的顺风车进行促销活动。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没有频繁地投广告,但京东首页已经悄悄地加上有“11·11全球好物节”“低至5折”字样的宣传横幅,苏宁也在首页轮播图上标注了“11·11”字样并推出了满减、秒杀等活动。不仅如此,包括以跨境电商为主的亚马逊、网易考拉、西集网等,也已整装待发,等待着双11的到来。看来,阿里这场风刮得够彻底。页面导航沦陷剁手前这些红包、券必备11.11面对双11的活动,剁手党们都铆足了劲准备血拼,但也有人吐槽有些活动太复杂,各种满减优惠下来,已经不知道最后到底要掏多少钱了。记者亲自体验总结购物流程,想要超低价,这些步骤必不可少。就拿淘宝某服装品牌来说,想要拿到最低优惠,首先你要领取一张该品牌的满减优惠券,其次再领取该店的津贴,之后再交可以双11当天翻倍的定金,这就完了吗?当然不,如果该店有定时发放的秒杀券,一定不要忘了秒杀一张,最后淘宝也会时不时地在一些平台放出红包,综合起来的价格才是最终到手价。而食品和日用品就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一般会注明双11狂欢价,再领取店铺优惠券和跨店津贴即可。记者发现,定金方式的促销从早年的个案到今年双11开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定金促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有消费者通过交定金后在双11当天成交能够“定金翻倍”抵扣商品价格的;也有交定金后获得双11当天超低价抢购名额的;还有交定金后获得在双11当晚前一个小时下单权利的;更有通过定金能够获得以超低价购买商品机会的,看似简单的定金模式硬是被电商们玩出了新的“套路”。双11能买到最低价吗?11.11根据淘宝天猫的双11策略,双11主会场的所有商品当天的价格必须低于9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间成交最低价的九折、1月12日至12月11日期间不得低于双11当天售价出售。也就是说,理论上双11主会场的商品价格是当年9月中旬到12月上旬期间的最低价格。据2017年数据样本显示,茶酒、珠宝饰品、家饰三大类的商品中在2016年双11达到最低价的占比达到50%以上,其中茶酒达到62.50%,而女装只有6.48%的商品在双11的时候才是其最低价。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调查报告也显示,在受监测的16家网络购物平台的539款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以上的数据仅是一部分商品,如果将商品扩大可以看到,和双11类似的618大促期间,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只有小部分商品是历史最低价,天猫最低价商品比例也只不过41%,苏宁为39%,亚马逊则低至18%,其他的如京东、国美等在30%左右浮动。哪些品类降价幅度大?11.11虽然买到最低价格商品的概率并不高,但我们还是可以考虑降价最多的商品作为剁手对象。大数据显示,在双11活动中,服饰、日护品、家电、电子产品是降价的主力军。就拿服饰来说,相对于饮食、日用品这些日常需要且无季节性可言的商品,服装类商品在双11中降价较为迅猛,前提是服装品牌在商场设有专柜,可以查到吊牌价的商品。在北方来说,11月是秋冬季节气温的分界线,因此11月前专柜的当季新品,在双11时五折以内就可到手,如果不着急穿,囤一件也是不错的选择。女士们喜欢的护肤品和彩妆也适合购买,虽然高端产品价格上并没有下调,但是赠品增多,算下来也接近5折。家电类和电子产品也通常会有低折扣和补贴。除了淘宝天猫,每家电商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例如京东,电子产品和食品、日用品相对来说优惠力度更大,“满99减50”“满199减100”等各类满减活动让人心动不已。苏宁除了众所周知的家电品牌优惠力度大外,专做母婴的苏宁红孩子也联合百大母婴品牌推出大促活动。国美则以家电为主,推出了“套购买4免1”“整点免费抢”“万人组团拼底价”等活动,并提出了三大服务承诺,从商品、价格、送货安装等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 想要购买境外商品,除了主流电商平台,大家还可关注亚马逊、网易考拉、西集网等专做跨境业务的电商平台,专做进口母婴特卖商城的蜜芽也可满足有特定需求的消费者。
下半年,作为一个消费者是不是很期待双十一和双十二呢?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都是电商大促的日子,这两个活动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是更加重要的。不过,既然是促销活动自然也就会有对比,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京东平台上,双十一和双十二哪个活动的促销力度更大,是双十二便宜还是双11呢?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双十二大促活动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一个衍生促销日,电商平台为了汇拢双十一热潮的余热,所以推出的双十二大促活动。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创始平台是淘宝,并且,也是淘宝平台将双十一发展成为了一个全民购物的促销日,让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在双十一当天,都会做出一系列的促销活动。随着,淘宝平台就推出了双十二活动,很多电商平台又纷纷跟风,也都推出了双十二大促活动。不过,京东可不是一个小的电商平台,京东在电商市场上的地位是一直紧跟着淘宝天猫的。而且,京东平台也有自己独创的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日。那就是618,618大促可以说是京东的店庆日,所以,在618的时候,京东的促销力度是非常大的。不过,现在的电商平台,无论是那个平台上创造出来的促销日,都会纷纷的跟进,自己平台在当天也会举办促销活动。像618,双十一,双十二这些促销日几乎都成了所有平台的促销日了。淘宝在618的时候,同样会有促销活动,京东在双十一以及双十二的时候,也同样会做促销活动。而且,在双十二的时候,很多京东的商家都会参与打折活动。京东618这个促销日,我们上面也提到过,618作为京东的店庆日,也作为京东发起的一个电商行业的促销活动,京东平台对于618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大的。就像是双十一对于淘宝和天猫性质一样,可以说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一年中,促销力度最大的一次活动就是在双十一了。而京东平台也是一样,一年中促销力度最大的一次活动,可以说就是618京东店庆日了。所以,不用思考京东双11和618哪个力度大还是和双十二哪个力度大。总体来说,既然搞活动,不可能没有优惠,大部分产品都会出现历史低价。京东双12和双11的区别?双十一是重头戏,对原有的线下品牌有很大帮助,但是损害了淘宝的中小商家利益。双十二是其作用是安抚小商家对双11截流的不满,顺带再提升一下业绩和关注。从去年的走势节奏来看,从十一过后直到春节前,都是线上零售的旺季,选择双十一是选在了国庆节和圣诞节的中间空档期,再加上双十二,几个节点相当于立了几根电线杆子一样,把整个下半年的销售曲线拉起来。京东双12和双11的区别是什么?要说不同,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还是那些产品,主要是气氛不同,双11的购物气氛非常浓,简直不买就是犯罪,不买就亏大了,管他需要的还是不需要的都买一大堆。双12的宣传力度没那么大,所以也就没那气氛。双12购物可以去活动会场。一般好东西都大部分都在会场,比较差的产品上不了会场的。京东双12和双11哪个优惠更大?其实都一样!双11留下的遗憾,双12就得趁机弥补下,面对价格上的差异小编在想,其实都在俩边都在打折,中间的差异也不会很大!就像一个大型的商场促销,一群人扎堆进去一顿哄抢还会有人在那算钱嘛,而且双十一和双十二在大家的心中已经以一个节日的眼光去看待了,所以俩个节日中间插一会是有,但是对于剁手党来说确实不值一提的。 对于许多买家而言一个月之前刚刚剁了手,甚至于双十一的包裹才刚刚收齐!这个时候总会有一种消费疲劳,毕竟在网上买东西也没有那么轻松,也是很累的!所以双12宣传力度再怎么大也很难超越双十一
今年的活动可能是很难达到价格减半这么大的优惠了,因为就拿很多商品在预售期的表现来看,真的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折扣,而最多可以减半的也是一些日化用品,本身的价格也不是特别贵,所以还是要更多的去尝试在慢慢买上找到那些特别优惠的东西,多多去使用。
双11一般促销的力度都很大,因为这是淘宝自己创造的一个节日,所有的东西都会降价,有的东西甚至真的能达到一半的价格,一般是衣服。
一般来说肯定双十一要便宜一些,但这个也不好分太清楚,毕竟那么多东西,我个人感觉双十一的东西价格并不是太划算,很哆都是涨价后降价,还不如上折也,折也上每天会发很哆特卖的东西,而且还有隐藏的券,你自己看不到的券,券后价格非长低。
双十一促销力度有多大?有什么东西能达到价格减半

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从2009年到2016年的八年中,淘宝在“双十一”这一天的成交额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使淘宝“双十一”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络购物狂欢节”。淘宝“双十一”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与其在活动中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淘宝“双十一”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互联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以及不断攀升的网购交易额,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电商领域,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加剧。在众多的电商平台中,淘宝商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从创办“双十一”八年来,淘宝营业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16年的1?027亿元,呈现了井喷式增长,销售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多达235个,创造了众多的营销神话。在这场购物狂欢节中,淘宝的营销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一)活动前期的营销策略。1、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活动前期的广告宣传包括硬广、软广两个方面。硬广就是指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城市的地铁站以及公交站、候车室的各种宣传图、宣传语,还包括电视、视频网站上的各种广告宣传视频。软广主要表现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进行舆论的宣传推广,比如推广的“双十一”抢购攻略、“双十一”购物清单等相关软文。淘宝还会在各大论坛开展有关“双十一”的话题讨论。从独立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获得的数据表明,在2016年的11月3日14时到11月4日13时59分共24小时的时间,天猫“双十一”活动在微博上的提及量达到了2?250?535次。此外,还包括在淘宝本身页面进行改版宣传以及各店铺提前放出促销信息等。前期广告宣传的核心就是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获得大量的优惠,使“双十一”购物划算的观点深入人心,让消费者认识到这是有利可图的,从而提高其对“双十一”的关注度和参与度。2、提前发放大量红包,开展抢红包活动。抢红包活动是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大亮点。淘宝“双十一”抢红包热最早出现于2012年,当时红包类型还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天猫所有数码家电商品在11月11日这一天累计满返红包。第二种是双十一充值抢现金红包。如消费者在淘宝网站上充值150元可以抢50元现金红包,充值300元可以抢150元现金红包。充值抢现金红包的活动时间是11月5日到11月10日。在活动的开展期间,淘宝最高送出了40万个现金红包。淘宝“双十一”的抢红包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求利心理,而且还颇具趣味性,所以抢红包活动在以后的每一年淘宝“双十一”宣传推广中都精心设计且声势越来越大。这种促销活动给消费者一种“红包不用也是亏损”的心理暗示,提高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关注度和参与度。3、举办天猫“双十一”晚会。淘宝在2015年首次试办天猫“双十一”晚会,就获得了收视与关注的双赢,同时也制造出了电视购物晚会这种新型电视节目。“电商+电视+网络”的传播策略使淘宝“双十一”引爆全民聚焦。由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酷云发布的数据显现,在北京水立方现场直播的湖南卫视2015年“天猫双11狂欢夜”市场占有率高达28.386%,占有全国同时段播出得一切节目内容的第一位。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带来了数百万观众的互动,新增用户注册数是平时的20倍以上,31分钟交易额就已经达到190亿,相当于2012年全天的交易额。2016年,“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又一热点,晚会云集了包括贝克汉姆夫妇、科比、穆勒、斯嘉丽、陈奕迅、梁朝伟等在内的全球各大文体明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注度。同时,在微博的话题榜上其同名话题雄踞热搜榜、话题总榜前列,且毫无悬念地荣登当晚收视率冠军宝座。活动当中的营销策略1、分时段抢购。因为淘宝“双十一”的活动会持续一整天,为了防止消费者在活动的第一时间就将价格低廉的商品抢购一空,淘宝采取了分时段的抢购活动。一方面让消费者不会错过对价格低廉的商品的抢购,另一方面也不断维持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增强消费者的参与程度,维持“双十一”的活动人气。2、更新销售信息,直播销售数据。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对“双十一”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扩大活动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购物时间上的紧张感。就淘宝“双十一”的报道而言,其侧重点是分析相关的数据,重点突出时间、交易量等,尤其是在双十一开始的前几个小时,同时注重于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大概的形式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016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0亿元只用了55秒。6分58秒之后,交易额破百亿,而在去年,阿里巴巴是在12分28秒破百亿”。淘宝“双十一”这类新闻的报道,不仅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积极正面宣传,同时也会调动还未参与活动的消费者的好奇心,使其产生盲从、凑热闹的心理,进而扩大活动影响力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3、开展一系列趣味性活动。趣味性活动的设置一般是在整点时间,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始终是购买行为是否发生的敏感点。通过在每个整点阶时间段设置“一元秒杀”等活动,会不断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维持活动的氛围。除在正点设置活动外,淘宝也会在几个比较特别的时间点上设置如“抢红包,捉猫猫”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使消费者占到一些便宜,同时也对淘宝“双十一”活动本身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广作用,所以备受大家青睐。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活动的趣味性把淘宝“双十一”气氛推向了高潮。活动后期的营销策略1、优惠活动持续推广。活动结束后的一系列继续推广的折扣行为,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在活动期间没来得及购买的这批消费者,让他们仍能享受到折扣。对于商家来说,这种活动也能让他们重新处理库存,制定出新的有利于增加销售额的措施。这种活动的开展也会延长淘宝“双十一”的影响力,有利于淘宝“双十一”活动的下一次举办。2、不断地炒作造势。淘宝“双十一”结束后,在淘宝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站发起晒照等相关的话题讨论,鼓励消费者将自己在活动期间的抢购成果晒出去。这种活动的开展为淘宝“双十一”进行了舆论方面的造势。晒照的行为一方面给予了淘宝“双十一”期间的折扣活动的真实性证明,另一方面也使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持续深入人心。淘宝“双十一”营销存在的问题信息轰炸导致用户疲劳。随着淘宝“双十一”销售额的不断增加,加入到“购物狂欢节”的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了,进而使得11月11日这一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双十一”前的宣传促销对于淘宝网站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群发短信、滥发短信的宣传手段愈演愈烈。每天几十条促销短信,会打扰到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过于频繁的促销信息传播与轰炸,会使消费者感到身心疲惫,对淘宝“双十一”活动产生不满和抗拒,也不利于淘宝“双十一”活动的口碑传播。网络系统不完善,用户体验下降。在零点秒杀时间段,有很多消费者会遇到网站卡顿等问题。这使得一部分消费者连网站主页都无法进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期望值。消费者下单后,系统会显示工作繁忙正在排队,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支付行为。等支付页面终于正常恢复可以使用时,却又会因为下单时间过长已超时而将消费者的订单取消。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没有办法只能重新进行下单,结果是又要排起长队等候系统处理。这种因为下单后的付款不顺,导致消费者“空欢喜”的例子在淘宝“双十一”期间是比较常见的。“秒杀”落空、网站卡顿等情况的出现,会使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度下降。虚假销售,失信于消费者。淘宝“双十一”期间各商家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优惠活动,但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促销活动似乎并没有商家说的那么好。虽然有很多的商家会在“双十一”打出“骨折价”等相关口号,但消费者发现很多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像商家宣传的那样便宜,甚至有一些商家先将商品的原价按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增高上调,在价格上隐瞒欺诈消费者。淘宝“双十一”宣传的口号是“半价免邮”,然而部分卖家在活动期间却拒绝参加半价免邮活动。淘宝“双十一”一直以低价作为促销的核心,但众商家面对激烈的竞争,会不断地降低商品售价,结果恶性竞争导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消费者的期望值不符,使消费者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感到失望。物流拥堵导致消费者满意度降低。淘宝“双十一”的物流拥堵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所诟病的。随着淘宝“双十一”期间交易额的不断升高,产品订单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如2016年快递数超10亿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物流压力空前增大。物流公司负载过大甚至瘫痪,部分物流公司由于不堪重负而停止揽件,消费者的收货日期超过半个月,系统在发货后的10天会自动确认收货,导致买家没有收到货物而自动默认好评,引起消费者强烈的不满情绪,降低了购物节的消费体验与客户满意度,从而打压了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的购物热情。淘宝“双十一”营销问题的应对策略使信息传播更具针对性。淘宝“双十一”过于频繁的促销信息传播与轰炸,会使消费者感到身心疲惫。为此,淘宝应设置正确的宣传话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模式。对于宣传话题要结合当下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受众最关心的事件来进行选择与设置。话题应具有新颖性、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要有针对性地抓住消费者的兴趣点,把握消费者的偏好。对于宣传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方面,淘宝应针对不同的信息受众选择更有效直接的方式传播促销信息,注重个性化传播,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如对于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淘宝可选择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信息宣传,而对于较年轻的消费者,淘宝可在一些新兴社交论坛如微薄、微信等平台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总之,淘宝“双十一”应避免采用狂轰滥炸式的信息传播以及毫无节制的发送短信,否则会使消费者对淘宝“双十一”产生逆反心理。优化系统平台。淘宝“双十一”期间集中爆发的购买支付需求对支付系统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虽然淘宝近几年也做了一些改进,但面对逐年扩大的购买规模,淘宝平台系统仍需优化和完善。在“双十一”前期,淘宝应当对消费者预热时期的各相关浏览、收藏、加入购物车、关注等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对参与“双十一”活动的用户数量、销售情况进行预估,并基于此制定一系列的应急方案与措施。此外,还应设计更为详尽的商品信息网页,优化支付流程与平台,提高消费者在“双十一”时期购物的畅通性以及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度。淘宝2014年开始推广的“提前预售”环节对于缓解系统压力就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淘宝“双十一”预售是指消费者提前付定金到“双十一”当天再付尾款。在淘宝“双十一”刚刚开始的几分钟里会有大量的交易同时发生,而预售可以将下单时间进行分散,将系统的峰值压力降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淘宝“双十一”期间的虚假销售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商家在折扣、产品价格方面的不诚信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此淘宝应倡导保护消费者网购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淘宝已经对此采取了“打假”等相关活动,但虚假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淘宝应持续开展“打假”活动,对可能出现在淘宝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品开展全方位的打击,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淘宝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设置相关标准对电商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制定合适的促销折扣,并注重对电商的监督,保障折扣宣传的真实,提高商家诚信。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淘宝“双十一”的海量订单,使物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当前“菜鸟”网络的基础之上,如何满足消费者在物流方面的高效要求,是淘宝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淘宝应加强与仓储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的合作,制定出适用于“双十一”期间的物流应急方案。二是淘宝应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断挖掘数据,加强订单等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在“双十一”期间,淘宝也应与交通、运输等部门达成相关协议,为商品配送保驾护航。
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分析双十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直播是今年最火的营销方式。从10月21日到11月11日,天猫将组织6万场直播,杨洋、杨幂、张艺兴等100多位娱乐明星,50位体育明星和300位网红达人将在直播中推动消费者“边看边买”。 1、分析双十一的影响“双十一”从电商催生的回馈用户促销活动,发展成线上线下集体狂欢的购物节,甚至于走向全球市场,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的大目标。“双十一”的成交量也逐年快速增长,去年离千亿大关一步之遥,看今年的趋势创新高势在必行。而且,现在“双十一”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天,周期逐渐被拉长,今年天猫的“双十一”周期就被确定为24天,并在全球推进eWTP,显示“双十一”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不再是单纯的“网购狂欢节”了。在过去三年间,双十一的全球化是阿里巴巴逐步推进的过程。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将全球化的概念带入双十一,阿里巴巴当时开启全球化,既想让国内消费者买到喜欢的国际品牌产品,又想帮助中国优质商品走向全球。2015年被视为双十一全球化元年,更加强调“全球买”。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有4万多个商家、3万多个品牌和600万种货品参与,包括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大牌。当天全球产生成交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5个,其中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成为进口成交TOP5国家。2、浅谈十一的利弊事实上,经历过这些年“双十一”的狂飙突进后,消费者也从最初的疯狂“买买买”,逐渐清醒理性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单纯被低价和商家广告诱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管住手”选择性购买商品。而且,“双十一”潜藏的各种猫腻太多,诸如虚假打折、明降实涨、刷单、快递延误、高退货率等,均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再轻易相信商家。 时过境迁,每年的双十一,总会有部分供应商推出一些惊爆人眼球的价格,就算是淘宝不主导,那些供应商还是按捺不出销售量猛增的诱惑。所以每年的双十一依然是轰轰烈烈,于是每年的双十一之前,那些物流企业就开始全面备战,到了今年,虽然备战继续,可是却出现了招工瓶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双十一加入物流公司,给出的原因,一方面太累,另一方面,双十一过后,由于没有响应的加班,那个工资也就会越低,最终的结果就是稳定性没保障
分析双十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