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摆摆网 > 问答 > 国内电商 >

如何看待盒马鲜生被曝在招聘过程中歧视北京人?

栏目:国内电商   时间:2019-05-10 11:25
近日,一则《盒马生鲜:“你们北京人我们一律不要”!》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引发热议,阅读量已破十万。昵称为“暴躁的北京小娘们”的用户在微博发帖称,自己在应聘盒马鲜生员工时遭遇地域歧视,招聘方明确表示不招收北京本地人,并在对话中表示此为“公司规定”。双方因此爆发言语冲突。盒马鲜生官方微博昨夜回应称,盒马从未把地域作为招聘员工的要求,本次被投诉的招聘方是外包公司的兼职员工。还回应称北京盒马有22%的员工是北京本地人,包括运营,物流,拣货等职位。



如何看待盒马鲜生被曝在招聘过程中歧视北京人?
[ 标签:盒马生鲜招聘 ]

  • 全部评论(11
  • 1楼
    太平洋电脑网 2019-05-10 16:55:30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盒马鲜生以为把责任推卸给了外包商就万事大吉了。如果挑选了这么一个有地域歧视的外包商,那就是意味着盒马鲜生对合作伙伴的审查不严格。今天你可以对外包公司的筛选不严格,明天会不会对产品的来源筛选不严格呢?这个谁知道呢?对吧。



    这件事发展过程也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姑娘在面世的过程中被地域歧视了招聘方明确表示不招收北京本地人,并在对话中表示此为“公司规定”。如果这是炒作的话,那就是地线太低了。营销有多种方法,为什么要通过负面来传播提高营销效果了。是的,大家都知道了你们盒马鲜生了。但是你们的友善度就不要了吗?盒马鲜生又要多花几倍钱去做营销,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挽回美誉度,值得吗?而且地域歧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欧美国家地域歧视,一家公司可能会被告到破产。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代表,盒马鲜生没有理由是不知道的。在挑选外包公司的时候肯定是需要通过审核,那就是盒马鲜生不严格。更加恶劣的是,很多企业到了不同地区之后会尽可能的进行本地化,讨好当地的消费者。但是盒马鲜生以及这个外包商进入北京之后,赚着北京人的钱,又地域歧视北京人。这怎么看都不合适吧?盒马鲜生本身出来道歉很快,但是除了道歉之外,还是需要拿出一点诚意,不然大家肯定是不乐意了。不信的话,看看那个卖地给萨德计划的乐天,在华业务也就差不多了吧。

  • 2楼
    夜雨如书 2019-05-10 16:25:30

    很多事情都有默认的潜规则,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歧视一直存在,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盒马生鲜这次曝出的招聘歧视事件,其实最抓眼球的是歧视对象竟然是北京人。原来皇城根下的北京人也会受到歧视?这就有点爆炸性了。是阿里系的盒马生鲜太牛,还是第三方的错误决定坑了盒马?现在看来是盒马被坑了,因为他们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员工都是北京人,又怎么会在乎多这一个?当然,盒马这次公关反应迅速,抓的点也不错,只不过能否抵消掉影响还很难说。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盒马生鲜的曝光度还是挺高的,不亚于一次重金推广。这次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普遍存在于职场的招聘潜规则,地域歧视并不鲜见。虽然本人很难理解这些搞地域歧视的人,但它的长久存在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包容性还有待提高。其实人品好坏,能力好坏,真的不能按照地域来划分。哪里都有好人,哪里也都有坏人,按照地域划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是偏激的,不理智的。像有些企业不招本地人,估计更多考虑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因为大多数本地人相对来说没有外地人吃苦耐劳,他们的拼劲不够,而企业需要的是绝对服从和充沛的劳动力。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企业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地域限制作为一种歧视条件,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你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给所有人同等的机会,让某些不合适的人知难而退,但绝不能把地域歧视作为招聘的门槛。

  • 3楼
    红尘一醉 2019-05-10 15:55:30

    我们先把事件还原吧,先上聊天截图说话。







    这次的事件招聘的人把潜规则说出口,实质在平时的招聘中,有一条潜规则:有些企业在招聘中不招本地人(北京人)进来,这又是为什么?


    工作的人有一个理想,就是“钱少事多离家近”,而在一线大城市的本地人却可以做到,但为什么有一些企业不请部分本地人或者是某些地域的人一概不考虑呢?众所周知,一样米是养百样人。本地人中也有素质和能力强的,也有水平一般的;有有钱的,也有普通家庭的,带有这些偏见的企业就宁愿一刀切,也不招聘本地人,到底之前受到了什么样的刺激?我把本地人分类,一种是成长型心态的,这种人一般是有家底,有钱,又积极上进,要么做生意有一定的规模,要么就是在企业里面当高管;另一种是封闭型心态的。封闭型心态的本地人都有哪些特点呢?


    1.对外地人来到当地工作带有偏见!这些“偏见”类似如此:外地人进来了,导致他们找工作困难了或者难找工作了;外地人来到这工作,导致整个城市“乌烟瘴气”——说他们把地方弄得脏了、不讲卫生,外地人多导致他们坐地铁和坐公交都人满为患,出行非常地不方便。城市的发展就必须需要人去推动和执行,无论是策划的人还是执行的人,有些外地人本身文化不高,并且素质,对卫生这块确实做得不到位,但他们从事的可能是本地人“嫌弃”的工作:工地工人,环卫工,收破烂、装修工、油漆工、档口小弟、保安员等,也有是上班时间比较长并没有几天休息的快递员、骑手、餐厅服务员、酒店清洁工等等,让本地人上12小时/天,然后再一个月休1-2天,很多本地人认为没必要这个做这样的工作,大不了换一份,毕竟家里有房子,不愁没地方住,对待工作就是能做就做做呗,做不了就换一份,没有让人看到有稳定性。另外就是找工作其实是市场导向,你说工作难找了,实质还是技能没达到要求或者没有让雇主看到你的稳定可靠性,如果有选择可以选一个好点的应聘者,为什么还要选个差的然后美曰其名照顾本地人呢?我们看到有些工作也是本地人优先的条件列了进去,照顾本地人就不算歧视了吗?(很多城市公交车公司请司机是本地人优先!有些公司请人做财务,也是本地人优先或者要本地人担保。)


    2.对工作上的变化有抵触或拒绝。很多本地人喜欢安逸,工作最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内容,重复做就可以,有一份收入, 不要太低,比如低于4K的就低了,往上的话肯定是越多越好,最好的就是朝9晚6双休,准时上下班,偶尔加班但一个月2-5天的加班可以接受吧,加班给加班费,不给就换成调休,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该怎么放假就怎么放。在工作上就是最好做同一内容的工作,不喜欢变化太大,也没想过怎么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做工作之外的事就敷衍或拒绝,这样做到哪里有错吗?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创业型的公司,对这个工作上的拥抱变化、努力多做一些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非常需要。因为创业本身是一种不确定性,而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可以为客户预期价值,又能让企业盈利的模式,所以在工作变动、变化上,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要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去做,觉得不可能成功,或者不可能做成,就直接拒绝或放弃,这是把自我成长的机会给拒绝了:你的能力也没有增长。随着客户现在变化的需求在加快,一开始公司是需要A技能的人才,当公司转型,想要B技能的人才时,公司一开始是让拥有A技能的你去作出改变,你拒绝或者敷衍了事,等公司全部只要B技能的人时,你已经落伍了或者被淘汰了,在企业里面,优胜劣汰是非常正常的事,毕竟企业是做创造顾客,拿到盈利而存在的组织,并不是开善堂。无论是加班、节假日上班、休息时间不够,这些在创业公司经常会看到,如果你搬出劳动法来说这个是不合理的,当然可以这样做,并且这确实是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保护你们这些劳动者。但我需要谈的是个人格局与眼光的问题:你不能想着自己家有房子,找份工作安逸一下就算了。如果你现在服务的公司要加班,你拒绝,外地人同事接受了,那么他们升职涨工资的机会就会比你们大很多,你们可以很佛系地说:“我家有房子,有存款,无所谓。”,而外地人不一样:“要交价格不便宜的房租、要养家、要想办法在这城市驻下来、还想多挣一些给自己心里一份保障,那么公司刚好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就不能把这样与公司合拍的人才提上来?另外,有没有发现,如果你每天重复做同一内容的工作,在民企范围,你的工资上不去,为什么?老板应该给你涨工资吗?你考虑过你这样每天同一工作内容,产生多大的效益价值?


    3.在物质上太确定性了,所以动力不足,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工作处理抱怨很多!家里有房子的,出来工作是为了体验一下生活和打发时间,所以对于那些给加班费的加班、奖励还是无动于衷,认为休息、旅游、远方比这些更有吸引力,另外就是他们只看到其它同事没有做好、没做到位的地方,并且还经常抱怨,实质上无论你抱怨得多正确,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认为你的能力不够。有时你说你没有得到机会罢了,可想想上面写的一系列原因,不就是你固步自封,为什么不在自身上找原因,然后自己努力加把劲?外地人来到广州,无论是医疗、小孩读书入学、汽车摇号、老人免费出行等,本地人都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家纳税的标准都一样,没有区别对待的,外地人也在努力拼搏奋斗,就算到最后不能在这房价高涨的城市留下,也算是无憾,因为你不去拼,来一线大城市干啥?而本地人的心态就是找个差不多的就可以了,虽然知道自己想拿更多的钱,比如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但心知自己的能力达到要求(不是每个本地人都认真读书,珍惜这教育资源便利,然后有学历的,很多都是读得差不多就算了),又不敢去拼,只能守着自己现在的一份工作,休息最重要,吃亏的事最好少点做甚至不做。以上是我所观察到的部分本地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


    企业不请本地人,还有其它原因吗?有的,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订的绩效和关键的考核指标。比如员工流失率高、不稳定大,还有就是损失金钱上的:给你上社保、公积金几个月又不干了,公司付出人力、金钱成本等,这些在企业委托第三方去做时,会写进合同里面,让合作方注意这些事,其实对本地人一刀切、带上有色眼镜的做法,并不理智,但是这样也可以省掉很大部分的成本,这么做也体现了这人的懒惰思维——懒得思考,懒得再深入了解本地人的技能和心态是否能为企业所用。所以最后的公关套路也比较常规:是外包公司的问题。但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损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投品牌广告、危机公关等)活动才有可能挽回,整体上看是亏大发了。


    招聘带有地域歧视的潜规则并不会消失,还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聘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人才的级别,那么这就有可能对你的限制是最小的,光谈劳动法和招聘歧视要根除,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你是接纳现实,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来获利,还是只想在站在道理上指责别人。最后附上盒马的致歉声明:






  • 4楼
    老虎他爹 2019-05-10 15:25:30

    首先,我是北京人,确实觉得商家行为不妥,但在愤怒程度上算不上太强烈。毕竟商业是开放的,盒马生鲜不行,我去别的家应聘就是。如果盒马生鲜是这样招人的话,那么在这家公司也干不长,我今天进去了,早晚也会被开除,那又何必耽误工夫?人总会有歧视,但商业好在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激烈竞争中,经营者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歧视。比如最早将黑人运动员引入到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的老板就是个种族歧视者,但他当然明白,黑人球员水平高、工资低,能赚钱的事,为什么不干呢?经济理性对人类认识偏差、情感偏差有纠正作用。对歧视应该感到愤怒,但我相信在今天,商业中的歧视是不会持久的。



    图片说明:我们对商家的地域歧视会怒发冲冠,可面对其他因素造成的地域歧视,为何就没有同样的勇气去反对呢?为什么能允许它长期存在下去呢?这也许是轻视商人的传统文化在作怪,此外也可能有柿子专拣软的捏的心态。其次,做为北京人,我愿意对自己做出反省。地域歧视确实非常可耻。北京有2千多万人,我从小到大,班里40多人,每个同学的性格都不一样,有的人谈得来,有的人谈不来,我并不觉得我们班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有什么共性,我们彼此之间还有很多互相瞧不起的东西。连一个班都如此,那么作为整体的北京人,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图片说明:其实部分北京人的地域歧视也很严重,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应自我反省。在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北京人比较懒,有大爷脾气,说话不靠谱,诸如此类。1、确实有懒惰的一面,因为觉得回报太少,如果钱给得多,北京人也一样勤奋。由于北京是首都,北京人享受了不少照顾,对自身价值的评估有时偏高,不愿做小事,这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并不是人人都如此。2、每个人在本地都会相对自信一点,北京外来人口多,难免落下差评。但整体来说,在政策排外之外,普通北京人较少排外,但内心中确实有优越感。当然,这也不是人人如此。


    图片说明:满口脏话、动辄愤怒的冯小刚常被认为是北京人大爷脾气的代表,这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冯生于变动时代,没有经过更高的教育,靠混的精神不断往上爬,他身上有人生励志的一面,也有修养差、缺乏同情心的一面,其中时代影响远大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很多北京人也不认可他这种胡同串子的嘴脸,即所谓“见了文人装流氓,见了流氓装文人”。过去北京北京有句话,叫“白边懒,是玩闹,红边懒,是流氓”。懒即懒汉鞋,一种布鞋,塑料底则白边,橡胶底则红边,只有穿橡胶底懒汉鞋才是随时准备作战的真流氓,而塑料底懒汉鞋太滑,不适合实战,只是外表看上去很横的假流氓。冯小刚一身“白边懒”的劲头,真打起来,他是第一个下跪叫爷爷的。3、至于说话不靠谱,因为在熟人社会中,彼此不会直接拒绝人,只好先说谎糊弄过去,避免尴尬。这种方式用到生人社会中,自然会给人带来错觉。这也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问题,几乎所有城市都有这种情况,几乎每个乡村也都有同样的情况。很难说是品质问题。总之,所谓“北京人的问题”其实是人性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如果夸张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地域歧视。其三,没必要突出北京人的身份标识坦率说,作为北京人,我很反感别人自称北京人,或者拿什么老北京文化说事,包括“暴躁的北京小娘们”这类ID。生在北京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父母都是外地人,他们一直说故乡好,所以我小时候觉得北京最坏,我父母的故乡最好。长大后才知道,根本不可能再融入到原籍的文化中了。北京对我来说就是个产地,它与我的性格、思想、情感并没直接关联,它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而已。如果我父母把我生在别的地方,我也不会觉得我欠那个城市什么。我小时候的北京哪有什么老北京文化,只有东方红商店之类,一切传统都被打倒,也没听说过豆汁,那时舒乙先生在写回忆老北京的文章中,把豆汁说成是人间最肮脏、最可怜的食品,以表明老舍是劳动人民。


    图片说明:70年代北京街头,人人都是一身粗蓝服,哪里有什么老北京文化?大家不也一样灰头土脸地活过来了?后来稍微没人管了,便开始以为真有什么正宗、了不得的老东西,开始拿它当骄傲了,实在有点无聊。说实话,今天的所谓老北京文化是我到成人后才突然浮现出来的,才突然被伪造出来的传统。很多人说什么原汁原味,说地道的老北京,说实话,在我童年时,那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我一度也曾经寄情在上面,采访过很多老北京民间艺术传人,后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骗子。


    图片说明:直到上世纪70年代,老北京街道和大多数农村没什么区别,院子里没厕所,家家户户床下放着尿壶,如果是大便,半夜得奔公共厕所跑,一进屋都是一股尿味,侗年只能靠烧蜂窝煤、吃大白菜度日。濮存昕曾说,自己恨住平房的日子。王朔也说过,他最反感胡同,监狱好不好,得犯人说了算,狱卒说的不算。如今大家都说四合院如何如何,好像自己祖上个个都是大富翁,开始怀念过去,这其实是装狱卒的心态在作怪。热爱自己的城市,无可厚非,但我们要知道:人类历史上最持久的战争就是我们和你们之间的战争。一旦标识出我们,反复强调我们,则我们和你们之间就必然存在对立,就必然陷入彼此的战斗中。包括对我自己的孩子,我也从来不告诉他是北京人,学校告诉他北京多么多么牛逼,我也会说,那也是全国人民花钱建的,它不仅属于北京人,也属于其他做出贡献的人们。我们是人,不应自己建个标签来掩盖、淹没自我。我们应该站在良心的角度说事,不能站在标签的角度上说事。

  • 5楼
    李俊慧 2019-05-10 14:55:30

    一次不当沟通,两份致歉说明。





    涉地域歧视在用人招聘中极易引发公众的关注、讨论和反感。盒马鲜生这次招聘过程中出现的“口头歧视”,虽然“锅”让合作伙伴背了,但是,这确实也说明盒马鲜生在相关业务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于合作伙伴的资质、能力及规范性问题,是否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是否缺乏必要的培训。事实上,虽然“锅”让合作伙伴背了,但是,伤害的却是自己的品牌。针对同一事件,盒马鲜生先后公开了两版说明或公告,核心内容都有致歉的含义,但是,更重要的对被伤害的当事人到底如何补偿或补救?如何避免此类低级错误继续上演?除去致歉之外,相关的监管部门有无必要及时介入?这是需要多方反思的。

  • 6楼
    镁客网 2019-05-10 14:25:30

    两个月前爱奇艺才刚被曝光招聘歧视河南人,这里又出现盒马鲜生招聘歧视北京人。其实这件事上重点在于企业只招“外地人”,而不是“不招本地人”。



    这种“不要本地人的人,却又要本地人的钱”的现象在发展的比较快的城市很多。没去过的城市不发表看法,去过得里面觉得外地人都特别“煎熬”的城市是——潮州。外来人口特别多,而且潮州人特别排外,但是又特别喜欢招外地人,不愿意本地人。每天上班迟到的永远是本地人,干活永远偷懒的是本地人,下班溜的最快的是本地人,做事永远要轻松而赚钱……最后,老板把最苦最累的都交给了外地人,本地人只干轻松赚钱的。所以本地人就是占据了优势,而外地人急着落脚。而老板看重的其实是最后的业绩和成效,那些人能干什么的他们心里一清二楚。所以盒马鲜生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高层知道北京人的整体情况,虽然说有“个例”。但领导好像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和麻烦,而且肯定是出现过什么大事件才让行业里这样的不成文规定出现。


    盒马说自己犯了“低级错误”,有种我只是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内部土著员工表示有22%的员工是北京本地人。恰好说明了:外地人的比例占多大。而且不该让本地员工来讲这件事,有种内部本地和外地员工分的很开,像两个帮派。


    本想让员工出面安抚本地人,却更让本地人和外地人关系疏离区分。而公司只想让利益最大化。外地人的劳动成本低,“北京人有钱用不起”表达的是北京人“惹不起”。他们要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所以就算盒马是错的,道歉了,迫于压力招本地人。但这样的现象只会更多,更严重。因为企业觉得自己本质上是没错的,错在被曝光了。而北京人这事一出旁人公司更不敢用了……所以要解决不单是门面功夫,风气得好好整顿了。

  • 7楼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19-05-10 13:55:30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近日爆出“招聘歧视”丑闻。有北京网友在微博称,去盒马鲜生求职时遭遇地域歧视,晒出的微信聊天截图显示,招聘方告知“北京人我们一律不要”。事后盒马鲜生迅速作出回应,称公司并无相关规定,北京盒马有22%的员工是北京本地人。 但网上舆论继续发酵,有网友呼吁抵制盒马鲜生。北京时间7月6日,盒马官方微博再次发布声明,称投诉微博中提到的“田经理”是盒马鲜生第三方劳务合作公司之一力伟的兼职员工,其私自声称“不招北京人”严重违反了盒马的准则,是“低级而愚蠢”的行为。声明还称,盒马已暂停与力伟公司的一切合作,并进行内部整改;同时希望爆料者“再给盒马一次机会”,保证提供一场公平公正的面试。 事件因为盒马鲜生的及时回应而迅速降温。通过比较清晰地划分事故责任,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盒马鲜生避免了一场舆论危机。尽管仍有网友对其将责任归于第三方公司的兼职员工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企业公关中惯用的“临时工法则”。他们的分析也不无道理:作为委托招聘的人事公司,如果没有招聘方的授意,力伟如何敢自作主张“不招北京人”,而且直言是“公司规定”?不过,从目前可得的信息看,并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说明盒马鲜生在撒谎。




    而跳出这一具体事件,招聘方给出的“北京人有钱我们招不起”这一拒绝理由,其实透露了更多可解读的信息。正如一句得到不少网友认同的评论所说:“有些事可以这么做,但不能这么讲。”其背后的意思是,“不招北京人”也许是某些企业内部通行的潜规则。但这样的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它的现实理由是什么? 有网友分析道:北京人相比外地人有家庭依托,对于工作的依赖性没有一般进城务工者那么大,而且他们的权利意识也普遍更强烈。这些因素使企业在工资待遇和福利上更难与他们“讲条件”,日常管理成本也相应增高。坦白说,这些说法并不中听,但也很难否认其客观性,在一些企业和个人身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需要强调的则是,这是一个十分概括的说法,它把所有北京本地人都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而忽视了其中必然存在的巨大差异。正是因为它以地域作为评判人群的唯一标准,才背上了“地域歧视”的骂名。 沿着这一错误的分析逻辑,所谓“不招北京人”其实是一种逆向歧视——因为某一群体“太优秀”了,所以被排除在招聘范围以外。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某些中小企业谢绝海外留学生应聘,因为在工资待遇、业务需求、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无法与之相匹配。按理说,这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提出的筛选标准,某种意义上符合公司的利益,也属于公司决策的范围,本不应该受到指责。但是,就业市场强调的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一旦公司将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作为前置性的排除条件,它就侵犯了求职者自由择业的权利,也与企业公平用人的要求相悖。 也许有人会认为,即使一些企业不把排除条件挂在嘴边,也无法避免他们不这样做;“可以做但不能说”本身很虚伪,也并不能对公平就业产生什么帮助。这种观点可能在现实中被很多人接受,但它忽视了原则与规范在社会运行中的潜在作用。就以盒马鲜生这次事件为例,如果认为企业可以把“不招北京人”这样的条件公之于众,则因此而起的所有问责将缺乏适恰的理由。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企业可以按照自己认为适当的标准设立排除性条件,则几乎等于为一切有违公平的招聘行为提供庇护,比如为内定人员量身定制的“萝卜招聘”。 除了关于歧视北京人的争议,这件事情还提供了另一个反思角度,即对那些企业喜欢招聘的外地人来说,这是不是一件好事?表面上看,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其实,他们在此过程中放弃一些北京人或许不愿放弃的权利。如果真如网友所说,这样招聘现象并不少见的话,公众其实更应该关注那些外地人的就业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因为只有确保所有就业者都享有同等合理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就业差别,以及各种各样的招聘歧视。

  • 8楼
    Y小姐 2019-05-10 13:25:30

    其实,不招收北京土著(上海土著、广州土著同理)在很多大互联网公司都很常见,尤其是那些相对比较一线的职位,例如市场销售、地面推广、客服售后等等,换句话说,那些需要付出比较的时间精力和辛苦劳作但是待遇不一定很高的职位,一般都不愿意找大城市本地人的。之前两个大互联网公司(两家的产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用过)的市场部人就私下和我说,不要北京本地人。只是稍微聪明一点的都不会直接这么告诉你,而是面试之后没有下文,或者给你一个其他的理由让你不通过罢了。说这么多就是想说,互联网公司对大城市本地人的“歧视”肯定是存在的,理由也比较牵强,一般情况下都是觉得,本地人有房子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不像外地来北漂的人那么勤奋,对通过劳动改变命运的迫切性没有那么高。也有的公司hr干脆说自己就是接受不了北京本地人的气质和性格。我不知道这些负责招聘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偏见,但是我身边的绝大部分本地人其实都很勤奋认真、明理、乐观开朗,说白了,我们普通人别管是哪里人,都是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证明自身价值的。从公关角度来说,盒马的声明做的不好。第一,道歉函上面说,北京员工占比22%,远低于北京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这是不太正常的;第二,招聘方用身份证开头110104的员工来道歉,这种行为本质上来说就是别人(外包公司)犯了错,本地员工来背锅;第三,道歉函上面说暂停和外包公司合作,这意思是今天咱就别合作了,但是明天可以继续?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非常诚恳的道歉声明;第四,什么叫做低级行为?这件事我不相信没有得到盒马内部团队的默认,本身就是价值观的问题,说清楚一点就是本地人歧视,结果声明上面轻描淡写一句低级行为?意思就是抱歉啊这次我们的外包团队做了一件比较low的事情,您多加担待,说的严重一点,盒马还是没有认清楚自己的错误,这是互联网大公司打根儿上的问题,不是一句低级行为能洗得清的。

  • 9楼
    会技术的葛大爷 2019-05-10 12:55:30

    盒马鲜生这次的事件的过程也并不复杂,就是一位昵称叫“@暴躁的北京小娘们”用户在微博中发出的自己在应聘盒马鲜生员工时的遭遇。最开始的时候,这位妹子大概是加了一个负责这次招聘人员的微信,然后开始聊。



    但是当问到是不是北京本地人的时候,这位妹子表示“是”,然后负责招聘的人表示,他们不招聘北京本地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对话。


    从最开始对于北京人有钱的讨论,到后来公司规定,就是不要的讨论,反正归根结底,就是不要。




    话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事情大概的情况是什么样了。对此,我们只能说,做为用人企业,无论如何,不能将地域作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符合自己企业用人标准的一个指标。北京人确实有钱,随随便便一套房产就是几百上千万,但是,这并不表示北京人就不能做普通的工作了,不代表所有的北京人都是趾高气扬的。所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面试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心态、责任心等等,就算这个北京人来面试最终没有通过,那也是他的能力问题,不应该是因为他是北京人。当然,这位北京妹子也相当霸气,直接就@盒马的官博和马云。


    盒马也很快就此事作出了回应,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啊!盒马表示,这件事是因为第三方劳务合作公司旗下的兼职员工个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盒马的准则,所以因为要求彻查此事。我们相信,这件事也很快会有一个处理结果。


    不过,作为盒马,在这一次事件中,肯定受到了不少的牵连,虽然有很多贴吧中的发帖已经被删,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痕迹。可以说,在北京开,赚北京人的钱,但是招聘中地域歧视已经在北京人中传开了。


    甚至还有很多北京人去联系这位招聘负责人,然后留下了很多聊天截图。具体的截图我就不发了,不然全图都是马赛克。总的来说,盒马这一次是被这个第三方公司给坑惨了。

  • 10楼
    烽火观察 2019-05-10 12:25:30

    多新鲜~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好多企业都是不招本地人的,毕竟,相比于生活压力巨大的外地人来说,本地人不用供房子,生活压力小很多。这样的情况下,HR一般认为他们没有外地人能吃苦。(当然,存在不一定合理,我身边的北京同事,很多是非常靠谱的)《我的前半身》里,子君(马伊琍饰)去找工作时,不是也被大妈歧视了吗?朋友在盒马上班,再说几点我知道的吧。

说点什么吧