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创业 >

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这种项目的发展?

栏目:创业   时间:2019-06-26 14:23




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这种项目的发展?
[ 标签:]

  • 全部评论(11
  • 1楼
    wf23097571 2019-06-26 19:53:00

    在西游记中有段,那头猴子悬丝吊脉给人看病,其实互联网=+医疗就是无限放大版的悬丝吊脉,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像,人在家中坐,健康实时在检查,方便了病人,也方便了医生,但目前还做不到,技术还不成熟,只是刍形的开端!



  • 2楼
    终将苍穹点燃 2019-06-26 19:23:00

    发展前景不敢随便预测,罗列几个事实吧,去年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零售试点被叫停后,被业界认为是网上售药收紧的信号。尽管这并未影响到全国500多家自营网上药店的继续经营。此外,医药电商健客网加快线下药店布局的步伐,第20家线下药店新张。很多移动医疗网上药店开始不仅限于B2C的发展模式,都像健客网一样逐步尝试起了O2O的发展模式。



  • 3楼
    55030991神州署光 2019-06-26 18:53:00

    互联网+医疗这种方式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不过现有条件并不成熟,只能循序渐进,缓慢向前。很多设备和技术还有待提高,一旦运用成熟,病人就医极为方便,大病随时专家远程诊疗,这是现代科学在互联网中的最好运用,科技人员必须努力促成这种应用。谢邀,答毕。



  • 4楼
    思维相对论o启智解惑 2019-06-26 18:23:00

    互联网+这个概念应该反过来。即实体经济+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人人互联,把所有人可以聚集在一个互联网项目上,所有实体经济也就有了连接。而实现人人互联,核心是人人互信。在人人互害的不诚信社会里面,互联网加实体企业只是一个信息传递工具,而现在的通信方式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互联网+就是多余的!目前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建立诚信社会,这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任项目已经问世,推出后必将成为经济文明发展的核动力引擎。它使真正有能力有诚信的人为社会谋事,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让有诚信的人安居乐业,劳有所获。



  • 5楼
    P2P神吐槽 2019-06-26 17:53:00

    互联网+医疗其实最后会变化为专业的医生在空闲时间转到互联网赚钱。如果没有专业的医生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谁来负责?这个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或者说互联网+医疗,只是线上的一个讨论交流平台,不能作为医疗平台,医疗平台需要为病人的健康负责的,事关人命,责任重大。

    本人P2P神吐槽,非邀请回答医疗,哎,只能吐槽下自己的看法了,喜欢P2P的可以关注我。





  • 6楼
    弃稿 2019-06-26 17:23:00

    不管如何互联网+,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就是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线下机构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久之前,医药电商领军企业健客网宣布收购了武汉雄楚中西结合医院,这是健客继与广州全科社区医院合作之后,在实体医院布局的又一动作。


    更是在去年7月份,健客开了线下第一家DTP药房。其CEO谢方敏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必须依托实体才能长远发展。他也曾透露,“今年健客将在中国布局6家实体医院,还计划在北京、广东、湖北、重庆、海南等地,与实体医院深入合作,以此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基础,进而加快布局线上慢病管理项目。”

    说到底“互联网+”并不是不要传统完全抛弃线下,事实也证明互联网时代线下机构也有其必须存在的价值,当然互联网医疗具体的路由谢芳敏去蹚,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 7楼
    紫云天下2011 2019-06-26 16:53:00

    互联网+医疗最大的价值就是希望能拉通优质医疗资源与患者的需求,但是很遗憾,西医的诊疗离不开检测,中医的诊疗离不开望闻问切,这些都是互联网医疗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目前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仅仅做到了患者与优质医疗资源的信息联系,这个价值为患者提供了一些方便,但是不足以形成一个产业,所以谁投资谁瞎眼!有价值的一定是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线下诊断,线上健康管理,这才能成为产业发展!



  • 8楼
    姚国辉医生 2019-06-26 16:23:00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各大巨头都开始频频出手,圈占自己的领地,大搞“军备竞赛”。中国有BAT三足鼎立,血糖仪、APP医生、医疗支付战况不断;国外苹果和谷歌更是早就开始布局,不仅分别推出自己的健康管理平台HealthKit和Google Fit,还自己研发相应的硬件和APP,加大对医疗方面的投资,划分自己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势力范围。

    目前,也已经有在各自领域和盈利模式下做出品牌和流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代表,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健康160、平安好医生、挂号网、丁香园、阿里健康、寻医问药等。

    有机构评出2016年上半年移动医疗前50名下载量排行榜如下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及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也得到很多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遇到了很多发展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 虽然互联网医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BAT等大公司的加入,已经在不断的完善,但真正具有成熟商业模式或者实现盈利的公司还是少之又少,目前互联网医疗还是存在一定的泡沫,所以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明。

    就原因而言,其实很多产品的功能的实现目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商业模式的设计及可行性落地比较难,而且,运营推广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比较高。

    所以,有想法进入该领域或者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的同行,还是要做好自我规划和定位,在有一定的积累后再出来,可能是更明智的想法。在这方面,也可以先做做自媒体,积累自己的个人品牌和粉丝(具体方法,可参照我其他文章),也当做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等到真正时机成熟时,再考虑相关的平台或者自主创业。


  • 9楼
    天方燕谈 2019-06-26 15:53:00

    有数据显示,我国移动医疗市场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至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0亿元,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而且,从目前就医方式来看,在传统的线下医院,真正需要“视、触、叩、听”的面诊着实不多,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现在的中国一年有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60%是复诊。而医学界的分析认为2/3以上的的复诊是可以通过在线完成的。





    从这里来看的话,移动医疗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虽没有3C那么大的体量,但架不住这个行业玩家少,门槛高,空间大。从2014年入局医疗领域的互联网背景企业很多,并且有国家大方向的包容与支持,还得到了不少资本的支持,玩家就开始了不计成本的入场,只不过医疗行业特殊,其市场监管比其他投资领域更严。

    卫计委5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的对移动医疗进行了明显的界定,“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和公众提供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处方等服务的行为。”

    即圈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可行边界:要么是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要么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签约服务。而且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




    对于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机构和医生,其准入门槛,也参照传统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必须是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以及拿到从业资格的医生。而对于没有线下实体医院的纯线上机构,要求注销重新注册。

    整体来看,监管政策一出,会延缓移动医疗的市场推进率,不论是对移动医疗参与者的要求,还是对于参与者对于市场准入原则,抑或是受众参与的规则,这些对于那些借壳传统医疗结构的纯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资本寒冬,也更是一次行业的大洗牌。




    但本质来看,这个监管政策,还真的是立的好。毕竟,有时候,走得慢了才能发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医疗这种游走在生命边缘的行业。整体而言,目前剩下的场内人都是正经企业,拥有自己的线下实体医院。例如,春雨医生,其在15年之初便布局线下,虽“春雨诊所”计划实施未果,但线上线下资源已经整合成功;老牌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它已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坚守10年,拥有最完整的医院医生与疾病对接的资料库,以及数量最大的医患互动点评案例库;以及以挂号咨询业务起家的微医集团,背靠腾讯,早已经完成自身生态的建设。


  • 10楼
    镁客网 2019-06-26 15:23:00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时间长”是传统大型医院很难逾越的“三座大山”,这三座山降低了患者健康数据的传输效率,增加了传输成本。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患者-医院-医生”的链条中,医院这一环节无法做到合理分配医生资源,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互联网+”概念。希望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生态链,来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提高效率,这就是“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基因测序为工具,为特定个体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升了医疗质量,也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要怎样长期地获取每个个体的健康数据,是精准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精准医疗的数据生态链

    将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以基因测序和健康数据采集技术为主的采集端;

    第二,云端数据储存端;

    第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挖掘端。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项技术能让用户长期监控自己的健康数据,并把数据上传到云端,那么就算用户不去医院,在网络另一端的医生也能结合这些数据,给出相应的诊疗提示。

    不过,因为数据采集针对的是每一个人,所以采集设备在社区乃至家庭的渗透率就显得很关键了。那,要怎样提高数据采集设备的渗透率,获取更多的数据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数据采集设备必须满足三个要求:小型化、低成本、易操作。

    目前符合以上要求的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小型医疗器械,英文简称 POCT;

    另一种是可穿戴设备。

    POCT 有极大的潜力渗透到社区和家庭中。但是,POCT 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定性的检测结果不能翻译成定量的数据

    ,比如,验孕棒只能检测出是否怀孕,而不能给出具体的数值。这就没法把检测结果整合到云端信息平台,然后进行储存和后期挖掘。

    其次,虽然一些 POCT 产品可以做到定量诊断,但是给出的数据结果只能帮助用户进行当下的就医决策,没有长期存储和后期挖掘的价值。

    比如说,诊断出一个人得了一次流感的数据,并不能据此判断出他下次得流感的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 根据现有的技术,未来 POCT 在“精准医疗”中扮演的主要是慢性病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在软件支持和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前提下,POCT 还能进行数据上传和分享。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可穿戴设备比POCT,更能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从目前来看,在检测的精确性上,可穿戴设备整体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到那个时候,可以连接到云端,提供实时健康检测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用可穿戴设备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综上所述目前精准医疗面临着个体健康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看到新的希望。只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生态链,就能解决这个巨大的挑战。

    在整个数据生态链中,数据的采集端至关重要。除了我们已知的可穿戴设备,小型医疗器械 POCT 也是重要的数据采集手段,尤其在慢性病的监控和干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生态链目前还很难构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技术突破和相关政策的干预。但是,随着医疗产业的升级和相关政策的改革,我们终将迎来一个灿烂的精准医疗时代。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