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国内电商 >

玩具电商为什么做不大?

栏目:国内电商   时间:2019-09-06 15:51
现在电商垂直领域都做的不错,昨天想给小侄子买玩具,发现没有成功的玩具电商,最后去了淘宝买了。 乐陶的毕胜在卖鞋之前也是做玩具电商,大家觉得玩具领域的电商为什么这么难?线下的玩具都卖的很好的。 并且感觉玩具的市场需求应该是巨大的(小孩,老人,女人都是巨大市场需求).大家来分析一下。 受@ydzhang启发想到的: 现在有小孩的家长都是些不上网的?那些经常上网购物的人不是称职的爸妈,就知道给自己买各种东西,不知道…玩具电商为什么做不大?
[ 标签:玩具电商 ]

  • 全部评论(20
  • 1楼
    李艳 2019-09-07 01:51:19

    玩具是典型的使用者(小孩)与购买者(父母、爷爷奶奶)不一致的商品,线上购买更多是用于送礼吧,限定在特定的节日或需求下,购买行为是不持续的,因此难以支撑独立的平台。线下虽然固定成本高(房租、人工)但可以满足小朋友的体验、试玩,并进而带动家长现成决策、买单。因此长久来说玩具品类线下还是会占据主流的。

  • 2楼
    刘明星 2019-09-07 01:21:19

    淘宝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比如塑料积木,好的原材料和垃圾塑料做的产品价格差不少。但是在淘系排序下,一个品牌还没成长好,已经被劣质产品淘汰了。

  • 3楼
    十维世界 2019-09-07 00:51:19

    玩具购买的场景不一样,小孩子都是在看到玩具之后才要的,而且很难一直保持想要的,看到时要的撕心裂肺,可能过不久就忘了。家长一般也不会想着孩子曾经想要什么玩具然后购买。家长都是觉得该买的时候买。过于理性。用户触发的场景决定了玩具是线下好卖。由于受众和购买者不是一个人所以电商这条路走不通。

  • 4楼
    我问问 2019-09-07 00:21:19

    玩具行业衍生的行业有很多,你要明确自己针对的用户群体,你做儿童玩具,但是看的人是成年人,儿童玩具,销量大,但用户粘性小,你可以考虑做动漫玩具,动漫玩具针对群体是成年人,用户粘性比一般儿童玩具大,有购买力,做国漫就走大品牌路线,做日漫,美漫就走进口路线,喜欢这个东西的人不缺钱,缺的是质量,这个群体是90后的群体,对互联网,产品了解程度高过80后群体,走这个路线玩具会好做很多,而且能获得很多的小伙伴,希望对你有帮助

  • 5楼
    Claire 2019-09-06 23:51:19

    玩具电商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购买者和需求者不是同一个人,父母买来孩子不一定喜欢,而孩子不会自己上网拍,难道让每个小屁孩有属于自己的支付宝吗?可以侧重14+玩具(收藏品玩具),注重正版有收藏价值的产品。欧美在大人玩具这方面的销售额还是很高的,未来中国80.90后的玩具文化应该还是有发展的。我说的这么好怎么自己不开呢,因为我不(mei)屑(qian)做这生意;呜呜呜

  • 6楼
    zoujianping 2019-09-06 23:21:19

    其实我觉得玩具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现在商场里的玩具,随随便便就是三五百,虽说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可能觉得一年买个三五百没什么事,但是又有几个人买回家然后给当孩子玩了三两天孩子就不爱玩的时候那种惆怅的心情呢。我敢说现在80%的孩子都存在玩过几天玩具就不爱玩又要要玩具的情况。到底为什么,有没有想过,或许是玩具不适合他,其实更深层次的应该追溯到我们自己身上,孩子不爱玩我们是否想过是不是玩具的可玩性和娱乐性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现在国内的玩具,大多数都是可看性高于可玩性,简而言之只是做的好看,吸引眼球的。有几个东西是真正的做到内在和外在兼得的。这个时候我就想说了,乐高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在于它不单单是一个玩具这么简单,更是一个激发小朋友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东西。你再回过头来说商场里卖的什么仙女棒啦光头强的电锯了,玩具玩具我最多只能认为它是拿来玩的而非玩中成长的玩具。在我们还不知道什么玩具适合孩子,什么玩具孩子喜欢的情况下,我是很喜欢那种可以租赁玩具的电商的,我不买就给租金,孩子不喜欢我再退回去,钱没花多少还给孩子玩了多好。只是这个模式好像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而已,像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叫乐童网的网站,我就觉得很不错啊。玩具品牌多,而且专做租赁,我不买都玩了几个玩具了,表弟也是很喜欢,小区里的小朋友更是羡慕,因为好多玩具国内没有,多好。所以说,市场还是很大的,就看电商怎么做了。

  • 7楼
    创客智造 2019-09-06 22:51:19

    我今年12月份和夫人一起在一个4线城市商场开玩具店,说说自己这一个月一些感想吧!开始开玩具店,一开始就有人鼓吹我线上线下,我的做法,主线下,副线上,先说线上,主要以朋友圈传播,朋友圈几个做微商,能做一些感觉走走量处理库存挺不错的。主要是线下,线下真的是靠人推的。很明显一个特征,我守店一天可能就营业额才50元,而我做过销售的老婆,常常500以上。虽购买主体是家长,但是现在80后90后为父母的,还真不会小气。考虑最多的是:1、这个玩具孩子喜欢是否,2、这个能带来什么培养。这两个暂时没有孰轻孰重,看父母的偏重。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将这个玩具具有什么作用,还能引起孩子兴趣,基本话语权掌握到你手里了(我做的是益智玩具)。常规玩具的话,话题就是孩子喜欢,扯些孩子话题,引导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投入话题。经常被父母反映的话题就是家里玩具一大堆,其实这暴露的问题如能解决,也是一笔财富。(回收,在出租?构思,感觉这个要做大才行)线下说实话还可以做服务类,现在我做的会员制,我店内玩具都可以玩,第二种将玩具带回家,按照每天出租模式。也许这样我才能生存下去。

  • 8楼
    俞天豪 2019-09-06 22:21:19

    或许几点问题:1.玩具体验性太强,需结合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对运营要求高2.玩具太注重于玩而忽略教的意义,早教方式发展整套玩具体系模式,蒙氏教育教具模式?3.玩具多而乱,好玩具少,没有系统性的推荐或引导,导致随意买有体验不好4.玩具安全问题,价格导向,安全经常给忽略的,5.玩具主动和被动消费问题,主动为父母买,被动为送礼或小孩强求,那个多点,难说!6.玩具生命期及处理问题,很多玩具都短命,导致玩不长,积累玩具多,去处?本人也想做玩具行业,经过调查和整理也发现里面太多不完善的点了,可能也正是机会!

  • 9楼
    玩具小动员 2019-09-06 21:51:19

    这个问题我看回复的比较有深度的都是2012左右的。现在是2015年了,回过头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已经有很大区别。虽然说几年过去了,目前看来还没有真正成功做大的玩具电商垂直平台,但是玩具电商总体销售额已经是当年的几倍,并不是说玩具电商做不大,而是适合玩具电商的模式还没出现,而且时机未到。以前有一个观点,说80后的人是工作在互联网的一代人,而85后的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接触互联网,是马云口中的成长在互联网的一代人。卫哲在阿里巴巴的时候,看到腾讯靠游戏这么挣钱,急的不得了,马云说你们急也没用,我们的未来的用户(85后),现在还小,还在玩游戏,我们在前面挖一坑等他们,他们迟早会掉下来。从2013年开始他们就掉下来了,2013年四季度开始,阿里的整个利润,超过了腾讯。而这批人的主流这两年开始陆续步入生育的年龄了,所以玩具电商的消费市场也开始爆发了。同时我们分析一下,85后的这帮人其实从小就开始有消费玩具的习惯,奥迪双钻我的伙伴这句话在这批人小学时代就已经开始流行,而以前电商的消费主力70后或者85前的人其实小时候买玩具并不多,他们小时候还在滚圈圈,丢沙包,玩弹珠的年代,理所当然对玩具的消费观远不如85后。这个也就是2012年提出“玩具电商为啥做不大”这个问题时,大家似乎对玩具电商看不到希望,但我觉得是因为当时主流的年轻父母还都是70-85前的一批人,也就是说“时机未到”。另外,2012年电商还是传统PC电商的时代,主流的电商模式就是“搜索”+“目录”。玩具其实是非标品,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家长其实根本不知道搜索什么关键字找到合适的玩具,去百度知道和知乎看看,问怎么买玩具,纠结买什么玩具好的问题太多太多。而传统PC电商的另外一种途径“目录”也不适合玩具,因为要在同一个目录里面的几千种玩具中找到适合自己小孩的也相当难。传统电商以功能、参数和图片来兜售产品的方式也不适合玩具,光看图片看不出这个玩具有什么好玩的,光看功能也没法想象这个玩具的好玩程度,玩具应该适合的是场景营销的,应该是以玩法和玩的过程来吸引消费者。在移动电商,以杂志的方式来展示产品推荐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什么值得买》APP和淘宝客户端的有好货栏目是我一直很推崇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看商品变成了一种享受,我认为玩具也应是一种适合用杂志的方式来推荐和展示的产品,应该用杂志的方把玩的场景和玩法传递给消费者,来吸引消费。

  • 10楼
    丸子 2019-09-06 21:21:19

    目前,婴童行业看似一片兴盛,但似乎并没有带来玩具业的兴盛,一些玩具制作公司只靠做外贸加工生存,帮外国品牌制造产品,赚取低廉的代加工费用。 中国玩具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还有风筝、不倒翁、拨浪鼓、泥叫叫、空竹、陀螺等。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们愿意在孩子的玩上花钱,玩具市场为什么仍不那么兴盛呢? 目前,两类教玩具在中国市场比较热销,一类是与热播影视相关的卡通玩具,另一类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教玩具。 《天线宝宝》热播,满大街都是天线宝宝的玩具;《海底总动员》播出后,小丑鱼尼莫热销了;《变形金刚》播出后,擎天柱热销了;《熊出没》播出后,光头强的电锯也热销了。爱屋及乌,喜欢卡通片,从而喜欢卡通片里的人物与道具,这是一种快乐的延伸,情感的依托,符合孩子的心理。通过卡通形象授权,去生产产品,或贴牌产品,这是一条路径。 中国早教业的兴起,使具有教育功能的玩具深受父母喜爱。因为有了教玩具,父母们可以把早教带回家。因此,生产教育玩具是中国玩具业的另一条路径。 但是,调查发现,虽然父母们买了许多教玩具,可是多数孩子不喜欢玩,10件玩具中孩子喜欢的不到两件,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玩具厂商不了解孩子。孩子的学习有敏感期,不同月龄有不同的兴趣,但中国的玩具厂商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玩具适合多少月龄的孩子,往往只标注适合0~3岁、3~6岁的字样,不能提供针对性的玩具。 其次,玩具厂商不了解玩具。玩具多数来自仿造,向国外或者国内同行仿造,厂商只知道怎样生产,但不清楚怎样用。所以,玩具没有详细的教案或说明书,父母们买回去也不清楚如何玩。 最后,玩具厂商不了解孩子学习的特性。只是想把玩具装扮得色彩更多,造型更多,把更多的功能集合于一个玩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心理,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成了干扰,不被孩子喜欢,也就失去了价值。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