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创业 >

如何看待这两年国内的互联网创业潮?

栏目:创业   时间:2019-09-07 15:35
如何看待这两年国内的互联网创业潮?如何看待这两年国内的互联网创业潮?
[ 标签:创业潮 ]

  • 全部评论(18
  • 1楼
    成增存 2019-09-08 00:35:35

    【想创业的先看】互联网寒冬即将到来,死的死,活的活,目前互联网方向,投机倒把的到处是,薅羊毛的,撸羊毛的,刷数据的,骗流量,骗用户的,投资的,金融的,各种XX宝的,P2P的,O2O的,今天谁谁谁融资了,几百万的,千万的,有的都N轮融资到现在还没赚到钱的,然后,就是BAT各种收购的,互联网老大老二合并的,写个app就吹嘘有多牛逼的,想着改变世界的,充斥着各种想法,点子,理想,梦想,一个界面改来改去,一个不懂互联网的一句code没写过的就说自己是多么牛 的“高级产品工程师”,你以为你是jobs?想创业是好想法,先有本事,再有创意,最后能有点钱烧一下,互联网能创业成功,就这一句。于是,在决定创业前先问自己:1.有啥本事?能做到top几?2.有啥创意?目前市场上有没有?真的没有?你的创意是不是鸡肋?3.有多少钱?没钱投入,怎么宣传,推广?好了,上班了……

  • 2楼
    夏国伟 2019-09-08 00:05:35

    1、宏观政策上,投资,消费,出口的传统经济带动方式,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要促进就业,促进消费,只有鼓励大家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造路修桥,卖基础产品。只有发动全社会创新才有可能创造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所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个人机会上,大家都喜欢更高的奋斗一把有所回报,因此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很成功的创新。3、社会趋势上,和大家都喜欢追涨杀跌一样,创业的趋势下,很多也是这样的状态,因此从风投,到实干家,到小白都希望跟着大势火一把,趋势明显下降后自然会有很多被刷下来。

  • 3楼
    陈安平 2019-09-07 23:35:35

    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

  • 4楼
    一生奋斗 2019-09-07 23:05:35

    总体来说肯定是正面评价大于负面评价。创业热潮一方面带动了就业,一方面加快的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国家产业升级作出了大的贡献。但也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一些人不太理性,太盲目,浮夸的也很厉害,很多人啥也没有就估值几千万、上亿了,动不动融资几千万,太少都感觉不好意思说了,有些地方是有些泡沫的。希望政府在制度变革能跟上创新的步伐,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踏实的创新创业。

  • 5楼
    Icamanlawyer 2019-09-07 22:35:35

    这些背景各异的 “业界大鳄”,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内部变革,虽形式有别,但仔细研判,会发现这些变革都源于互联网思维,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正呈现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近来,知名企业内部调整动作频繁,江湖传闻:“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结构也得做“加减乘除”了。 3月底,京东宣布成立众创学院,搭建创业生态圈;4月初,联想旗下平台型创业项目“神奇工场”正式运营;4月中旬,万科对外公布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小草计划”;5月初,在第一季度财报公布的当日,阿里宣布由70后张勇接替60后陆兆禧担任集团CEO。5月下旬,互联网上甚至还热传着国内两家传媒集团鼓励员工创新创业的内部文件。 这波调整风潮中,既有新兴互联网大佬诸如阿里、京东,也有传统产业中执牛耳者诸如联想、万科,再想到更早之前已开始启动“人人创客”战略的海尔,以及在内部建设创业团队并设立创投基金的美的,这些背景各异的“业界大鳄”,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内部变革,虽形式有别,但仔细研判,会发现这些变革都源于互联网思维,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正呈现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大企业或将变平、变小? 变平,既可以理解为组织架构的日益扁平化,也可以理解为当下时兴的企业平台化运作模式;变小,则意味着小团队、小微公司似乎正逐渐成为平台化企业的主要组织构成。不论是“神奇工场”、“小草计划”还是“人人创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内传统大企业都致力于将企业升级为一个平台,其扮演的角色正从过去的生产制造者变身为孵化器。 之所以产生这种转变,是因为它们已经认识到原先层级分明、遇事需层层汇报等待批示的大企业架构已经很难对互联网经济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足够快速而又灵活的反应。砍掉中间机构,建立事业部制;部分裁员、鼓励员工离职创业,这些或许都是大企业在 “互联网+”时代自我救赎和颠覆所必须忍受的阵痛。互联网时代企业要确保竞争力,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零距离。因此,市场细分之下的小团队或小微企业或许能助力大企业抓紧用户。 管理层走马换将的速度将更快? 阿里张勇接替陆兆禧成为新任CEO,距上次陆兆禧接任马云只相隔短短的两年。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更迭速度都以不可想象的“秒杀激情”推进的当下,我们似乎也无需为企业管理层走马换帅步伐加快而过于惊诧乃至过度揣测。 马云在内部信《这是年轻人的时代》中指出:“我们永远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更能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投资年轻人群体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这既可以看做是他对年青一代在阿里发展中作用的肯定,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经营理念的传播,同时也给国内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短,用户的需求有时甚至是朝夕可变的。一个老化的管理层在管理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对市场的敏锐度可能也在不断降低。年青一代更喜欢冒险与挑战,他们在做出精准把握市场的选择和创新的同时,或许还能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快地创造商业奇迹。 人才管理将更加注重满足创业创新需求? 不论是像苹果公司“回到车库”那样的项目团队,在企业内部二次创业,抑或是鼓励员工离职创立小微公司,在原企业生态圈内进行平台孵化,与过去自上而下式的单纯层级管理相比,对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来说更具吸引力。包括谷歌在内的诸多国际企业都有相关的内部创业机制来留住人才。 未来是 90后、00后的天下,相关调查显示,他们对创业的热情更高。因此,怎样让这群有想法、想实现自身价值但又不愿受传统管理条条框框拘束的年轻人为己所用,是企业管理层应该思考的问题。企业与人才的关系或将产生质的变化,“员工”将成为一个内涵更加宽泛的词,与传统的合同、隶属等关系相比,它更多的将意味着一种合作与共赢。

  • 6楼
    互联网南少爷 2019-09-07 22:05:35

    以下是三个月前我写的一篇文,可作为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原题目是:《我很正经地,向创业精神致敬》。如下:有篇文题目叫《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我觉得这是个很糟糕的题目,糟糕到我不想看完它的正文。紧接着有人骂马佳佳、余佳文,还有那个刷屏后被扒皮的云视链。


    任何人群的基数放大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负面的角色。幼儿园的老师有抽孩子耳光的,灵魂工程师有猥琐儿童的,白衣天使有收红包的,本该执掌公正的法官们,唉……按照这个情形,你甚至没办法说哪个行业是因为一水儿的好人而称得上伟大光荣正确。创业的人群中,有几个会吹牛皮的,擅长炒作的,甚至不靠谱骗人的,这事儿再正常不过了。骂归骂,一顶无耻的帽子扣到创业者群体的头上,没劲。

    人人都厌恶从一出生就能看到死亡的生活,创业给了人们一个尝试改变的机会。没错,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但究竟谁是不适合的那个,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99%会失败也好,幂定律也好,凡事须得尝试,才能明白。不管大潮怎样,创不创业终究是个体的选择。失败了的结果,也由个人来承受。这种最终归结到个体身上的失败,和产业级别的浪费相比,应该成本要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本质之一,就是浪费。通过浪费的机制,让适合创业者脱颖而出,失败者可以默默舔伤后老老实实打工去,也可以越挫越勇成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毕竟,不存在一个上帝可以让创业者排排站,然后指着说,你你你你,适合创业,你你你你你不适合创业赶紧滚蛋回家。

    大潮的裹挟下,的确会有人随大流盲目创业,但是,有机会去试试,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罕见的好处之一。玩儿砸了回家老实待着,是创业本该承受的可能性之一。

    身边一个团队,跟团队的创始人在咖啡馆见面的时候,整件事还只是一个想法,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团队。一年后的今天这个团队仍在迅猛成长。创业的乐趣,在于世界上原本没这回事,因为你的折腾,有了这么一回事。某种程度上,可能世界也因此有了一点不同。


  • 7楼
    叔的日常 2019-09-07 21:35:35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的人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人民素质也比较差,国家在深圳改革开放,使北方很多有识之士都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决定下海发展,于是便激发了一股南迁的热潮,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热潮造就了著名的“钢琴之都”举世目睹的“深圳速度”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基地外贸出口连续13年超过上海居全国第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前列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重要基地、全国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华南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现代化得国际城市,向世界再次成功展示中华雄姿,为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起到历史悠久的影响。


    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我们很多后人都认为那时候“创业”是一件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你自主经营就能致富如有两句话: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90年代初,买股票就能赚钱,21世纪,开网站就能赚钱”而有些则认为: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最激烈的顶端,想要创业极为困难,而白手起家那几乎不可能,相对70-90年代创业比较容易,而21世纪创业白手起家根本不可能,甚至有些人更为荒唐,抱怨如果出生早几十年就能抓住致富时机,而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与环境等因素来点评,两者皆为误点。

    那时候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下海发展的人们到底是什么使他们放弃稳定的生活决定下海呢?是“理想”他们看到深圳的未来,知道这个小镇以后决定不平凡,所以他们才决定下海“创业” 他们满怀激情的带着他们那伟大而又遥远的理想来到了这个城市,开始他们新的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忙碌着拼搏,他们看到远方的希望,默默着奋斗努力着,虽然这些人选择的行业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理想的事业,让理想成为现实,而对于那年代无论中国还是深圳,社会经济都很落后,人民自身温饱都很有问题,何谈作生意,创业搞发展呢?所以这些人在那年代选择创业,他们都忍受很多人的讽刺与嘲笑,以及承受个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在心里压力,或社会压力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那年代如果你选择放弃稳定的生活与稳定的工作,决定走向创业那是一件荒唐的事,而那时候中国的经济根本没有着落,深圳这座城市能不能成功改革,那是未知数,谁也无法预测,而刚刚起步的很多人都是从低层做起,有人带着梦想,在大街上摆地摊、当跑堂、寄人于下的销售员,每天到大街上承受着别人歧视的眼光,在那里宣传自己的产品,宣传了许久有时却是徒劳,甚至有些还到社会上自主手把手进行废品收集、忍受过饥饿、等等.....很多都是我们无法想象,而对于那年代生活保守旧体制的人们眼里,你不是创业,是折磨自己,他们甚至连创业是什么都不明白,他们只知道这种行为是很低廉,甚至或许有人认为脑残,但你唯一支撑的就是,别人不明白,你却明白了,别人不知道你做什么,可你自己明白,他们就这样带着那伟大的理想承受着艰难的生活,压抑着心里的不平衡,继续前进,奋斗努力着因为他们知道黑暗不会是永远,晴天总会到来,乌云不可能永远着遮掩着太阳,也正是这一自信致使继续前进,走向了成功,实现自己伟大的目标,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创造了民营的力量,为中国改革成功的道路上作出伟大的贡献。

    70年代初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一个17岁的男孩把他的第一个电脑编辑的作品一一一个时间表格系统卖给了他高中学校价格为4200美元,那那时候别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也许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1975年20岁的他在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成立了“美国微软公司”才20岁的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他便是美国先任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从此互联网时代便展开了发展,开始在世界逐步发展,80年末1987年北大钱天白,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1989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这一目标的公开使中国在这方面人士都开始扑向创业的历程,而那时候对国内的大部分人都不明白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包括中国商界的很多人,他们都把互联网这个具备很多大潜能的市场给贬低了,而直到现在互联网依然存在很大的开放潜能,而那时候这方面有先见之名的人士,他们都纷纷开始研究自己的软件,每天都在默默无闻的编辑着自己的程序,1989年,史玉柱拿着自己凑的仅有的4000元钱,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想做一笔交易:“计算机世界”给他花费了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做广告,但是要求是先打广告后付费。这一赌博式的做法,居然在四个月后使史玉柱成了年轻的百万富翁,史玉柱随后推出M-6402汉卡,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汉,1992年,史玉柱率100多名员工落户珠海巨人也迅速发展起来,资产规模很快接近3亿,1995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2000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 搜狐、新浪、网易,2002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以及国内的很多科技公司都看到互联网的速进都纷纷加入这样队伍,联想、方正、等等.....很多,就这样这些比别人有先见之明的人,纷纷的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这些成功者的背后都存在很多心酸的历程,在他们刚刚加入互联网时吗,别人都认为他们是在烧钱,每天投入巨大资金去研究一个外表还没有1平方分米大的芯片,都认为这是不值得,同时软件在那年代是很有时限性,市场上每天都在竞争,新的软件只能相对持衡一段时间而已,毕竟那时候各种软件设备都不是很完善,可最终他们还是带着重重的压力向前努力逐步走向了成功。

    1986年。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开始萌芽,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证券部的柜台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决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当时在国内的市场很多人都不明白证券交易是什么?股票是什么?只有小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公司纷纷上市,最先上市万科、金田、安达、原野,那时因为刚刚成立,所以很多公司都不敢上市,同时股民也很少,尽管如此,偌大的中国只有四家公司上市,对此这四家公司的股价,每天都涨得很高,因为那时证券交易的很多体制尚未完善,所以有时甚至股价数倍增长,致使很多前加入股票市场的股民和公司都纷纷获利,直到 1993年4月1日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管理归属由人民银行划归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随着深交所的交易逐步活跃,上市公司数量逐渐扩大,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牛市的出现,这时经历过【改革开放】,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终于明白了,错过【改革开放】,错过【互联网】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股市”这条致富的渠道,致使很多人都纷纷加入股市购买股票,当时购买股票都是直接到营业部直接购买,那时在深圳与上海两处的交易所每天都聚满了很多人,而这些人其中有很多都是放弃工作,全神投入股票市场,希望在股市中一夜暴富,而股市却让他们失望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股指会出现暴跌,一路暴跌至1047点最知名的当属《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发表当天,配合涨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场暴跌,而这股指的暴跌把这些无知的股民从天堂飞奔式的带向了地狱,深深的把他们那无知的欲望,毁灭了。

    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90年代初,买股票就能赚钱,是如此吗?其则并非如此,我们出生于80.90后的同胞们,我们不能因为前人开造了商品,经济,以及互联网等很多经济,就认为我们后人在市场上无法找到我们的创业目标,非也,市场经济永远没有局限性,社会一步步的发展,同时经济也在逐步扩大,与其说70-90年代商机多,倒不如说我们现在商机多,随着中国的市场不断在放大,互联网这些年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时创新,第二次完善,而第三次,将是革命性创新,第三次革命性的创新,据2011年国家发布消息,在未来 经济发展中,我们会逐步形成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模式,虽然现在也有公司都实行了这个政策,可尚未完善,以及今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论文表示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逐步先开放沿海城市后蔓延内陆,美国周刊的消息比尔·盖茨也发表论文称,未来的十年里将是互联网的另一次革命,同时业内人士也有很多都这么认为,70-90年代的人们在温饱都不能充足与没有任何辅具工具当凭人工劳动都能致富创业,而那时候国家刚刚起步很多市场尚未完善他们都能致富,而今天的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具备完善性,渠道范围也相对广,为什么说那时候致富比现在简单呢?

    其实每一个时代,创造者都是冲破重重困难才可以成功的,不论在哪个时代,创造永远只属于勇者的商品,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于挑战拼搏的人才能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想成功必须先尽其苦,一个创造者就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奋斗去拼杀,如果你害怕失败,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任何时代【创业】都是一份很艰难的使命,必须先吃得苦中苦,方才可成人上人,一个真心想创业的人,他是不会说市场没有商机的,他只会说待开发,因为希望是他的第一创造的动力,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生活。

    理想便是生活经济环境与自己想象的差别过大,所以称为理想,而想要充实生活实现理想,必须学会创造。

    创业便是自己现任的行业与理想中的行业差别过大,所以想开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行业,至此为创业


  • 8楼
    直通硅谷刘老师 2019-09-07 21:05:35

    泡沫太美了,忍不住去追着跑

  • 9楼
    匿名用户 2019-09-07 20:35:35

    国内创业潮从前年到今年年中,近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从政府政策上的刺激,到整个金融界的参与,助推着是不是创业者的人都以自称创业者为傲。背后的原因自然是政府无奈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面临着近20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威胁,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制造业的成本的上升,都对中国整体依赖的经济体系产生了极大极大的影响。于是,科技业的发展是政府急切期待的。但是,政府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科技业,不像制造业,仿造与激情造就不了一个国家的持久昌盛。本人也是一名在硅谷的part-time创客,曾经认真比较过硅谷的创客与国内中关村的创客们的区别。实在来说,差距绝对不是简单的十年,就我个人而言,可能要达到五十年。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创客的态度。硅谷的创业者们,首先,决心下海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成本首先决定了一点,那就是没有决心做创业的人们,是不会去轻易的走创业这条路。尤其对于IT工程师们而言,一份大公司的收入已经让人可以过得足够舒服,不需要为经济方面担心。放弃这份职业而下海创业,除了勇气,更需要一种追求梦想的态度。所以,无论在产品研发,还是服务方面,硅谷的创业者们都会尽全力做到极致。相比较而言,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以BP(business plan)为核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创业者为了融资而融资。好像是,融资了,创业的任务就完成了。也恰恰如此,创业链条上出现了许多创业骗子,融资中介等等这些本来不该出现的现象或者机构又或者是个人。我曾经在中关村某知名咖啡馆等候朋友,只是拿着ipad随便翻看书籍,短短一个小时,就有三个人来到桌前,想要了解我的项目,更有甚者,直接给我名片号称能够轻易帮助融资。这种现象,是我在硅谷从未见到过的。细细想来,只要有投机的机会,一定会有人钻空子,即使是科技业,也一定想方设法不会放过。政府政策的本意都是好的,偌大的中国,在恰到好处的实施上的难度绝对超乎寻常百姓想象。所以,表面上看,创业潮如此狂热,除了个别能够成功赢得市场与用户青睐的产品,大部分startup公司也都死在了半路上甚至启程上。国家需要的是踏实的人才,能够用心做产品用心做服务用心做研发的人才。而不是只靠一个网站,一个公众号,就拿着名片出去与VC大吹特吹的创业骗子。现在的情况正好说明了这种现象造成的极大恶果。VC开始谨慎了,startup融不到资了,互联网泡沫快要破灭的言论四起。而硅谷,科技产业依然蒸蒸日上,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还是那句经典的言论,创客,不能因为创业而去创业。有一个好点子,然后一个好团队,然后一颗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争取成功的心,才是基石。

  • 10楼
    Dawn 2019-09-07 20:05:35

    如何看待美国硅谷这些年的互联网创业潮?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