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资讯 >

90后女孩为什么爱穿汉服

  作者:肖钦   2019-09-10 15:49

在大学校园、商场、景区等地方,总会看到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汉服潮已然成为了一股新的时尚与文化。汉服消费正从小众圈层,变得规模市场化。

目前,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10亿元。有汉服爱好者表示,自己有240多件套汉服,最贵的一件6000多元,更有品牌汉服订单已排到2021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消费怎么就突然火起来了?

传统文化复兴

汉服文化的复兴得从2003年说起,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在大街上来推广汉服,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人。

《联合早报》对王乐天的报道

汉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汉服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试图重新穿回汉服,让逐渐被遗忘的汉服文化重新被唤醒并大范围传播。

通过时趣洞察云“汉服”性别与年龄分布,我们看到90后与95后的年轻女性是关注与讨论汉服的主力人群。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民族文化自信,相比70、80后,90、95后有更多的文化自信,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追求。汉服文化的复兴,正是迎合了这些年轻女孩的精神需求和自我表达。

年轻人个性表达

如今Z时代年轻群体,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环境下成长,与互联网连接更加紧密,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追求差异化的服饰选择,以展现独特的自我。

年轻用户购买的不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他们一种态度的表达,对于他们而言汉服就是一种交流符号。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汉服去景点拍照,各种类型汉服写真也愈加流行。

根据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汉服的销售同比增长了146%,国风创意类饰品的销售也同比增长了94%。

圈层文化身份认同

汉服粉丝因为类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自己的圈层文化,他们彼此之间互称为“同袍”,意为《诗经》中的“与子同袍”。他们在圈层中寻求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可以说能够同穿一身汉服的人交情匪浅。

《影响力》一书中提到,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时趣洞察云“汉服”人群行业分布显示,“互联网”“电子游戏”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更加热衷讨论汉服相关话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被圈层裹挟,通过外在的穿搭符号标签,加入周围人的圈子,获得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文化认同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

而且越为核心的汉服圈层用户,消费购买力越大。一些精致的汉服经典款式价格不菲,愿意花费上千块购买的年轻人大有人在。“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等经济发达省份对“汉服”关注度较高,从时趣洞察云分析中也可看出这一点。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中,有汉服爱好者表示,从2010年开始接触汉服九年多来花了七八万元购买汉服,单件最贵是6000多元。


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

汉服的推广跟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开始的贴吧论坛、微博、B站、知乎,再到现在的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汉服文化的传播边界不断拓宽,激发现代人们对汉服文化的兴趣,使得更多的年轻人穿上汉服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微博上关于汉服的话题已有近20万亿的阅读,抖音上关于汉服的话题也达到180多亿次播放,抖音带火的一款汉服“九尾”,二手价甚至炒到了4000元以上。

时趣洞察云显示,对“汉服圈”的评价以及不同场合穿汉服的体验,成为网民在知乎平台热衷讨论的汉服话题。

明星效应

明星和网红带货效应也促使汉服进一步大火。

生于97年的“星女郎”徐娇就是一个“汉服控”,于2016年在淘宝上创办了自己的汉服品牌“织羽集”,定价大多为200至300元之间,徐娇作为KOL,在日常生活和参加活动时身穿汉服进行品牌推广带货。其淘宝粉丝数达到200多万人,客户复购率远高于女装店铺平均水平,一个月能有几百万的流水。

汉服大热的背后体现的是90后与95后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圈层文化身份认同获得感,再加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和明星KOL带货,让汉服消费成为主流,进一步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Daisy 时趣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ubaibai36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标签:汉服 90后 ]
  • 全部评论(0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