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淘宝 >

阿里巴巴事件来龙去脉(阿里巴巴员工被侵害事件)

栏目:淘宝   时间:2023-09-06 22:25

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阿里巴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因为阿里巴巴出现了运营上的错误,触犯了我国的《反垄断法》。在我前几天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震惊,因为阿里巴巴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用这个公司的产品。从逻辑上讲,这么大的公司在经营公司的时候,肯定会非常小心,以防自己的同行撬走自己的客户和生意。但是没想到这次居然被罚了这么多,也让很多人怀疑阿里巴巴这次到底做错了什么。阿里巴巴集团因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商家提出了“二选一”的垄断要求。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上的商家提出了“二选一”的要求,禁止平台上的商家在其他竞争平台上开店或参与促销活动。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市场力量、平台规则、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各种奖惩措施,确保“择其一”要求的落实,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市场力,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我觉得这个处罚虽然很严重,但确实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自作自受。因为阿里巴巴确实在运营上犯了错误,不仅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还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其实,之前也有相关部门采访过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因为需要盈利,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我认为这是贪婪的后果,阿里巴巴应该承担这个后果。这次阿里巴巴的罚款,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自从“二选一”事件曝光以来,也给其他企业都敲了个警钟。因为随着阿里巴巴被罚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警示其他正在或有类似垄断行为的企业。以后,商家就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们所想合作的平台了,这样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一桩。而且对于市场来说,只有竞争才能进步,尤其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才能让消费者从中受益。阿里巴巴集团的处罚也让国家开始重视垄断行为了在之前,垄断行为之前可能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毕竟很多人觉得可能离自己太远了。但是随着阿里巴巴被罚款,各大企业如何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现垄断的方法和手段逐渐被发现,这也使得这些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使得其他企业不敢像以前一样肆意进行垄断行为,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绑架”消费者。从长远来看,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
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阿里巴巴垄断了市场经济,使其他商户挣不到钱,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收益和生活。
因为阿里巴巴想要垄断整个市场,违反了一定的法律,所以遭受到了惩罚,希望阿里巴巴在经过这件事情后可以规范经营。
阿里巴巴的前台未经过允许擅自的宣传不良的社会新闻同时呢没有做好企业应有的责任。大量的贩卖未经认证的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阿里巴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阿里起诉腾讯获赔43万元,腾讯的什么做法触犯了阿里的利益?

根据法院的判决书就可以看出。这一次之所以阿里巴巴可以获胜,主要就是因为腾讯侵犯了它的版权。我们都知道腾讯跟阿里巴巴是现在互联网行业的两个大山,双方在很多领域其实也有着相当多的竞争。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公司所涉及的领域的确不一样,随着他们所涉及到的营业范围不断的扩大。双方也在不断的开发,是在其他领域的公司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一些竞争行为。而这一次之所以阿里巴巴能够合同,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版权上取得了胜利。接下来就带大家回顾一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一,为什么阿里巴巴可以获胜?从法院的判决书就可以看出,在这一次的时间当中,腾讯的两款app没有得到阿里巴巴的授权,就对其的音乐进行了网络服务。而这样的做法很明显已经侵犯了阿里巴巴的权益,所以他才对其提起了诉讼。而像这样的诉讼,其实两个公司是经常发生的,毕竟他们的子公司是非常多的,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所以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冲突。而这一次提起诉讼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解决方式。第二,如何看待这一次的官司?首先,这一次的官司,虽然腾讯输掉了,并且赔偿43万块钱,但是对于腾讯公司来说,很明显,这笔钱对他们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不过从这一次的官司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重点,那就是现在版权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太多版权的话,在相对应的行业是没有办法获得太大发展空间的。之所以这一次阿里巴巴能够获胜,就是因为他们事先取得了滚石音乐的授权,取得了他们的版权,而腾讯在这方面很明显有一些短缺。第三,如何看待两个公司的竞争?现在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的两大互联网公司,他们的竞争也算是一种好事,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用户体验到更好的产品,同时也可以降低我们的消费水准。毕竟如果被一家独大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而这一次双方虽然打官司,但实际上只是正常的商业纠纷,并不会对两家公司的合作造成任何的影响。而且从大层面来看的话,腾讯跟阿里巴巴其实有很深层面的合作。
????????????应该起诉腾讯倒闭去,腾讯公司也太黑了
阿里主要起诉腾讯阻止阿里文化的作品在网络上传播的权利,所以这一次阿里是胜诉了,并且腾讯还要赔偿阿里的损失,合计43万元左右。
因为腾讯在没有获得阿里的授权下,把阿里独享权的歌曲,推送给了用户。所以腾讯侵犯了阿里的音乐版权。
判决书显示,原告阿里巴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称,被告腾讯科技公司、腾讯计算机公司、腾讯音乐公司未经原告授权许可,通过分开合作的方式擅自利用涉案产品“腾讯叮当智能视听屏”(型号:TD-K01)及“腾讯叮当”APP向用户提供涉案录音制品的网络传播服务。
阿里起诉腾讯获赔43万元,腾讯的什么做法触犯了阿里的利益?

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罚款的原因是什么?

前几日,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一片讨论,毕竟是马云爸爸的产业,家大业大,受到的关注度也很大。这次阿里巴巴集团被罚是我国反垄断第一案,对于反垄断工作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其实国家也是想要让一些企业以此为鉴,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那么阿里巴巴集团都涉及哪些业务呢?经营范围有多大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的情况和原因。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调查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在线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调查。相关调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提出“二选一”的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平台开店或参与促销活动。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各种奖惩措施,确保“择其一”要求的落实,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市场力,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很明显,阿里巴巴集团实施的“二选一”行为排斥和限制了中国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阻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无正当理由限制交易对手与其交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所以在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销售额4%的罚款4557.12亿元,占182.28亿元。2.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涉及的业务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的一些情况。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或阿里巴巴)于1999年由前英语教师马云为首的18人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种业务,并从附属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获得支持,以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业务及关联公司业务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IPO纪录,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马云,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总市值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港股“新股王”。其实这次也不是简单的处罚,主要是为了提醒其他一些公司,应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平台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商户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所以由国家出面法律监管,相信之后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罚款是因为他恶意竞争,恶意营销,已经破坏了市场规定。所以被罚了
罚款的原因就是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而且从2015年就开始了。
垄断。阿里巴巴垄断市场,要求商家“二选一”,这是违法行为。
182.28亿元的天价罚款,来的很及时,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阿里巴巴集团被罚182.28亿元,罚款的原因是什么?

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司为何会走到这般处境?

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司为何会走到这般处境首先是美国政府为了满足一些自身的利益,其次是阿里巴巴违反了一些当地的金融秩序,再者就是阿里巴巴存在一些垄断的行为,另外就是美国证监会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内企业。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司为何会走到这般境地。一、美国政府为了满足一些自身的利益首先是美国政府为了满足一些自身的利益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主动考虑到自身的一些利益,所以他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会将对应的阿里巴巴进入对应的与摘牌的计划当中。二、阿里巴巴违反了一些当地的金融秩序其次是阿里巴巴违反了一些当地的金融秩序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自身的一个行为是违反了对应的金融秩序这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对应的一些证监会会对阿里巴巴进行罚款,并且主动加强对应的监管。三、阿里巴巴存在一些垄断的行为再者就是阿里巴巴存在一些垄断的行为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之所以会存在一些垄断的行为就是这样子可以使得阿里巴巴自身的一个发展状态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是国外是由对应的反垄断法的,所以阿里巴巴会吃亏。四、美国证监会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内企业另外就是美国证监会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内企业 ,对于美国证监会而言之所以为了保护美国国内的一个企业利益才会采取一些特定的手段来针对性处理阿里巴巴的事件,并且让阿里巴巴退出对应的股票市场。阿里巴巴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应该加强与美国证监会的合作沟通。
因为阿里巴巴这种网商形式出现,冲击各大资本家以及各个银行利益,大家共同抵制它。阿里巴巴自从马云退休以后,就没有新产品以及新发展,而所拥有技术都已被其他企业学会,所以会被抛弃。
这是因为美国的一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也叫SEC法案,其内容要求到: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美国在2020年底正式通过了该法案。不过由于我国《保守国家级秘密法》等法律规定,部分中国企业不得随意展示审计底稿,这又和美国的SEC法案造成了冲突,而美国通过了SEC法案的消息传出来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项法案主要针对的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
近日,阿里已经宣布申请在香港把上市地位从第二上市改为主要上市,预期将于2022年年底前生效。相关主要上市流程完成后,阿里将实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的双重主要上市。券商分析师认为,在港双重上市企业有机会纳入港股通,有望获得更高的流动性,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
阿里巴巴被美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公司为何会走到这般处境?

阿里巴巴被巨罚182亿,“二选一”开始算账了

雷慢说:2020年12月,阿里巴巴因“二选一”事件被立案调查;3个多月调查结束,今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处以182.28亿元罚款,数额之大,中国商业史上罕见。这一金额是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的4%所处罚款。据调查,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在商业领域,”二选一“远不止于此,不久前,雷慢刚解读了《外卖”二选一“第一案宣判》。更早前,也细数商业领域”二选一“种种现象。现贴一篇旧文:《 “二选一”风云 》数年来,“二选一”远远不止电子商务的商家站队那么简单,而是几乎延伸到电商上下游、产业链的所有领域。在其他领域,二选一也时有发生,比如外卖,被裹挟进去的包括商家、物流、用户等。中国互联网界最早的“二选一”是360和腾讯的“3Q”大战,发生于2010年,那一年腾讯给了它10亿用户两个选择:要么装载360软件的,而QQ会停止运行,要么卸载360软件,QQ才能登录。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二选一公案。几年后,“二选一”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开始被大规模滥用。01“二选一”被滥用最厉害的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商家开始被迫站队。2013年,京东在家电行业发起价格战,要求商家“二选一”选边站。当时主营电器的苏宁指责京东不应该“强行锁定商家后台、强行拉商家参与促销”,并称这种霸权行为——“过去30年闻所未闻”。风水轮流转。两年后的11月,京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举报阿里巴巴,指责阿里巴巴要求商家:若参加淘宝天猫商城的“双十一”主会场活动,就不能再参加其他平台的会场活动;对于已经和其他平台达成合作意向的,要直接退出,否则将在流量等方面进行制裁或处罚。2017年7月,京东和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指责天猫让强迫商家站队“二选一”。随后天猫发表声明,嘲讽对手是 “碰瓷式竞争”, 一遇到竞争就拿 “二选一” 来误导公众。顺便还调侃了对手“锁定商家后台、发动商品价格、强制促销”,“打着平台的名义,做着假平台的事”。2019年,“二选一”继续上演,因为天猫要求格兰仕“二选一”,格兰仕将天猫告上了法庭。电商“二选一”的 历史 已有数年。当中最有看头的还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相互撕逼的样子,比如当初让电器商家二选一的京东,转身又被天猫来了个二选一。当京东指责天猫不正当竞争时,天猫告诉对手,“二选一”是正常市场行为。正常不正常不知道,反正商家和消费者已经被搞得不正常了。022017年,“二选一”扩散到物流领域,这年6月,顺丰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受到菜鸟指责。随后,顺丰声明称是菜鸟率先发难封杀丰巢,为了让顺丰由使用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2018年,二选一延伸到“电子面单”,还是快递物流领域。当年6月,京东拒绝菜鸟电子面单发货。要求商家须使用京东无界电子面单或入驻京东开放平台的快递公司的电子面单,未按规范使用电子面单的商家可能会影响履约效率。当时的电子面单阵营,电子面单之争实际上是“物流数据”之争,平台方拿到这些数据后,就建立起了卖家云和物流云服务体系。今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长达450页的反垄断调查结果报告,指责“亚马逊在美国在线零售市场中,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市场主导力量,已经对市场上的第三方卖家形成垄断权。”美国政府指责亚马逊垄断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亚马逊在物流和云服务方面也利用平台优势建立起了巨大的壁垒,阻碍它的云服务竞争者和联邦、UPS等物流竞争者进入第三方卖家市场。这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国内物流“二选一”问题的症结。032018年,“二选一”裹挟了“移动支付”,万亿网民被卷入。这年3月,沃尔玛下线支付宝支付功能,只支持微信支付和其他卡支付,当时沃尔玛正是腾讯公开合作的零售集团,接着,京东、腾讯入股的步步高也被曝出旗下门店禁止使用支付宝。随后,作为反击,阿里系的盒马生鲜宣布只能使用支付宝付款。当时正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打得火热的时候。阿里系和腾讯相比,阿里巴巴的社交是短板,腾讯的电商是短板。在支付市场上,2018年支付宝占据53.78%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占据市场 38.87%份额。当时国内流量份额见顶,两家只能抢夺存量市场。线下购物就是当时他们要争夺的场景。线下支付不光是用户之争,也是零售数据之争,线下零售企业最担忧是支付机构从支付接口获取线下零售企业的用户数据资源。不管是什么原因,数亿网民在这巨头打架中,只能“二选一”,被牺牲的,是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后来有店家拒绝现金支付,更是比二选一恶劣得多的行为。二选一是一种典型的不当竞争行为,商家和平台、买家三方本是互惠互利关系,商家或买家却在平台和平台的市场争夺战中,被迫依附一家而排挤另一家,成为市场竞争的打手或棋子。做棋子,我们最在行了。04在外卖领域,商家投诉美团“二选一”的事项充斥网路。去年3月,四川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美团外卖在当地负责推广的飞达公司“二选一”行为罚款25万元。同一月,山西长治商家爆料说,美团外卖要求商家关闭其他外卖平台店铺,商家未按照美团要求关闭,配送区域竟被设定在水库里。2018年,据媒体报道称,滴滴外卖开始在无锡运营,当地入驻滴滴外卖的商户收到了美团的警告,若继续做滴滴外卖则会被叫停服务端口。对这种“二选一”的审视,我们仍可以在美国政府对亚马逊反垄断报告上,照见自己的身影。在美国反垄断报告里,反垄断委员评论亚马逊说,它正在利用极大的权力挤压平台上进行销售的第三方商人:“对许多卖家来说,亚马逊是一个‘准国家’,比起在实际法庭上公开审理这些关店情况,卖家更加担心亚马逊‘法庭’的处理,这一情况发生在美国这一主权国家中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在企业内部,对商家的“审理”是典型的“裁判”和“运动员”兼做,更多时候,像是一个披着裁判马甲的运动员。05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平台”是企业创新、技术研发的产物,企业有知识产权用它的平台、流量、技术等整个生态的资源独特性,来进行“产权排他”,这种排他是对早期创新、技术投入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与自我激励。但保护产权是有上限和边界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在他的《竞争、垄断和管制——“反垄断”政策的背景报告》里说,政府保护产权的原则,是保护产权主体对于其拥有资源的排他性选择权,但以这种排他性权利不妨碍他人行使产权为限。我们回过头去看电商“二选一”的竞争,平台要求卖家排斥另一家平台,用来促销,占领市场,既侵犯了卖家的产权或交易权,也侵犯了买家的产权或交易权,市场上的“二选一”行为,充斥着威逼利诱,要么以足够的资源倾斜、流量扶持、佣金减免诱惑商家战队,要么以排名打压、流量限制等手段威胁商家。对商家来说,多家平台卖货当然是多赢。“利诱”不让商家到其他平台卖货,往往是一种“合同协议”。但“威逼”,更多的是耍流氓,这种“排他性权利”妨碍了商家行使交易权。“垄断”是顶大帽子,雷慢不敢轻易乱用。周其仁教授说,“垄断”可以直白的说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买家或一个卖家。所以,”二选一“固然可怕,没得选更可怕。
阿里巴巴被巨罚182亿,“二选一”开始算账了
[ 标签:]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