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淘宝 >
阿里帝国版图(阿里帝国的版图有多大)
栏目:淘宝 时间:2023-12-26 03:17微信和支付宝有没有可能打通?余额可以互转?
个人认为:阿里腾讯从战略、利益、生态上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除非主管单位介入,否则不可能会实现这样的突破。 原因有三:第一、战略上而言,阿里腾讯势同水火,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共享。阿里与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两大巨头,各自占据电商和社交两大阵地,双方势均力敌又互相竞争。阿里一直想突破社交领域,从来往到钉钉,一直想攻破腾讯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腾讯也一直想攻下电商的山头,从当年的拍拍网再到后来的微店,一直没办法突破阿里的垄断,最后只好借助与京东合作来抗衡阿里。从双方这些年的高度竞争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冰与火的存在,所以要实现微信和支付宝两者的打通,甚至余额可以互相转换,从战略上来讲不现实。第二、利益上而言,支付作为阿里腾讯的资金池、盈利来源,不可能向对方开放。阿里的余额宝,腾讯的零钱都是两者重要的资金来源,基于数以千亿计的巨大资金流量,腾讯阿里开始推出金融贷款、保险、基金产品,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收入。鉴于此,双方不可能将自己的资金池向对方开放,因为涉及到直接的利益问题。假设每个月有100亿的支付宝余额流向微信零钱,支付宝每个月的直接盈利损失就可能达到数以亿计,反之亦然。基于这样的现实,谁也不可能想对方开放自家的大门。第三、生态系统而言,阿里腾讯基于支付构建的生态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阿里的电商生态、阿里的社交生态,都要依托支付系统的巨大流量和收益,目前两家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都是千亿级别的,而双方的小程序生态也正在高速发展。2018年,微信的小程序已经达到了服务200个行业的高度,小程序服务人次已达到100亿次,而支付宝小程序目前上线时间不久,在影响力方面不如微信,正在高速发展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怎么可能会开放自己的支付生态?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因此,在目前探讨这个问题为 时尚 早,除非银监单位介入,实现像移动联通携号转网这样的共享,但这样的前提在于双方都是国企,作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样的强制介入可能性不大,所以余额互转这样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争议还挺大的,短时间内两家的账户估计是不能实现互通了,且在APP内互相转账也是没办法做到的。毕竟两家公司是竞争关系,总得各自区分开来以留住特定用户。首先支付宝和微信在公司定位上就是不同的了。一个是做支付起家,另一个则是做社交起家。如果两家公司打通了,那么公司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其次若是二者实现了账号互通,很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方用户量偏向单一一种支付平台,出现用户数量不平衡的现象,不利于平台良性竞争。不过,虽然平台内部无法直接地进行转账,但或许以后会有相关渠道对二者进行连通。 目前不少商家已经实现了“一码通”。商户可以只在一家支付机构申请收款码,消费者就可以用任意APP扫码进行付款,解决了一户多码的乱象。这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支付宝和微信两个平台互通的“中介”。所以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数估计只有业内大佬们知道了。虽然“互联互通”落地对于破除国内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垄断有着重要意义,但接下来是否所有中小支付机构都有机会享受垄断破除带来的相应红利,仍是未知之数。如果只是实现微信和支付宝余额的流通,这是有可能的,目前完全可以通过银行卡等第三方进行两款产品之间的余额转账。但是如果说微信和支付宝以共赢为目的达成业务上的合作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两者的竞争关系众所周知。刚开始微信还是比较纯粹的社交软件,而支付宝也还是比较纯粹的支付软件,二者最初的竞争并没有很强烈,但是随着微信支付功能的开启并大规模普及,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迅速升级。微信支付已成为微信增加用户粘性的重量级武器,支付宝更不必说,支付功能保不住可能连名字都要改掉,支付这一块内容对于两个软件或者说两家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谁也不敢轻易放松,因此这种竞争的局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会继续存在的。微信和支付宝已成为目前我国线下支付占比最高的量大支付软件,两家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上采取了很多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设置上两者越来越趋同,微信的零钱通和支付宝的余额宝,以及多次爆发的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大战,甚至可以猜想将来微信会开发类似花呗借呗的功能业务。微信在努力往支付领域扩张,支付宝也在努力往社交领域扩张(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实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是有好处的,为了抢占市场,企业势必要在价格和服务上做调整,以获取更多用户的喜爱。我喜欢这样的问题,微信和支付宝有没有打通,看到这个问题第一眼,我哈哈大笑,让我一天的心情美美,然后大脑就开始联想两位大佬和谐的画面。打通的可能性为零,都要通过第三方在来实现,这样不是挺好么?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服务大众让大众更受益,跟方便,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理想中的对于我们大众来讲最好用啥都是免费的,用啥都是合理的,就别提打通了。瞎扯几点:1、公司性质改变(一个公司两种制度)2、利益不能超出界限3、商业模式4、国家政策不支持(不能出现垄断)5、大众情怀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从属于两个公司,是竞争关系。不过如果哪天支付宝上交给国家之后会可能会实现这个愿景。不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两个互掐才是最好的局面。我们一边看戏一边收实惠,这波肯定不亏。所以你可以看到支付宝先有余额宝、花呗,再有借呗,现在又有余利宝以及各种保险……现在还涉足社交搞起了生活圈。而微信也在钱包里接入京东、滴滴等等端口,这才让微信成了所谓“包含一切的APP”。所以,各位吃瓜群众矜持一点,我们才是金主爸爸,他们要抢着服务我们呢!不请自来,哈哈!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可以明确知道的是,两马所属的公司在业界可是作为竞争对手而存在。阿里巴巴凭电商起步,腾讯靠社交带飞,两家公司最初的策略都不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冲突,不过醉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阿里有了想做社交的心,而腾讯也萌生了做电商的愿望,由此,在近几年,两家开始了火拼。这边阿里投资苏宁,那边腾讯入股京东,阿里投资大润发,腾讯则选择了永辉作为合作伙伴,当然,在其他领域,两家也是各有千秋吗,如摩拜与哈罗,美团与饿了么等等。现如今阿里与腾讯都在加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一直在扩张,他们俩早已将当初的百度踹开了一大截。如今,阿里以钉钉作为社交的切入点,而腾讯则以拼多多为基础打造社交+电商的统一化平台,看起来似乎腾讯总比阿里做的深入,但不要忘了,阿里的帝国版图远远不止这些。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知道当初支付宝的成长之路是多么坎坷,那时国家还没颁布先关法令,就连支付牌照也没下发,是马云在一次达沃斯论坛上的思维碰撞让他知道自己必须要逼着银行做改革,同时也在逼自己,毕竟,如果一不留神违反了当时的法规可是要坐牢的。但马云坚持了下来,当然,与此同时的腾讯也是在稳扎稳打,靠着QQ与微信两款国民级的软件,一举拿下了社交行业的霸主地位。之前看了一本不错的书,关于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腾讯已经在做了,小程序就是很好的开端,腾讯的意思很简单明了,以微信为例,他就是要将微信做成一个岛,从而所有的用户,创作者都能在这个岛上生活,而微信仅仅起到连接的作用,当然,这也是腾讯的目标。另一方的马云也承诺将来阿里要服务全球20亿人口,意思也是要以阿里为平台,将全球所有的商铺并入到阿里这个大家庭。他们要做的都是连接。微信既是交又是平台,支付宝既钱包也是平台,它们的作用都是在连接,而将两个巨无霸的平台连接到一起却是很难,我想马云与马化腾可能连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商人。不可能的。你觉得中国几十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账户有可能打通吗?很明显这不可能。有可能实现信息共享。比如客户的信用信息、风险提示等,但是打通绝没有可能。首先,这是两家公司。而且是竞争对手。其次,打通后无法管理。余额互转其实早就已经实现了,只是需要经过第三方银行作为媒介而已。现阶段还是不可能的,双方是竞争对手,以后就不一定了,时代在发展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马云和马化滕虽然都姓马但是他们是对手。 基本没有可能,因为是不同的公司的软件,而且它们的性质一样,都是即时付款功能,而且也可以通过银行卡互转。

中国至今没有放弃的一块领土,到底有多大?
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程汤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其实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土地面积多达1300万平方公里。但是清政府后期腐败无能,面对强横的西方列强只能割地赔款,不仅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被掠夺瓜分,很多边疆领土也被分割侵占。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段中国人民饱含血泪的屈辱史,直到新中国建立,中国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人民才摆脱了之前的那些屈辱的日子。我们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曾经失去的边疆领土以及在那些土地上的百姓。在我们国家的不懈努力下,一些领土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还有不少领土仍然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关系还没有回归,比如有一个地方——拉达克。这个地方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新疆与西藏的交接地带,面积有7个上海那么大,人口却只有26万人。与拉达克的渊源对于拉达克,很多人都可能听着很陌生,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更不要说对它有多少了解。但是事实上,拉达克和我们国家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渊源。根据一些古书中记载,大概在694年,吐蕃就已经染指拉达克区域,后来大唐王朝和吐蕃都在这片地区驻军并且争斗不断,这些都说明了在唐朝时期,中原和藏文化的政权已经开始控制这片区域。吐蕃灭亡后,在王室内乱中,一个王子争斗失败,带领一批支持他的藏民跑到拉达克那一带建立了阿里王朝,一直在那里繁衍生息,拉达克地区的藏文化从此开始传播、发展、传承。后来国王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又发生内乱,把阿里王朝的区域瓜分,其中的一个儿子建立了拉达克王国,现在的拉达克王室就是那时候开始的,一直传承至今。拉达克这一地区的居民基本以藏民为主,与西藏文化一脉相承,无论在地理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是具有共性,所以拉达克又有 “小西藏”之称。在清朝时期,拉达克正式隶属西藏的管辖范围之内,而西藏又是隶属于清朝,所以拉达克在那时候就是归属于清朝。令人意外的是,拉达克与清政府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一直文书来往,为清政府提供其他国家的情报和一些地理信息,在清政府了解世界的跨国情报网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拉达克位于西藏、新疆交界,是清朝通向中亚、南亚的中枢位置。在十七世纪,准格尔和西藏地区蠢蠢欲动,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通过拉达克获取这些地区的情报,拉达克也为清朝的稳定统一作出了一定贡献。拉达克之痛在19世纪,英国殖民者对东南亚进行殖民扩张,印度首先成为了它的殖民地。但是英国并没有满足,他们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范围,对周围的小国家继续进行侵占。1834年,英国人扶持锡克帝国对拉达克发起战争,吞并了拉达克王国。当时拉达克王室也曾向清政府请求援助,不过当时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已经自顾不暇,并没有理睬。直到不久后,锡克帝国得寸进尺入侵西藏,清政府才派军防御,收回西藏被占领的阿里地区,但没有乘机收回拉达克就签订了和平协议,搁置了争端。那时候清政府忙着第一次鸦片战争自顾不暇,或许是想把这个问题推迟再议,或许只是领土意识不强,但是却造成了这片领土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都没有收回。1914年,拉达克正式落入英国的手中,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属地。英国为了拥有控制拉达克的合法性,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把拉达克划分印度,不过清政府官方并没签署这份条约。这样说来,虽然拉达克被英国实际控制,但并没有合法性。1947年,英国结束在东南亚大陆的殖民统治,拉达克终于有望回归。然而,已经独立建国的印度把拉达克对这片地区当做英国统治者留下了的遗产,紧抓不放,还派驻了军队。巴基斯坦对这片地区也存在争夺之心。由于该地区事态复杂,1962年后,中国也没有将拉达克夺取回来,这片土地的归属权还是一直处于争端之中永不放弃的领土我国和印度在边境有很多接壤地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直产生着领土争端。英国殖民者在放弃对印度及其周边国家的占领后,留下了非常多的领土矛盾,这些领土争端不仅仅存在中国,也印度之间,比如印度与巴基斯坦、锡金等周边国家。归根结底,英国帝国主义并不甘心放弃这些到手的肥肉,就算迫不得已退出,也要制造一些矛盾,可能还期盼有渔翁得利的一天。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经过长期的被侵占和抗战,山河破碎,民生凋零,面对一些领土争端,采取了搁置再议的方针。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拉达克已经是一个人口为26万,面积足足有七个上海大的地区。中国至今没有放弃这一块领土,希望未来有合适的机会能够通过和平手段收复回来。近年来,印度政府私自成立了“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将拉达克直接划入了印度的领土范围。对此,中国的态度是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拉达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印度的这一做法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对于印度的做法,我们都会感觉到很气愤,认为这种行为很无耻,然而,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没有强硬得把这些地方收复回来,现如今时间过得太久,很多国人都已经遗忘这段历史,对拉达克这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想要重新收复,也不是简单的。事实上类似拉达克的地区在我们国家的近代史上还有一部分,我国国家的国土面积广阔,但没有一片是多余的,还是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能够把曾经失去的那些土地争取回来。
中国至今没有放弃的土地是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拉达克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在历史上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现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掌控。
中国至今没有放弃的土地是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拉达克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在历史上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现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掌控。

大英帝国和蒙古帝国谁领土大
大英帝国领土更大,大英帝国3550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2400万平方公里。 大英帝国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 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权,然而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国随之解体。

世界历史上有谁称得上大帝的
世界历史上有谁称得上大帝的 1.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即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著有《高卢战记》,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2.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创建者。查理曼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建立者矮子丕平之子,在他执政的46年间(768一814年),力精图治,使法兰克王国达于鼎盛。查理曼768年继位后,为了取得在民众中影响日增的教会支持,他首先与教皇结盟,强化了统治力量。同时,多年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先后发动过50多次战争,重要的战役和取得的成果有:774年征服伦巴德王国,772—804年多次进攻萨克森人,使其皈依基督教并夺取易北河流域广大土地,787和801年两次出兵西班牙,夺得尼布罗河以北土地,建立西班牙边区,787年占领巴伐利亚,796年征服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9世纪时,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占有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几乎相当于古代西罗马帝国版图。800年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并涂圣油,称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亦即“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此举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查理已不再单纯是征服者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国王而是日耳曼一罗马人的皇帝,并且是上帝认定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查理曼的使命已不再单纯是管理日耳曼国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务在内的整个西欧基督教世界。因此,查理曼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非基督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曼帝国建立了邦交关系,甚至东罗马帝国也承认查理曼的皇帝地位。查理称帝后,极力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为了加强对庞大国家的有效统治,查理任用贵族和主教进行统治,同时,继续推行采邑分封制度。帝国境内的所有官员和主教(包括修道院长),一般都要从皇帝那里领受采邑即封土,成为皇帝的封臣,同时,作为接受采邑的条件,他们都要向皇帝宣誓效忠。帝国的中央政权除由皇帝亲信组成的枢密会议外,还有贵族大会,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贵族大会,讨论中央重大决策。为了管理地主,中央经常派遣巡按使监督地方。地方设若干伯爵区,皇帝任命伯爵或主教进行统治,伯爵拥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等大权。形成以国王为首的伯爵、主教等教俗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构成一系列的封建等级制度,为后来西欧封建社会所承袭。后来,这些伯爵和主教逐渐成为地方割据势力。查理曼帝国生产组织基本形式是封建庄园。国王及其臣下,教俗封建贵族都有许多庄园分布全国各地。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单位,一切生产主要为领主及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资料,其次也为生产者提供有限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在庄园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者大都是农奴或依附农民。庄园的土地一般分为两部分:最好的土地为领主的自营地,另一部分是农民的份地。领主自营地由服役的农民耕作,每周通常服役2~3天,最多4天,收获全部归领主所有。服役农民除为领主无偿耕作外,还要负担砍柴、筑路、修宅、运输等各种杂役。此外,农民还必须向领主交纳各种实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费用。教会的什一税也是农民的沉重负担。由于教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农民的处境极为困苦,因此经常爆发农民起义。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不仅文治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兴办学校,聘请知名学者讲学。搜集和抄写古代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手稿,抄写的文字是用所谓加洛林小草书体,这是一种清秀优美的拉丁字母,后来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修道院设立图书馆,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还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为帝国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对于恢复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位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被后世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世俗政权与教会的结合是查理曼政权的重要特征。加强与教会的结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强化基督教势力,如征服萨克森人后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不仅重用主教、修道院长,分封他们土地,让他们参与国家政要,还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795年教皇立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的反对。立奥派使者赴法兰克王国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查理,以示臣服与忠诚,得到查理的支持,从而保住了地位。799年4月,立奥三世又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曼把立奥三世救出,并亲自送回罗马,扶其复位。因此这一年圣诞节,感恩图报的立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伟大的罗马人皇帝”称号。自此,法兰克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的统治为欧洲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所以,虽然查理曼实行采邑分封的愿意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其结果却导致封建割据。因此,查理曼死后不久,帝国分裂。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帝国,在此基础上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3.彼得大帝,于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1725年2月8日去世。他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娅·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退位。彼得地位才真正稳固。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精力充沛,潇洒欢快。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与中国的康熙帝同时。【康熙生于1654年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岁】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欧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他第二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战争中被俄国俘虏才到了俄国)。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阿历克谢,终日不学无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他曾出逃外国。1718年阿历克谢因反对彼得和通敌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热心俄罗斯国家的福祉,也为俄罗斯的发展付出一生。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死去,终年52岁(康熙69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女儿叶卡捷琳娜一世。4.以上三个是公认的,其大帝称号也取代其名字或尊号,以下是历史记载的一些中国历史上一般没有被尊为大帝的,以下称是代年来才有尊称,除了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的孙权也称大帝外。仅供参考:祖龙大帝,即秦始皇赵政汉高大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文大帝,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武大帝,即汉世宗刘彻汉宣大帝,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光武大帝,即汉世祖刘秀魏武大帝,即魏太祖曹操东吴大帝,即吴太祖孙权隋文大帝,即隋高祖杨坚隋炀大帝(最具争议),即隋世祖杨广贞观大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大帝,宋太祖赵匡胤洪武大帝,即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大帝,即明成祖朱棣宣德大帝,即明宣宗朱瞻基一、亚洲区蒙古(包括突厥化的帖木尔帝国,即察合台汗国的后继王朝)成吉思大帝——蒙古大汗,建立汗国的君主窝阔台大帝——蒙古大汗,扩张汗国的君主忽必烈大帝——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建立帝国的君主帖木尔大帝——帖木尔王朝埃米尔,建立了第二蒙古帝国的突厥化蒙古人(中亚人仍认为其为蒙古帝国,而不是欧洲人认为的突厥化帝国)满洲康熙大帝——满洲鼎盛时期的皇帝乾隆大帝——满洲另一位皇帝满洲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雍正均有人称为大帝日本明治大帝——又称睦仁大帝,日本皇国天皇,把日本真正带入帝国行列的君主印度阿输迦大帝——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奠定佛教地位的君主穆罕默德大帝——图格拉王朝苏丹,德里苏丹国鼎盛时期的君主巴布尔大帝——莫卧尔王朝皇帝,,或称莫卧儿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阿克巴大帝——莫卧尔王朝皇帝,鼎盛时期的君主暹罗兰甘亨大帝——素可泰王朝国王,创造了泰文字的君主纳梨萱大帝——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国王,抵御了缅甸的入侵,鼎盛时期的君主达信大帝——吞武里王朝国王郑信,或称吞武里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拉玛大帝——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国王拉玛一世,建立王朝的君主马古大帝——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国王拉玛四世,改革的君主朱拉隆功大帝——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国王拉玛五世,在殖民者的入侵下仍保证主权独立的君主普密蓬大帝——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国王拉玛九世,现任国王,1987年被民间尊为大帝波斯居鲁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居鲁士二世,建立王朝的君主大流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鼎盛时期的君主薛西斯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薛西斯一世,出征希腊的失败者,但在伊朗历史中是抵抗希腊入侵的英雄霍斯鲁大帝——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使王朝走向封建社会的君主阿拔斯大帝——萨菲王朝国王阿拔斯一世,鼎盛时期的君主巴比伦汉谟拉比大帝——巴比伦第一王朝(汉谟拉比王朝)国王,成就同名法典的君主塞琉西安条克大帝——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三世,鼎盛时期的君主亚美尼亚提格兰大帝——大亚美尼亚王国阿尔塔克西王朝国王提格兰二世,夺取又丢失塞琉古的君主阿拉伯欧麦尔大帝——四大哈里发时期哈里发,扩张的君主萨拉丁大帝——阿尤布王朝苏丹,打败十字军的君主土尔其苏莱曼大帝——奥斯曼王朝苏丹苏莱曼一世,鼎盛时期的君主本都米特拉达梯大帝——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控制了希腊与罗马PK的君主阿曼赛义德大帝——赛义德王朝(马斯喀特苏丹国)赛义德·本·苏尔坦,小国混出来的大帝二、欧洲区罗马庞培大帝——罗马共和国执政,一个没有机会掌控大局的失败者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终身执政,一个没有称帝的君主奥古斯都大帝——儒略·克劳狄王朝皇帝屋大维,建立西方第一相真正帝国的君主图拉真大帝——安敦尼王朝皇帝,扩张的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王朝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恢复帝国荣光的君主狄奥多西大帝——狄奥多西王朝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帝国后一个统一的君主,他的两个儿子彻底把帝国分裂成两个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一个几乎恢复罗马帝国旧域的君主罗马·凯撒大帝巴齐尔大帝——马其顿王朝皇帝巴齐尔一世,东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包括开创者的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加洛林王朝皇帝,在西欧又建立了一个帝国的君主奥托大帝——萨克森王朝皇帝,夺回百余年来诸侯争夺的皇冠,恢复帝国的君主巴巴罗萨大帝——霍亨施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一世,一个希望恢复帝国荣光的失败者法兰西于格大帝——卡佩王朝共治国王于格二世,一个莫名其妙的大帝,估计是翻译出了问题,因为共治时死亡,一般不算入国王之列亨利大帝——波旁王朝国王亨利四世,王朝建立者,建立法国复兴基础的君主路易大帝——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拥有庞大殖民地的君主拿破仑大帝——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几乎统一欧洲的君主普鲁士腓特烈大帝——霍亨索伦王朝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奠定普鲁士强大基础的君主威廉大帝——霍亨索伦王朝皇帝,建立第二帝国的君主西班牙阿方索大帝——莱昂国王阿方索三世,扩张的君主桑乔大帝——纳瓦拉国王、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拉贡伯爵,初次统一西班牙的君主,获“西班牙之王”称号费尔南德大帝——莱昂-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德一世,早期鼎盛时期的君主,曾自称皇帝英国阿尔弗雷德大帝——威克塞斯国王,打败了维京人,保卫了人民的君主威廉大帝——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夺取了英格兰王位的诺曼君主葡萄牙若昂大帝——阿维什王朝国王若昂一世,王朝开创者,开辟了大航海的君主俄罗斯伊凡大帝——留里克王朝大公/沙皇伊凡四世,第一个称沙皇的俄国君主,俄国强大的开始彼得大帝——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皇帝彼得一世,正式建立俄罗斯帝国的君主叶卡捷琳娜大帝——罗曼诺夫王朝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扩张的君主保加利亚西蒙大帝——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沙皇西蒙一世,被拜占庭承认为皇帝的君主匈族阿提拉大帝——匈族汗,被称为“上帝之鞭”,是欧洲进入黑暗时代的策动人维京克努特大帝——一个兼任英格兰、丹麦、挪威三国的国王,其统治区被称尊为“北海帝国”,维京人最后的庞大君合国哥特狄奥多里克大帝——东哥特王国国王、西哥特王国摄政,创建王国的君主希腊(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后世尊为帝国,开创广袤的领地的君主瑞典古斯塔夫大帝——瓦萨王朝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向中欧进军的君主匈牙利贝拉大帝——阿尔帕德王朝国王贝拉四世,被蒙古蹂躏后复国的君主拉约什大帝——安茹王朝国王拉约什一世、波兰安茹王朝国王路德维克一世,扩张的君主波兰波列斯瓦夫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大公/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被教皇加冕为国王的君主卡西米尔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国王卡西米尔三世,又一个凭着不算什么的功劳混入大帝行列的立陶宛维陶塔斯大帝——立陶宛公国大公,接受基督教的君主教皇国(大教皇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大帝)大利奥——大教皇利奥一世,让阿提拉退出罗马的教宗大格里高利——大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教皇国的真正建立者大尼各老——大教皇尼各老一世,使加洛林王朝退出罗马的教皇大约翰·保罗——大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刚挂没几年的前任教皇,大概是因为马屁而而获得大的称号三、非洲区埃及拉美西斯大帝——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个自吹自擂而成功混成大帝的人物迦太基汉诺大帝——航海士,在摩洛哥建立殖民点的航海士汉尼拔大帝——将军,远征罗马,被西方尊为战略之父的将领桑海阿里大帝——索尼王朝索尼,桑海帝国奠基者的君主阿斯基亚大帝——阿斯基亚王朝阿斯基亚,扩张的君主四、美洲和大洋州玛雅巴加尔大帝——帕伦克城邦酋长巴加尔二世,鼎盛时期的君主夏威夷 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王朝(卡米哈尔哈王朝)国王卡美哈梅哈一世,创建王国的君主

元朝灭亡的时候,版图还有多大?
元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北到贝加尔湖至黑龙江一线,南部除现在国界内的领土外,还包括缅甸的北部和中部,西部疆域包括现在的西 藏,青海,新疆东部的哈密一带,现在蒙古国的西部和新 疆的大部分地区不包括在元朝版图内。元朝灭亡以北 京被明军攻克为标志,这时候东北地区,山西、山西、甘肃和云南、内外蒙古等地都还在元朝的控制之下(藏区元代一直控制不强,一直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元朝灭亡时也就不算在剩余版图内),元朝残余的军力还有百万以上,不过除王保保统帅的军队外,其余的军队都斗志涣散,战斗力不强,在后来明军的攻击下,大部分都投降了。
元国所有土地南起大海,北至大泽,西至西北诸王,东至大海,随着明军集中兵力先后在各战场的不断胜利,蒙古军实际控制土地不断缩小,明军出塞后控制了阴山以南地区,蒙古军远退蒙古人的发源地,燕然山是当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这里是向北向东流入大海的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可以耕种,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狼居胥山就在这一带,这里南去阴山两千里,中间都是草原,河流相当少。
1.元朝灭亡后元顺帝逃回蒙古,建立北元帝国。北元帝国(1368年-1389年)共二位帝王,享国二十一年。北元帝国版图就是元朝灭亡之后的版图。2.北元帝国的建立是一部失败史。主要为,朱元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四月,徐达北伐军完全夺取中原,七月又克通州,1368年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灭亡。元顺帝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3.北元的国土一直在削弱中。帝国初建时元顺帝占据岭北行省,扩廓帖木儿据甘肃行省,把匝剌瓦尔密据云南行省,刘益据辽阳行省。名义上都属于北元帝国土地。但宣光元年(1371年)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降明,北元帝国失去了辽南。宣光二年(1372年)明将冯胜大败齐王扩廓帖木儿,北元帝国失去了甘肃行省。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顺帝的儿子,继位的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去世,继位的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在1379年六月改年号为天元,继续和明军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天元三年(1381年)明将沐英和傅友德攻入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北元帝国失去了云南行省。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北元帝国太尉纳哈出投降被封为海西侯。 北元帝国彻底失去了辽东。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明帝国蓝玉率师十五万北伐。四月,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袭击败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逃亡途中被部将,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缢杀。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弑君后篡位,去帝号,称可汗。不再使用汉文的年号、庙号、谥号。北元帝国灭亡。但北元的国号一直被鞑靼和瓦剌等蒙古帝国继承下来,直到1635年后金灭亡蒙古帝国。
北元只剩蒙古本部还有效直辖,大概就是今天蒙古国的位置,其他各地的汗国根本不鸟它,
元国所有土地南起大海,北至大泽,西至西北诸王,东至大海,随着明军集中兵力先后在各战场的不断胜利,蒙古军实际控制土地不断缩小,明军出塞后控制了阴山以南地区,蒙古军远退蒙古人的发源地,燕然山是当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这里是向北向东流入大海的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可以耕种,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狼居胥山就在这一带,这里南去阴山两千里,中间都是草原,河流相当少。
1.元朝灭亡后元顺帝逃回蒙古,建立北元帝国。北元帝国(1368年-1389年)共二位帝王,享国二十一年。北元帝国版图就是元朝灭亡之后的版图。2.北元帝国的建立是一部失败史。主要为,朱元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四月,徐达北伐军完全夺取中原,七月又克通州,1368年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灭亡。元顺帝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3.北元的国土一直在削弱中。帝国初建时元顺帝占据岭北行省,扩廓帖木儿据甘肃行省,把匝剌瓦尔密据云南行省,刘益据辽阳行省。名义上都属于北元帝国土地。但宣光元年(1371年)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降明,北元帝国失去了辽南。宣光二年(1372年)明将冯胜大败齐王扩廓帖木儿,北元帝国失去了甘肃行省。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顺帝的儿子,继位的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去世,继位的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在1379年六月改年号为天元,继续和明军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天元三年(1381年)明将沐英和傅友德攻入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北元帝国失去了云南行省。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北元帝国太尉纳哈出投降被封为海西侯。 北元帝国彻底失去了辽东。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明帝国蓝玉率师十五万北伐。四月,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袭击败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北元帝国后主脱古思帖木儿逃亡途中被部将,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缢杀。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弑君后篡位,去帝号,称可汗。不再使用汉文的年号、庙号、谥号。北元帝国灭亡。但北元的国号一直被鞑靼和瓦剌等蒙古帝国继承下来,直到1635年后金灭亡蒙古帝国。
北元只剩蒙古本部还有效直辖,大概就是今天蒙古国的位置,其他各地的汗国根本不鸟它,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